胡 嬋
湖北商貿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完善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制度之研究
胡 嬋
湖北商貿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制度在司法實踐中一度陷入困境,對《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也存在很大的爭議,過于強調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導致當事人之間利益衡量顯示公平。本文從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權制度、大額舉債夫妻共同簽字制度等方面進行分析,借鑒國外成熟的立法,期望達到兼顧效率和公平的價值目標,完善我國的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制度。
夫妻共同債務;家事代理;舉證責任
現行的夫妻共同債務的法律規范散見于《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和其他相關的法律規范中,并沒有明確規定認定標準。司法實踐中以《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為原則來判定夫妻共同債務問題,第2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但實踐中對24條的規定有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第24條不符合婚姻法的精神和基本原則,過于強調保護債權人的利益,進而損害了未舉債配偶一方的利益。之所以會形成這種狀況,是基于法律價值選擇的結果。保障交易安全快捷是商法的首要任務,傳統的民法也必須與其協調以促進社會秩序的穩定發展。鑒于夫妻對外債務關系影響范圍之大,加上九十年代大量夫妻以內部約定、離婚等方式逃避債務的現象大量存在。所以我國在制定《婚姻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時,偏向于優先保護債權人的交易安全。但是,在司法實踐中,有的夫或者妻鉆法律的漏洞,在另一方不知情的時候勾結第三方虛構債務,導致離婚后另一方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負債”。有的夫妻一方因為賭博、吸毒等違法行為欠下巨額債務,離婚后使另一方被迫還債。
針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涉及夫妻共同債務的新問題和新情況,2017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依法妥善審理涉及夫妻債務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重點強調虛假債務、非法債務不受法律保護。
為了準確的界定夫妻共同債務,穩定婚姻家庭關系,建立和諧社會,筆者結合當前司法困境,提出如下四個方面的建議。
(一)增設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權制度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婚姻家庭關系沒有以前那么穩定長久。而我國長期缺乏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權制度。夫妻日常家事代理制度,指夫妻一方在日常生活范圍內與第三人為一定行為,其配偶承擔連帶責任,即一種身份權的代理。至于家事代理制度,史尚寬先生曾指出日常家事一般包括“為夫妻共同生活所必要的一切事項,一家之食物、光熱、衣著等之購買,保健(正當)娛樂、醫療,子女之教養,家具及日常用品之購置,女仆、家庭教師之雇傭,親友之饋贈,報紙之訂購等”,均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即并非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負的債務都被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而應分情況討論。
家事代理權制度強調夫妻一方所負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才由夫妻共同承擔責任,其以共同生活為債務構成必要條件。因此筆者建議以夫妻是否共同生活為標準,將夫妻共同債務分為夫妻分居期間的債務和夫妻同居期間的債務。夫妻同居期間的債務又可以債務的用途為依據,分為生活性債務和經營性債務。根據上文提到的日常家事的范圍,并只對同居期間的生活性債務適用夫妻共同債務推定規則。夫妻長期分居,大多是感情不和導致的,如果分居期間發生生活性債務,只要配偶能證明雙方已經分居長達一定時間,就不應再背上債務之負擔。
(二)建立大額舉債夫妻共同簽字制度
為有效預防夫或妻惡意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的情形,筆者建議建立大額舉債夫妻共同簽字制度,專門規定夫妻一方大額舉債應由另一方簽字同意,未經夫妻雙方協商一致而單方面舉債的,可推定債務人的個人債務,但是排除事后經另一方追認確定為日常家務負債的情形。這樣規定有利于規避婚姻道德風險,平衡債權人和未舉債夫妻一方的利益關系。可以說,共同簽字已經成為當前完善夫妻債務的學界主流觀點。因此債權人特別是民間借貸的債權人一定要謹慎交易,不能為了獲得高額的利息,而盲目進行交易。
大額舉債夫妻共同簽字制度一方面可以指導司法審判實踐活動。以是否簽字為準,司法認定比較簡單;另一方面可以強化家事知情權,有利于防止虛假違法債務。
(三)對舉證責任進行合理分配
大額舉債夫妻共同簽字制度并不是防止虛假夫妻債務的靈丹妙藥。大額債務共同簽字只是形式要件,不能成為判斷是否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唯一要件。筆者認為對舉證責任進行合理的分配,才是防止虛假債務與違法債務的有效手段。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完善:
1.認定夫妻共同債務,舉債一方負責舉證
具體案例中判定是否為夫妻共同債務,證據是關鍵。根據民事訴訟“誰主張,誰舉證”的基本原則,主張共同債務方應當承擔舉證責任。特別是金額比較大的債務,主張該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的一方應當承擔舉證責任,證明是夫妻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否則應作為其個人債務處理。這樣可以避免非舉債方因為取證和質證的困難而“被負債”。
2.認定夫妻共同債務,債權人需舉證
夫或妻單方對婚姻存續期間債務的自認,并不必然免除“債權人”所負的舉證責任。債權人需要對借貸法律關系是否成立并生效的事實提供證據,強化債權人的舉證責任,對防止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的情形做了有力的補充。
(四)在司法實踐中準確的適用民事訴訟程序
認定夫妻共同債務案件,因涉及舉債人與配偶的人身及財產關系,與一般債務案件不同。目前許多司法判例多以缺席判決的方式來界定夫妻共同債務,以郵寄代收的方式確認司法文書的法律效力,是非常不合理的。首先,涉案當事人到庭參加訴訟,可以詳細的詢問債務形成的時間、地點、用途、金額、利息、在場人、以及借款是否還過等事實,減輕了法院在庭外大量依職權調查工作,是一種節省司法資源的選擇。其次,認定夫妻共同債務,不適應用郵寄代收送達。因為郵寄代收送達可以由同住的成年家屬代收,給債權人與舉債人虛構債務留下空間,極其容易損害配偶的合法權益。
《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是防止有人利用離婚轉移財產損害債權人利益,但卻忽視了非舉債配偶的利益,給了那些弄虛作假、虛構債務,或者基于違法行為形成的債務等損害夫妻一方利益的行為有了可乘之機。雖然相關的法律對此做了有力的補充,但具體落實到司法實踐中仍然需要很多完善之處,筆者從四個方面提出意見,希望通過相關制度的完善,能在兼顧交易快捷原則的基礎上,實現婚姻當事人的公平待遇,不會出現“糊涂賬”。
[1]江旻哲.“淺析利用夫妻共同債務推定規則之“結婚避債”——從杭州海歸女婚后“被負債”案說起”[J].法制與社會,2017.3.
[2]唐紅雨.“夫妻共同債務推定規則的缺陷及重構——<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之檢討”[J].行政與法,2008(7).
[3]馬婷婷.夫妻共同債務不是‘糊涂賬’[N].北京日報,2017-03-29.
[4]楊竹一.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當事人應全部到庭最高法婚姻法司法解釋(二)補充規定解讀(續一)[N].中國婦女報,2017-5-3.
D923.9
:A
:2095-4379-(2017)26-0193-02
胡嬋(1988-),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湖北商貿學院,研究方向:經濟法和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