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芬妮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澳大利亞
全球金融科技監管的現狀與未來
賈芬妮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澳大利亞
本文闡述了金融科技的基本類型,并指出在不同環境下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以及在發展過程中會面臨的挑戰,同時結合全球金融科技的監管現狀從國家和國家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并對全球金融科技監管的發展進行思考。
金融科技;監管;創新
現如今,金融科技這一新興行業發展受到了多界人士的共同關注,由于該行業處于初期發展階段,而且各個國家的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現狀有著一定的差異性,所以有關金融科技并沒有統一的概念。從國際方面上來講,金融穩定理事會是國際金融管理的關鍵部門,該部門在2016年發布了金融科技的有關報告,并對這一行業提出了簡單的概念,“金融科技是指由于技術的發展而推動的金融創新,金融科技創造出了全新的行業、發展與應用模式、業務流程以及產品,對全球金融市場、機構以及服務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從國家方面來講,現階段,有些國家以及地區也對“金融科技”提出了相關的概念,在東亞地區,日本就對金融機構對金融科技產業的原有持股比重限制進行的修改,而這也是對金融科技進行定義的主要原因,簡單說就是為了立法或是法律進一步完善的需要。在我國臺灣地區,金融科技行業被納入了金融相關行業中去,其定義就是通過咨詢信息科技給金融機構提供信息數據服務(如云技術、大數據服務等)、效率性與安全性加強服務(如移動支付、自動化投資理財咨詢服務、生物識別技術等)的創新金融服務性行業,其基本原則中不包括硬件設備公司。
(一)全球金融科技監管的基本類型
金融科技的基本類型可以劃分成四個類型,分別是網絡與移動支付、互聯網融資、智能金融理財服務以及區塊鏈技術,這四個類型在技術模式與商業模式的發展程度以及金融結構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對金融科技監管也會產生影響。
1.網絡與移動支付
在這一類型上,我國有著明顯的優勢,各個國家的發展現狀顯示了,目前發展最為迅速的就是基于網絡平臺的第三方支付的商業運營模式及其技術。這在極大程度上讓人們的生活更簡便、快捷,提升消費效率,并補足現有金融結構中的服務漏洞,同時可以促進現有金融結構的運行效率。
2.互聯網融資
從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來看,將眾籌以及P2P作為互聯網融資或是線上融資作為主要融資方式,并且發展較為突出的國家,大部分都是定位在小額股權融資以及消費借貸上,其中部分融資是為了補足金融服務中出現的空白,部分是為了在客戶風險與融資信用評估審查方面創新出有特色的模式。而根據互聯網融資的作用,在拓展金融服務的涉及范圍中,尤其是解決偏遠的、經濟落后、發展水平有限的地區的普惠金融等問題有著積極影響。
3.區塊鏈技術
現階段,各個學界一致認為,在金融科技中表現出不穩定性最明顯的就是區塊鏈技術,但是從技術的分布、時間性、可信性、隱私性以及智能性等多方面的特點上,我們能夠發現區塊鏈技術是根本性、創新性的技術。那么,這一技術會產生的風險與影響,也有著各式各樣的聲音,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中的應用趨勢為:現階段,部分企業在某方面已經展開了科技研究,但是該技術最終是要應用在金融的整體結構上,而這就要求解決由于不同技術與風險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估計,這就需要至少10年的時間來完成。但是,區塊鏈技術如果可以在金融行業中展開全面的應用,就有可能從根本上讓現有金融結構及其設施出現變化。盡管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中具備了一定的不穩定性以及可能發生的風險,但依然是這一行業中的重點話題,獲得了各個國家金融監管機構的高度重視。
(二)全球金融科技監管現狀
目前,在全球金融科技監管中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的就是各個國家監管方式的差異性,使得全球金融科技監管缺乏統一化的標準,這也是因為各個項目的金融科技在創新與發展上存在的差異性,如今國家是對互聯網融資與電子貨幣進行的監管,而在其他金融科技的項目中,移動支付的監管標準是比較完善的,而區塊鏈技術本來就是出于一個初期的發展階段上。因此,各個國家在金融科技項目的監管方式上有著比較明顯的差異性,全球金融科技監管標準的不統一,讓監管現狀出現了分散式的分裂情況。
此外,國際監管組織開始對全球金融科技進行調查與研究,并初步形成了評估體系,2016年3月16日,國際金融理事會在第16屆會議中提出了金融科技的風險與監管的主要問題,并且發布了評估報告。盡管金融科技依然處于初期發展階段,而且還有對于其發展的整體性評估數據依然不足,以及技術更新速度過快等實際問題的存在,但是理事會從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的角度發布了《金融科技的全景描述與分析框架報告》,邏輯清晰、主次可見,而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國家與地區的金融監管機構在制定標準與實施監管措施的時候應當以此作為參考。
(一)明確金融機構的監管責任
不論金融科技的概念是怎樣的,金融機構都要從本質角度入手,對金融科技的發展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管,這也是國際上的共同認識。大部分國家都認為金融科技應當嚴格遵守現行的金融監管準則,從而保證金融標準的統一化管理。
然而,金融科技真的需要一個新的管理結構來進行監管嗎?這是目前的主要問題。實際上,在國際和國家這兩個層面上來說,各個學界都一致認為并不需要單獨設立一個機構對金融科技進行專門的監管。
因此,現有的監管機制是可以應用在金融科技監管中的,監管的機構或是功能展開有效的監管功能,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的是,在金融科技的初期發展中應當明確金融機構的監管責任,而且這一點對于每個國家來說都存在一定的難度,比如是金融科技應當怎樣準確的劃分,對于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是否應當實行不同的監管方式,在中央以及地方之間應當怎樣明確金融機構的監管責任等,以上的問題不同國家的處理方式上一定出現一定的差異性,但是重點就在于在監管體系之內怎樣明確監管責任。
(二)構建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態體系
這就需要國家就嗲對金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大部分國家的金融監管機構已經或者開始推行支持金融科技創新的相關政策,基本上可以分成監管沙盒、創新中心以及創新加速器這三種不同模式,監管模式能夠單獨應用,但是部分國家把監管沙盒模式作為主要模式。
現階段,每個國家都希望能夠構建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態體系,利用國家政府、監管機構與金融科技行業之間的溝通,促進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刺激金融科技的大力創新,讓更多優秀人才進入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來,提升金融用戶對科技創新的滿意度。
全球金融科技監管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體現了人類與技術之間存在的聯系,越是智能化、技術化的產業,就越需要人對其進行監管以及制定相應的機制,才能夠保證“金融”、“網絡”、“技術”等新概念和金融的基本概念進行完美的融合,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而這也是每個國家的金融科技發展重點的主要問題。通過文本對全球金融科技監管的現狀與未來的探討,我們能夠了解金融科技的基本結構與特點,以及該新興行業目前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以及對金融科技的未來的思考,這對全球金融科技監管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1]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課題組,李思敏.中美金融科技發展的比較與啟示[J].南方金融,2017(05):3-9.
[2]胡濱,楊楷.監管沙盒的應用與啟示[J].中國金融,2017(02):68-69.
[3]廖岷.全球金融科技監管的現狀與未來[J].中國中小企業,2016(10):76-79.
F831
:A
:2095-4379-(2017)26-0178-02
賈芬妮(1992-),女,漢族,陜西西安人,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碩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