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威
浙江五磊律師事務所,浙江 慈溪 315300
證據效力視野下的刑事鑒定意見質證規則
何 威
浙江五磊律師事務所,浙江 慈溪 315300
基于主客觀各方面的原因,對于刑事鑒定意見的審查,司法實務中多有不足,特別是在質證環節,很多情況下流于走過場的形式。從證據效力層面切入,揭開鑒定意見神秘面紗后,可以認清其本質并糾正和擺脫錯誤的觀念,樹立起正確的認識價值,進而從鑒定意見的證據能力和證明力兩方面入手,雙管齊下,著力解決刑事鑒定意見的質證難題。
鑒定意見;證據能力;證明力;質證規則
究其實質,鑒定意見只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法定證據形式之一,相較其他證據不具有任何特殊性。具體來說,鑒定意見是受委托的鑒定機構指派相關鑒定人就受托案件中涉及專門性問題的各類爭議事實所作出的科學鑒別意見,是經鑒定人對檢驗、鑒定所得之數據、現象、圖譜等進行“翻譯”、“解讀”后給出的推斷性意見。上述推斷性意見通常以書面形式出具,但它并不是實物證據,仍然屬于言詞證據的范疇,掀起“鑒定”兩字的權威面紗,鑒定意見僅僅只是“意見證據”,要想成為定罪量刑的證據沒有捷徑可行,必須經過法庭的質證。
(一)證據能力與證明力
從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來看,任何一個證據,要轉化為法院以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都必須同時具備雙重證據資格:一是證據能力,也就是法律上能夠為法院所接納的資格和條件;二是證明力,也就是在經驗上和邏輯上發揮證明作用的能力。在此基礎上,產生出了主流觀點所認可的“兩步認證”模式,即法官對證據的審查認定過程分為采納和采信兩個階段,分別對應證據能力的“法庭準入資格”的審查和證明力的“定案根據資格”的審查。
(二)對鑒定意見證據能力的質證
1.鑒定機構與鑒定人資格和條件的缺陷
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只有具備法定的資格和條件,才能依法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所提供的鑒定意見才具備證據能力;反之,無論其提供的鑒定意見多么科學、可靠甚至權威,都要被排除于法庭定案根據之外。因而,鑒定機構和鑒定人是否具備法定的資格和條件是判斷鑒定意見能否進入法庭的前提。
對于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的資格和條件,我國有一系列的成文性規定,除了《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以下簡稱刑訴法司法解釋)原則性的規定外,具體內容見諸于各相關部門規章,其中法律位階最高的為2005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的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根據《決定》的要求,鑒定機構從事鑒定業務,需要有明確的業務范圍及所需的儀器、設備,要經過有關部門的登記造冊等;鑒定人要取得相應的資質,具有相應的工作年限等內容。違背任何一方面的要求,其所出具的鑒定意見就可以被認定為不具有證據能力從而予以排除。
2.鑒定意見文書形式要件的欠缺
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及部門規章等成文性規定對鑒定意見的書面表現形式提出了一些明確的技術要求,這些共同構成了鑒定意見的形式要件。包括,鑒定文書需要注明提起鑒定的事由,要寫明鑒定委托人、鑒定機構、鑒定過程、檢驗方法以及鑒定文書的日期,還要由鑒定機關加蓋鑒定專用章,并由鑒定人簽名蓋章。鑒定人如果違背了這些基本的技術要求,例如鑒定人沒有簽名蓋章,那么鑒定意見的形式要件就不具備,在質證時可以此為據,主張其不具有證據能力。
3.質證小結
由于現行的成文性規定已就鑒定意見的證據能力作出了較為完善的限制和規范,質證方一旦提出明確的質疑,裁判者面對如此“硬性”的法律規定通常較容易判斷某鑒定意見是否具備證據資格。所以,針對鑒定意見證據能力的質證,質證方只需一針見血,指明具體違反哪些規則即可。有學者將此稱為“點到為止”型質證策略。
(三)對鑒定意見證明力的質證
1.鑒定意見標準的混亂
鑒定標準,是指其科學可靠性得到國際、區域或某一國家認可,或者得到相關行業組織或機構認可;正因有了標準,不同鑒定機構就同一物證鑒定事項給出的推斷性意見才能得以比較并采納。我國司法部2016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修訂后的《司法鑒定程序通則》規定,“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應當依下列順序遵守和采用該專業領域的技術標準、技術規范和技術方法:(一)國家標準;(二)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三)該專業領域多數專家認可的技術方法。”
2.鑒定意見方法的錯誤
依照《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八十四條的規定,鑒定方法須符合相關專業的規范要求,違背技術性較強的程序和方法的,鑒定意見應不予采信。
3.質證小結
對于鑒定意見的證明力強弱判斷,因涉及專業領域的專業問題,專司法律的裁判者很多時候也難以分辨某一鑒定意見中的結論究竟是客觀真實的。因此,在質證鑒定意見證明效力時,質證方面對“軟性”的規定、冷僻的概念、深奧的技術等事項時,應耐心審查、循序漸進、利用矛盾、旁敲側擊,以期引起裁判者懷疑的共鳴,從而間接影響其對鑒定意見證明力的判斷結果。有學者稱之為“迂回推進”型質證策略。
[1]陳瑞華.刑事證據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6:77,149頁.
[2]何家弘.證據的采納和采信—從兩個“證據規定”的語言問題說起[J].法學研究,2011(3).
D915.3
:A
:2095-4379-(2017)26-0224-01
何威(1983-),男,漢族,浙江慈溪人,學士學位,浙江五磊律師事務所,律師,四級律師,研究方向:刑事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