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文
國際關系學院法律系,北京 100091
我國勞動爭議解決機制問題探究
陳浩文
國際關系學院法律系,北京 100091
我國是當今世界最具潛力的發展中國家,“經濟”是當今提到中國首先浮現在腦海的詞匯,伴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矛盾日益增多,而我國當下的勞動爭議解決制度已很難適應當今的社會需求,亟需改善。本文將對我國當下勞動爭議解決機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合理的完善建議。
勞動爭議;預防機制;仲裁;訴訟
勞動爭議解決制度在我國勞動爭議處理實踐的初期起到了較為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勞動爭議案件的與日俱增,我國現有的爭議解決制度存在著很多問題有待改善。
(一)勞動爭議預防機制欠缺
我國的勞動爭議預防機制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欠缺。首先,我國有“勞動協商”制度,雖然初衷是希望將勞動爭議的萌芽盡快消除,節約更多的社會資源。但在實踐當中卻很難應用,企業的勞動爭議部門給勞動者帶來“站在企業一方”的感覺,勞動者對其不信任,故而不能將勞動爭議“內部解決”;其次,我國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存在欠缺,一些地方為了經濟忽視了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矛盾,監察工作不能有力進行。這些都是勞動爭議預防機制欠缺的表現。
(二)勞動爭議解決程序繁復,成本高
我國實施的是“一調一裁二審”的爭議解決制度,這一程序運行起來甚是冗長,很多情況下,一個普通勞動爭議案件沒有一年時間很難處理完畢。而勞動爭議往往需要的高效的解決,因為勞動者在一個案件中付出諸多的時間和精力,代價太大。這也不利于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同時,在成本與資源方面,消耗過大。我國法院需要受理對勞動仲裁結果不服的案件,仲裁不能作為終局的結果,相當于如果當事人對仲裁不服,仲裁就淪為了無用功,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法院還要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這自然就加大了法院的工作,即使新出臺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一定程度上確定了“一裁終局”的機制,但其適用范圍太狹隘,不能根本解決資源浪費問題。
(三)仲裁與訴訟之間有失協調
在我國,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訴訟前置程序與必經程序,而仲裁與訴訟卻產生了沖突。第一,由于仲裁前置與訴訟,因而仲裁的效力與權威無法得到信任和保證。因為當事人可通過起訴推翻仲裁結果。第二,如果不服仲裁,向法院起訴后,當事人不能提出新的訴訟請求,訴訟請求僅能在當事人之前提請仲裁的范圍內,一旦要增加訴訟請求,必須作為另案先提起仲裁。可既然已經可以起訴到法院,法院可以對案件進行受理,那么自然之前的仲裁結果就已經被推翻,既然這個仲裁已經相當于不存在,為什么還必須按照之前的仲裁范圍提起訴訟請求,不能在仲裁范圍之外再添加訴訟請求呢?同時,若當事人增加了訴訟請求,本可以一并審理的案件卻又須將流程再走一遍,無疑又增加了法院和仲裁機構的工作量,造成資源二次浪費。由于仲裁很難“一裁終局”,法院在面對勞動爭議案件時除了受理的訴訟請求與仲裁中提起的請求范圍相同之外,法院相當于開啟了新的審理,結果上很可能與勞動仲裁結果不同,因此仲裁機構希望維護自己的信譽,樹立權威,不希望法院改判,會不斷地向法院靠攏,盡力以法院的視角做出裁決,而仲裁的獨立地位會不斷地減弱。
(一)完善勞動爭議預防制度
完善勞動爭議預防制度的目的在于將我國現有的被動處理勞動爭議轉變為主動積極改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減少勞動爭議發生。首先,縮小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地位上的差距,加強工會作用,使工會能夠充分起到保護勞動者權益的作用;第二,加強媒體宣傳力度,使用人單位時刻守法,不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第三,加強勞動監察執法,更好的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二)單軌制轉變為雙軌制
當今采用的“一調一裁二審終局”制在我國勞動爭議解決實踐的初期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但隨著經濟發展,勞動關系變化,這一制度不再適用當今社會,程序冗長、成本高、效率低等弊端日益顯現。單軌制轉向為雙軌制,主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有利于尊重當事人的自主選擇權,使勞動爭議短時間內得到解決。二,利于減輕法院及仲裁委員會的工作壓力,節約司法資源。國際上,很多發達國家都通過給予勞動者自主選擇權來處理勞動糾紛,在我國當今的發展背景下也是可行的。勞動爭議發生后,雙方當事人可先行進行調解,不同意調解或不能夠達成調解協議的,雙方可自愿選擇仲裁或訴訟,但若選擇仲裁,雙方當事人應達成一致的書面仲裁申請,提起仲裁,經仲裁后對仲裁結果不服的,申請人可向上級仲裁委員會提請復議,經復議后,即為終局結果。面對一方不執行仲裁結果,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若直接提起訴訟的,法院受理后不得再提起仲裁。對新增加的訴訟請求可合并審理的,法院或仲裁委員會可合并審理。將解決機制進行轉變后,在提高效率,節約資源的同時,還有助于更好地協調法院與仲裁委員會之間的關系,改善仲裁訴訟化的傾向。
綜上,我國勞動爭議解決制度已不能很好的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存在著如:爭議預防機制欠缺,程序繁復、成本高,仲裁訴訟化等問題。而完善勞動爭議預防制度,將爭議解決的單軌制改為雙軌制,可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更好的調整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解決勞動爭議。
[1]陳金紅.應建立“裁審分離”的勞動爭議處理體制[J].中國勞動,2002(06).
[2]李勇.關于調整和完善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的建議[J].中國勞動,2003(01).
D922.5
:A
:2095-4379-(2017)26-0229-01
陳浩文(1996-),男,北京人,國際關系學院法律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