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云紅
秦皇島廣播電視大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中國法學教育的挑戰及機遇分析
穆云紅
秦皇島廣播電視大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法學教育在當今時代既有著其機遇,也面臨比較大的挑戰。本文主要從當前的時代背景角度,根據法學教育實際發展情況,將科學技術、依法治國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政策為突破口,對于中國法學教育的挑戰以及機遇進行分析。
中國;法學教育;挑戰;機遇
法學教育不但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而且可以促使中國逐漸進入文明以及法制化的社會,在當前的歷史時期,法學教育應當從實際發展出發,不斷進行創新以及改革,從而培養出一大批的法學專業人才,對于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的和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法學教育是根據當前的國家法律為根本的,主要的發展目標就是為了培養大量法學人才,從而促使我國的法制化建設以及促使經濟進一步繁榮發展,法學教育是我國逐漸進入法治社會的重要因素,法學教育不但有助于我國逐漸適應國際社會發展趨勢,而且可以促使我國社會更加和諧以及富強。為了促使我國快速實現法治,就應當落實依法治國的政策,在這個背景之下,法學教育應當不斷對體制進行完善,并且逐漸調整法律的知識結構等,促使法學教育可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
第一,當前的法學教育需要對體制進行改革,并且體制改革的壓力比較大。一個國家為了逐漸實現法治的目標,國家的人民需要具備較高的法律素質,所以,在基層應對法律知識進行必要的普及,避免大量法盲的出現。幫助我國的大多數人民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以及培養國民的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樣國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懂得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或者他人的權益,避免通過個人暴力行為解決,此外,國家應當對法治精英進行必要的培養,切實保障法學教育工作的質量,促使法治精英的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此外,應當教導執法者從實際以及人民的利益出現,建設良好的法律環節,保障法律的公正性以及公開性。
第二,對法律的知識結構進行調整以及直面知識結構的改革。我國想要實現法治化,需要對當前的法律以及法規等進行必要的完善,只有先對法律以及法規等進行完善,才能推動我國法治化的發展進程。將法學教育和法律法規融合,這樣可以促使我國盡快實現法治化的目標,促使我國逐漸成為法治強化,此外,法學教育在當今這個時代,需要對自身的法律知識結構等進行完善調整等,這樣可以促使法學教育的知識面更廣并且可以有效擴充法治教育的自身功能,促使法治教育可以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法律人才。
當前時代的經濟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之路,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著體現,可持續發展觀念也是一種社會化的發展觀念,對于經濟、政治、環境以及社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學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法學教育應當以人為本以及增加學生法治觀念,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進行必要的培養,幫助學生可以逐漸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促使法學專業的學生可以逐漸認識到可持續發展對于人們的重要性。
在科學技術發展的背景之下,法學教育也面臨比較大的機遇以及挑戰,其中,科學技術對于法學教育的理論知識、教育水平以及實踐經驗等造成比較大的影響。由于社會的科學技術快速發展,法學專業人才具備比較好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法學專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以及積極性,對于保障本專業學生就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科學技術的發展促使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信息擴散范圍更大以及速度更快,各種就業信息可以很快得到。但是,信息擴散也給一些違法信息、詐騙信息帶來便捷性,所以,法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應當對詐騙行為以及非法行徑進行打擊,需要和一些不法分子作斗爭。這樣也可以掃除當前國家法治化的一些障礙,從而促使我國可以逐漸成為一個民主、文明、富強以及法治的國家,并且促使民族實現復興。
綜上所述,時代的發展對于法學教育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經濟可持續發展、科學技術快速發展以及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我國法學教育面臨很大的挑戰,同時也有著比較大的機遇。法學教育的過程之中,應當不斷對法學教育體制進行完善,對法律知識的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并且應當以當前的法規法律為基礎,以公正以及公平的法律為前提,促使我國實現法治化,對我國的民眾法律素質進行必要的提升。
[1]胡英芹.“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鐵路職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基于耦合理論的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1):31-35.
[2]焦富民.“法治中國”視域下法學教育的定位與人才培養機制的優化[J].法學雜志,2015(03):42-51.
[3]李冬.基于法學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探索——以刑事法務實訓課程為中心[J].理論界,2015(02):168-172.
[4]馮紅.WTO法律體系中蘊涵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及對中國教育的影響[J].法制與社會,2014(01):214-215.
D90-4
:A
:2095-4379-(2017)26-0238-01
穆云紅(1968-),女,回族,河北秦皇島人,秦皇島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