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潔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信息保護
劉夢潔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大數據浪潮下的數據網絡生態環境,使個人信息成為其重要來源,且需求日趨旺盛;然而隨著大數據的發展,用戶隱私泄漏問題頻發,個人數據被濫用的現象日漸猖獗、黑市交易普遍存在。面對這一矛盾,應借鑒國外經驗并結合我國實際,完善我國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制工作,結合政府、行業自律和個人對保護個人信息做出的努力,健全隱私規制,為數據安全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信息安全;大數據;個人信息侵權
2014年7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聽取浪潮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發展匯報后指出,信息化正在全球快速發展,“云計算、大數據是一個大潮流”。大數據時代,數據治國等成為共識。
大數據背景下的個人信息具有分布范圍廣和可識別性高的主要特征。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不斷實現新突破下,電子商務平臺也記錄著大量的個體用戶的個人信息,對于商家和用戶而言,大數據使得電商平臺可從海量用戶數據和個人信息中深度分析、挖掘用戶的行為習慣和消費愛好,以實施精準營銷及網絡優化,優化用戶體驗;社交網絡的廣泛使用創造了大量的虛擬空間,并將不同個體的信息進行交織、整合,加速個人數據發展。
在此大數據環境下,個人信息的規制也存在不可控的系統性風險。在個人數據挖掘過程中,參與者是無法被預測的,“個人數據的生產、加工的迂回度不斷提高,加大了整個過程的系統性隱私風險”。①
我國還未制定專門針對個人數據的法律,民法總則頒布前,主要通過規定保護人格尊嚴、個人隱私、個人秘密等與個人信息相關的范疇進而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來實現對個人信息的間接保護。
民法總則第111條使公民個人信息權首次成為獨立人格權。將個人信息權獨立出來,避免了與隱私權混為一談;同時它也是安寧權、被遺忘權等新型權利的基礎性母權利,有利于為我國未來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做好充分準備。
此外,現階段個人信息不法交易的猖獗以及信息黑市的繁榮,加強《侵權責任法》的規制十分有必要。有學者指出,當代關于個人信息的保護的立法成果不可謂不豐富,“然而,縱觀這些法律法規……一句話,都沒有超出侵權責任法第36條的規制范圍”。②其中第36條關于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規制模式卻已漸漸跟不上數據發展的要求,侵權責任法第36條制定的時代背景是Web2.0的網絡模式,Web2.0網絡模式的特點是網絡用戶借助網絡服務提供者提供的平臺上傳海量信息③。
而大數據時代所描述的情形已經使這些發生了改變,網絡環境的特點已經從Web2.0模式發展到了Web3.0模式,大數據環境下的個人信息一經存在就超出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控制范圍,因此單純地將責任歸于網絡服務提供者并不能很好地控制大數據環境下侵害個人信息乃至隱私權等人格權的發生。因此,現階段應盡快完善《侵權責任法》對于網絡個人信息侵權的相關規制。完善《侵權責任法》第36條的規定,明確規定對利用網絡侵害個人信息的侵權責任,并且對于侵害行為方式加以概括,使其能夠直接用于對個人信息安全保護。
美國是信息技術的領軍國家,其行業自律傳統也最為悠久,并創造出許多新穎模式,如建議性行業指導以及網絡隱私認證計劃,要求相關網站遵循其行為規則,并服從多種形式的管理和服務。英國的行業自律組織如老大哥觀察、隱私國際等也在個人數據隱私防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對比之下,日本的行業自律影響力雖相對較弱,但日本民間組織、團體等指定相關行業規定,同樣保護了個人信息的良性流通。大數據背景下,網絡生態環境已經發生極大變化。借鑒國外經驗,我國應鼓勵行業協會加強自律以及他律,承擔更多的責任,同時推動制動國家標準,明確隱私保護措施,提升網絡空間的隱私保護水平。
個人數據的隱私保護也帶來了相關保護軟件的供給,如協助加密、反追蹤或銷毀個人數據的軟件,以及隱私模式等無數據搜集功能的產品,協助人們保護隱私。對此,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技術的頂層設計至關重要。
但無論前述路徑成效如何,網絡消費者也應自覺使用自助式科技來自覺保護個人數據。徐某某電信詐騙事件等使得國人對網絡缺乏安全感,對此,首先大眾應該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并主動利用科技便利條件保護個人隱私。如具有攔截功能的應用程序和軟件,來電、短信“黑名單”以及瀏覽器的攔截廣告設置等,為大數據時代網絡用戶對抗信息騷擾等有一定效果。
[注釋]
①王忠.大數據時代個人數據隱私規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9.
②孫政偉.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模式選擇[J].圖書館學研究,2016.9.
③馬新彥,姜昕.網絡侵權中轉發者責任考察[J].社會科學輯刊,2015(2):53-56.
[1]王忠.大數據時代個人數據隱私規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9.
[2]姚輝.論人格權法與侵權責任法的關系[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1(1):107.
[3]孫政偉.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模式選擇[J].圖書館學研究,2016.9.
[4]馬新彥,姜昕.網絡侵權中轉發者責任考察[J].社會科學輯刊,2015(2):53-56.
D923
:A
:2095-4379-(2017)26-0243-01
劉夢潔(1996-),女,漢族,山東壽光人,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國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