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婧晗
廣州航海學院,廣東 廣州 510725
中國法對船舶油污損害之純經濟損失賠償的思考
冼婧晗
廣州航海學院,廣東 廣州 510725
探討船舶油污之純經濟損失在中國的賠償的可能處理模式。通過分析純經濟損失在中國法上的地位,中國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制度的現狀,筆者提出自己對船舶油污之純經濟損失的賠償在中國立法上的建議。
純經濟損失;油污損害;船舶油污損害賠償機制
(一)純經濟損失賠償在中國法上的地位
在中國,無論是立法上,還是法院訴訟中,均不存在“純經濟損失”這一概念。本文第二章第三節中提到,根據《民法通則》第106條第二款、《合同法》中第42條①、第43條②對締約過失的規定,《證券法》中對虛假陳述的損害的規定③,這些條款中都能尋找到純經濟損失的痕跡。
《侵權責任法》第2條規定,條文中的“財產權益”,既包括民事權利,也包括合法的民事利益。這點上,與《法國民法典》對權利與權益同樣予以保護的法律初衷是相似的。這也說明,純經濟損失這種財產權益是可以獲得賠償的。
(二)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在中國的現狀
油污損害賠償在中國可適用的法律,國內立法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現行有效的國際公約中,中國僅為《1969年責任公約》和《1992年責任公約》的締約國,沒有加入任何的基金公約,所以,《1971年基金公約》和《1992年基金公約》在中國并不適用。在《1969年責任公約》規定,船舶是可以適用賠償責任限制的,在《民法通則》、《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中并無賠償責任限制的相關規定,而《海商法》中的賠償限額明顯高于《1969年責任公約》。為此,國內立法與國際公約如此適用的問題必須明確。
《海商法》第208條第2項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的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規定的油污損害的賠償請求,不適用《海商法》本章的規定”。第268條同時規定,有涉外因素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規定的油污損害。”也就是說,沒有涉外因素時,即使符合民事責任公約規定的“油污損害”,此時也應該適用國內法的規定。適用法律的不同,實際上體現的是維護哪一方的利益。中國沒有一套現行完整的船舶油污損害賠償責任制度,無法有效的完成在責任方與受害方之間的利益平衡。隨著海上運輸油輪的大型化和油污污染損害的不斷擴大,建立一套完整的船舶油污損害賠償責任機制成為了亟待解決的任務。
要保障船舶油污之純經濟損失在中國得到賠償,綜合上述比較各國的處理模式,應從三個方面考慮改善法律保護環境:
(一)從民事責任角度出發,應在《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下的“損害”賠償,對“純經濟損失”賠償持積極肯定的態度。在判斷“油污污染”與“損失”之間的聯系時,應根據其“因果關系”及“合理近因”作為賠償范圍標準,限制純經濟損失無窮盡的鏈條。
(二)在船舶油污損害賠償角度上,應建立專門的油污賠償法,美國的OPA90是很好的借鑒例子。需要注意的是,美國對船方要求的法律責任之重不必全然效仿,即在油污之純經濟損失的賠償范圍不必如此之廣。在賠償責任限制方面,除了設立最高責任限額,還應明確有形財產損害與純經濟損失之間的賠償責任順序。
(三)從國際責任公約與基金公約的角度考慮,中國應加入《1992年責任基金公約》。賠償基金,作為第二層責任保護機制,除了對油污之純經濟損失賠償的受害方更有保障外,基金的賠償適用標準與索賠案例對國內法院判決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純經濟損失”在各國的立法以及其賠償實踐中可以看出,這一概念被接受,獲得法律上的承認與支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索賠金額巨大,被請求人負荷過重;涉及當事人眾多,訴訟泛濫,法院不堪重負,都成為拒絕純經濟損失賠償的理由。但在法律追求價值的公平與正義上,純經濟損失的賠償是應該支持與被肯定的。
船舶油污之純經濟損失的案型,既是純經濟損失里的一種案型,也是船舶油污損害賠償范圍應該包含的部分。美國的《1990年油污法》和國際上的《油污損害指南》、《索賠手冊》的索賠案例中都給出了很好的索賠指引,根據不同國家不同地區油污損害情況,賠償范圍可以在不同程度的限定以適應現實情況的需要與發展,更好的平衡責任方與受害人之間的利益關系。船舶油污之純經濟損失的賠償,從法律價值的積極態度與現實的可操作性都證明了其存在的意義。
在中國,隨著油污污染損害案件的增多,污染對各方面影響的擴大,油污純經濟損失賠償問題已不可回避。純經濟損失在中國法律上的法律理論的變革并非易事,但仍需向這方面努力,做出改變。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2條.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3條.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232條.
[1]李昊.純經濟上損失賠償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7.
[2]王澤鑒.侵權行為法(第一冊)[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D996.19;D997.1
:A
:2095-4379-(2017)26-0254-01
冼婧晗(1990-),女,漢族,廣東廣州人,澳門大學,國際法研究生,廣州航海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海商法、國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