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瑩瑩
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淺談認罪認罰案件中的證明標準
鄭瑩瑩
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認罪認罰試點以來,對認罪認罰的證明標準存在爭議,證明包括對犯罪事實的證明和量刑事實的證明,兩種事實的證明在認罪認罰案件中應該區分研究,適用不同的證明標準。
認罪認罰;證明標準;刑事速裁
對于認罪認罰的案件的證明標準,我國目前無論是在實踐中還是理論上都有較大的爭議,雖然有很多學者對該問題進行研究,但是研究的都不夠透徹,認罪認罰案件中的證明標準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且該問題必須盡快解決,因為一個案件的證明標準對一個案件的結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然認罪認罰案件的證明標準問題對我國的認罪認罰從寬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若降低了證明標準,會大大的提高訴訟效率,符合認罪認罰制度的初衷。但是這樣有悖于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較高的證明標準,同時也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人權保障。這種兩難的情況不能這樣維持下去,如果要更好的實現認罪認罰制度的適用,那么明確證明標準是當務之急,因此本文通過對目前學界對各種觀點的分析與探究,從而明確認罪認罰案件中證明標準。解決當前的問題,那么接下來我們一一探討。
(一)司法實踐中的證明標準
我國在對刑事速裁程序試點以后,隨即提出了認罪認罰從寬的試點工作,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相較于刑事素速裁程序而言,范圍相對進行了擴展,既解決實體問題又解決程序問題,但是同刑事速裁一樣,兩者都追求程序上的簡單,高效。程序是相較于簡易程序更加簡化的。正因為如此,無論是法官,檢察官對被告人定罪,量刑,法庭審理失去很多環節,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明標準也失去了其意義。
(二)理論上對證明標準的爭議
有的學者認為認罪認罰案件的證明標準應該降低,這種觀點認為由于被告人自己都認罪認罰了,證明標準只要達到一個較低的標準例如排除合理懷疑。一味的追求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高標準,不利于提高訴訟效率,而且會浪費了司法資源。
有的學者認為認罪認罰案件的證明標準應繼續堅持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但該證明標準的層次可根據該類案件的特點來把握。①該觀點認為擅自降低刑事訴訟法證明標準,并沒有法律上的依據,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明標準,沒理由因為是認罪認罰的案件就另當別論,當然如果降低證明標準還會帶來很大的危害,疑罪從有,疑罪從掛的案件就會越來越多,被告人的權利很難得到保障。那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優勢就會被掩埋,相繼帶來的就是災難。
我認為認罪認罰案件的證明標準應該分開討論,犯罪事實證明標準應該區別去量刑事實證明標準。
(一)犯罪事實的證明標準
犯罪事實的證明標準應該達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程度,不能降低證明標準,有幾個重要原因第一,即便是被告人認罪認罰了,也不能因此就不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的證明標準,法律不能違反。如果降低了證明標準,容易引起冤假錯案的發生。②例如本來公訴機關對犯罪嫌疑人的證明達不到高標準的程度,若降低了證明標準,本來根據疑罪從無原則應該判被告人無罪,最后卻判了有罪,那么就造成大量冤假錯案的發生,違背了無罪推定原則和實質真實原則。第三,對犯罪事實,檢察官不能自由裁量,也不能對犯罪事實進行協商,被告人犯了幾個罪,犯了什么罪都不能協商。因此對犯罪事實的證明標準絕對不能降低,但是只要是在行事速裁程序中,就可以用簡便的證明程序,因為證明程序和證明標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二)量刑事實的證明標準
量刑事實的證明上應當適當降低證明標準,理由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這樣適當的降低標準符合認罪認罰案件中高效率的標準,其次效率的提升,可以吸引更多被告人選擇認罪認罰程序,能讓認罪認罰程序得到更好的適用,最后也不會造成冤假錯案的發生。最重要的一點是,本來認罪認罰的案件中,檢察官和被告方可以對量刑問題進行協商,從而導致量刑幅度降低,而且檢察官對量刑的幅度也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不是法律規定多少就是多少。
學界的觀點各有利弊,但我認為認罪認罰的證明標準根據證明的事實不同,要求也不同,只有在證明量刑事實的時候才能降低證明標準,證明認罪事實的時候不能降低,這才是最適合認罪認罰案件的證明標準,才能使該制度在實踐中更好的發揮自己的作用,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懲罰犯罪,保障人權。
[注釋]
①朱孝清.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幾個問題[J].法治研究,2016(5).
②陳瑞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若干爭議問題[J].中國法學,2017(1).
[1]朱孝清.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幾個問題[J].法治研究,2016(5).
[2]陳瑞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若干爭議問題[J].中國法學,2017(1).
D925.2
:A
:2095-4379-(2017)26-0266-01
鄭瑩瑩(1993-),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訴訟法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