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晨晨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價值多元化背景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呂晨晨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種各樣的文化不斷涌現,文化價值觀呈現多元化態勢,在多元化價值觀的評判下道德兩難沖突隨之而生。誠然,唱響主旋律成為了我們重要的責任,如何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成為了現在探討的熱點問題,針對現時代的狀況提出一些唱響主旋律的建議,以為其深入人心,成為國民的共識提供思考的方向。
價值多元化;道德沖突;思想政治教育
(一)道德價值評判標準引發質疑
而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價值觀多元的民主社會,統一的道德評判標準已不復存在,道德價值觀的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悄然喪失,再也沒有統一的道德規定人們應該怎樣道德地生活,人們必須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努力在不同的、甚至相互沖突的價值觀中選擇能夠指導自己生活方式的道德價值觀念。不同的價值觀念之間是平等的,它們通過平等的競爭,爭取其對人們生活的指導。這樣一來,人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價值觀,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二)道德價值觀趨于模糊
道德價值觀確定性的模糊使人們在行為上無所適從,在精神上無所依歸,因為在價值觀多元化的社會中,各種價值觀相互激蕩,不免會出現沖突。這時,人們經常要面對做與不做的兩難選擇,而每一次選擇都不可避免地受倫理道德支配,要做出道德判斷就會猶豫不決,產生了道德困惑。
(三)道德價值觀陷入沖突
西方思想傳統的核心觀念是對確定性的尋求,追求明確的道德價值目標與評判標準,于是就形成了主導價值觀的一元社會。在傳統的道德價值觀社會中,道德沖突相對來說容易得到解決,因為不同道德價值之間往往具有一個絕對性的終極價值。但在價值多元化的社會里,生活的基本準則也是多元化的,這就意味著沒有基本準則可言。所以在價值觀多元化的社會,一方面人們有了選擇的自由,但另一方面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沖突。
(一)市場經濟的瓶頸
市場經濟要求人們追求利潤最大化,要求人們使盡一切辦法取得高額回報。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日趨熱衷于參與各種社會經濟活動,開始關注自己的物質利益。而市場經濟的消極作用就是在利益的驅使下人們極易忽視精神需求,于是一些人就誤認為“滿足我的需要即真理”,而誠信、理想都成為了空談,從而導致“義利交換”、“錢權交易”、“按勞付酬”現象肆意橫行。當今社會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等現象,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其背后的原因無非是利益的驅逐。這就是我國讓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面臨的困境所在。
(二)新舊價值觀碰撞
自上世紀末以來,我國由于國門洞開,市場經濟的引進,促使許多新的價值觀產生,其他國家的價值觀念也隨著過門的打開進入國內,因此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念互相沖突、碰撞。學界一些人認為我國現在已經進入了道德秩序新舊轉化時期,在這一時期新的成熟的價值觀念并未形成,而落后的舊的價值觀明顯已經不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需要對舊的價值觀念進行更新。在這一時期,國民的思想價值觀念就容易出現迷茫,因為舊的價值觀念還未完全破產,還在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而新的價值觀念卻以新興之勢,迅速發展,但是還沒有占據主導地位。故而,新舊價值觀念互相碰撞,舊的價值觀念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新的價值觀念逐漸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在這一混亂時期,各種各樣的價值觀紛紛登上歷史舞臺:有社會主義傳統價值觀的再現,也有原有信仰所支持的傳統價值觀的延續,還有由于西方價值觀的侵入所導致的對現代化理解的迷失。可見,在價值觀新舊轉化的時期,價值觀念沒有主導,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念都在憑借自己的理論占據著人們的頭腦,失去了主導的價值觀,那么價值觀念就出現了多元化的互相爭鋒的局面。由此人們極易陷入迷茫之中。
(三)精神文明建構的薄弱
精神文明建構薄弱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市場經濟激發了人們獲取最大利潤的欲望,在利益的追逐下許多人打破自己原有的道德底線,開始變得唯利是圖,社會上也彌漫著金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風氣。第二,現今我們國家對精神文明的認識不是十分充分,沒有意識到精神力量的強大,也沒有意識到精神文化也是衡量國家實力的一個重要指示,因此對經濟發展的追求遠遠高于對精神文明的追求。第三,在實際行動中,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都忽視了道德教育,沒有把道德教育放在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忽視了道德教育應該從家庭做起,從小做起,以致大部分學生從小就沒有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導致學生道德觀念缺乏。鑒于以上三點原因,我國的的精神文明建設就出現了薄弱的局面,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面對各種誘惑人們顯得失去了自己的立場。
(四)西方價值觀念的滲入
上世紀末的改革開放政策,促使了經濟的騰飛,也促使著國外文化的涌入,隨著開放政策的進一步深化,國外的各種各樣的文化出現在國內,比如美國的影視大片,以高科技的合成和視覺沖擊吸引著國內的年輕人,比如日本的動漫,浪漫與美好的畫面,與和諧的思想吸引了許多少女,比如韓國的影視劇在國內更是對國內的影視劇形成沖擊。無疑,這些西方文化的涌入也就意味著思想觀念的滲透,因為美國的文化產品之中摻雜著自由主義思想,日本的文化產品摻雜著大日本帝國和諧共處的理念,韓國的文化產品摻雜著大韓民國的和合意識,因此文化產品的背后是思想價值觀的滲透。今天,我們要向在各種文化之中,堅持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保持自己的特色,就應該弘揚思想政治教育。
(一)深化觀念認知
1.高校精心解讀內涵
第一,要想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首先要做的就是解釋其含義,以生動形象的形式使人們認識。對于高校而言,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編寫有關資料,以課堂的方式學習、理解,然后認同。第二,在課堂上用思想政治教育引領社會思潮,更確切地說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宣傳教育時,又要增強其信心。
2.凝聚高校的科研力量
不斷提升相關內容的可讀性,即各高校必須從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教學中結合大學生思想行為“熱點”以及日常實際當中比較典型的案例,進行講解說明,這樣就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共鳴,使大學生認識到原來倡導的東西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3.開拓載體傳播主渠道
一是,新聞媒體必須建構一個積極正面的國家形象,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現代媒體之中,積極傳播報道國家的成就與社會的和諧。二是,新聞媒體應該發揮各自的優勢,一方面從社會實際出發,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建構主流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又要勇于批判社會當中丑惡的一面,使大學生此丑惡的行為為戒,在關鍵時刻敢于同丑惡的行為作斗爭,伸張社會的正義。
(二)營造主流價值觀的文化氛圍
1.寓于校園活動之中
校園活動是課堂之外引導價值觀念的主要平臺,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把課堂上倡導的主流價值觀念融入到具體的校園活動之中,這樣不僅可以使大學生在實際行動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接受,也可以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行為,在行動中認同主流價值觀。
2.推廣優秀的文化產品
第一,對于優秀的文化產品應該積極地弘揚,給人們提供條件去學習、去感受,比如開放博物館、烈士陵園、圖書館等。第二,再優秀文化產品之中,有意識的植入一些主流價值觀,尤其是人們樂觀接受的文化產品,比如排練一些革命話劇,安排觀看一些革命影視劇或者紀錄片,模擬戰爭年代的情景讓大學生去體驗等。第三,教育人們尤其高校大學生,高校大學生是接觸多元文化機會比較多的群體,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又處于波動時期,就容易被一些不良文化影響。因此開展一些講座,向大學生傳播文化滲透的形式與不良影響,提高他們對不良文化的警惕意識。
3.怡情養志
首先,在面對傳統文化時,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傳統文化是瑕瑜互見的,我們不能對其完全的吸收,也不能對其完全的拋棄。其次,明確傳統文化之中的思想精髓,對其精髓有意識的吸收、轉化,以促使自我道德水平的提高。再者,充分發揮傳統節日的作用,對于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文化進行學習,加深對自己民族的認同感、歸宿感。
[1]廖啟云.價值觀多元化對黨的思想建設的影響及其應對[J].理論導刊,2013(6).
[2]陳軍,胡新顏,熊茜.價值觀多元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其應對[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6).
[3]張水華.論大學生價值觀多元化與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對策[J].湖北社會科學,2011(9).
G641
:A
:2095-4379-(2017)26-0287-02
呂晨晨(1991-),女,河南安陽人,黑龍江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傳統文化與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