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哲
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毛澤東對如何跳出“歷史周期律”的曲折探索
張 哲
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管是歷代封建王朝抑或是資產階級政府,都希望自己的政權可以萬世長存,但最終皆難逃人亡政息的結果。1945年,民主人士黃炎培將這個現象歸結為“歷史周期律”,并把它擺在了毛澤東的面前。為此,毛澤東帶領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努力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歷史周期律;腐敗問題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對待腐敗問題上展現出了自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打擊力度,中國共產黨反腐進入“新常態”。如此不遺余力地開展反腐倡廉建設的背后,反映出來的是腐敗正如癌細胞一樣正一點一點地滲透到黨的肌體。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了1945年毛澤東與黃炎培在延安的窯洞中所探討的“歷史周期律”。
1945年7月,黃炎培一行到延安進行考察。考察結束后,黃炎培出于善意的提醒,主動與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談起了關于歷朝歷代都無法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在黃炎培看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每個朝代在開始時均呈現出一派興旺發達的盛世景象,但到了后期則政怠宦成,最終人亡政息。其實,在此之前,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慶的《新華日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甲申三百年祭》的史論文章,就引起毛澤東的注意。他指示延安的《解放日報》進行轉載,號召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4月12日,在召開的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毛澤東強調說:“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以為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1]毛澤東的一席話猶如給當時還沉浸在革命勝利喜悅中的共產黨人注入了一針清醒劑。在從西柏坡準備進京之際,如何居安思危,如何避免重蹈李自成式的悲劇,如何真正跳出治亂更迭的“歷史周期律”,就正式擺在了毛澤東及中國共產黨人的面前。這條路究竟以怎樣的形式出現,如何走穩、走遠,毛澤東帶領中國共產黨人對此做出了艱辛的探索。
從歷史發展規律看,腐敗就像政權的癌癥。許多政權的倒臺,無疑是腐敗這個頑疾從中作梗。且不說中國古代不勝枚舉的前車之鑒,只“蔣經國上海打虎”失敗一例便可見微知著。國民黨政府內部猶如一只爛透的蘋果,“四大家族”及其附屬關切之流瘋狂斂財,貪污腐敗大行其道。即使是“太子”蔣經國攜“尚方寶劍”親自赴上海反腐,也不得不在觸及到統治階級內部利益時鎩羽而歸,最終導致民心盡失。這些深刻的教訓告誡我們:物必先腐,而后生蟲。因此,若不能從根本上遏制腐敗現象,破解“歷史周期律”這個難題也就無從談起。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提醒共產黨員高度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攻擊。但是,革命勝利以后,中國共產
黨成為了執政黨,而黨內的某些意志薄弱者經不起新環境的考驗,逐步滑向了腐敗的泥潭。毛澤東對此的態度則是堅決予以打擊,絕不姑息養奸。“一旦下決心要抓,就抓得很緊很緊,一抓到底,從不虎頭蛇尾,從不走過場。”[2]1951年12月,毛澤東還領導開展了“三反五反”運動。在起草的黨內指示中,毛澤東要求必須對官僚主義及違法亂紀事例進行嚴厲制裁,嚴重者應處以極刑,借以教育干部和人民群眾。其中,對劉青山、張子善的處理就充分顯示了毛澤東消除黨內腐敗的決心。
毛澤東在反腐懲腐上所做的探索,對后期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消除黨內腐敗等既起到了警鐘長鳴的作用,又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首先,讓人民監督政府。一個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應經得起人民的監督,置于群眾監督的陽光之下。切實杜絕真話難說、不敢說、沒辦法說的局面,保持和諧的干群關系。其次,實行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重提“歷史周期律”問題,并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執政理念。一方面,反腐工作保持持續高壓態勢,并處決了一大批黨內黨外的“大老虎”,讓廣大黨員干部從“不敢腐”慢慢轉變為“不想腐”。此舉不僅有效凈化了黨風,更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我們黨的信任。另一方面,加快法制建設,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將能夠為人民說話的人選舉為人民代表,真正做到還權于民。
之所以出現官僚腐敗問題,根本原因還在于部分黨員干部思想上的嚴重滑坡,忘記了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放棄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在1956年11月召開的八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我們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3]并且,宣布“用小民主的方法”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一次大規模的整風運動。“以后凡是人民內部的事情,黨內的事情,都要用整風的方法,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來解決,而不是用武力來解決。”[4]顯然,毛澤東這是總結了“三反”時的教訓,以防出現過度講解的局面。為此,1957年2月,毛澤東特意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做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對當前國內存在的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進行了區分。
1957年5月4日和16日,毛澤東又相繼起草了《關于繼續組織黨外人士對黨政所犯錯誤缺點展開批評的指示》及《中央關于對待當前黨外人士批評的指示》,歡迎黨外人士幫忙整風。一部分黨外人士出于善意,積極出謀獻策。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借機攻擊我黨。與此同時,蘇共二十大全盤否定了斯大林。緊接著,在東歐又相繼發生了波蘭和匈牙利事件。國際上的一系列變化在國內引起了很大的思想波動。一些領導干部對此缺乏思想準備,或者束手無策,或者習慣于把一些鬧事問題作為敵我矛盾來處理。對此,毛澤東要求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時,要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將整風運動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文化大革命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是,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初衷其實是要“保證紅色江山千秋萬代不改變顏色”。文化大革命的爆發有著深刻的國際背景。隨著中蘇兩黨之間的矛盾公開化與全國反右斗爭的擴大化,毛澤東否定了“八大”關于國內主要矛盾的正確認識,開始強調階級斗爭。緊接著,越南戰爭將戰火燒到了中國的南大門,中印之間又爆發了邊界沖突,蝸居臺灣的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更加猖狂地叫囂著“反攻大陸”。在這樣的背景下,毛澤東想要開展一場“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使杜勒斯和平演變的預言在中國難以實現。但是,由于毛澤東對當時的國
際國內形勢估計的過于嚴重,致使階級斗爭史觀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得到了不恰當的應用,更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不過,后來發生的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等事件也證明,毛澤東晚年對于歷史規律的把握和對未來世界發展趨勢的預測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還提高了我們對于西方國家實行“和平演變”的警惕性。
根據馬克斯·韋伯關于政治合法性基礎的理論,毛澤東屬于個人魅力型的政治領袖。然而,如果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秩序主要建立在個人威信的基礎上,往往會出現兩個后果:一是,領袖被看成是救世主,他的權威幾乎無所限制。二是,過于依賴領袖的權威,可其統治秩序的期限卻很難超過領袖本人的自然壽命。[5]因此,為了避免出現人亡而政息的結果,只有建立起一種合理的政治制度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和繼續完善,才能獲取公民對政權的長期認可和支持。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48.
[2]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回顧·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142.
[3]梁柱.毛澤東反腐倡廉思想及實踐經驗探析[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4(6):11.
[4]逄先知,金沖及.毛澤東傳(1949-1976)(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613.
[5]燕繼榮.現代政治分析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81-182.
A84;D046
:A
:2095-4379-(2017)26-0292-02
張哲(1992-),女,漢族,山東濟南人,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