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濤
(延安大學魯藝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論陜北民間音樂與陜北民俗精神的內在關聯
趙宇濤
(延安大學魯藝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陜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它地處我國東西部結合地區處,又有著草原、沙漠、以及黃土高原的特殊融合,得天獨厚,從而,也形成了獨特的陜北文化以及獨具特色的民俗習慣。而陜北民歌更是一副生動的歷史畫卷,它形象生動地體現了陜北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解讀陜北民歌,不僅可以了解陜北文化,還可以更好地了解陜北民歌與其民俗精神的內在關聯。
民間音樂;民俗精神;陜北
陜北民歌作為我國藝術文苑的一顆明珠,有著強大而持久的藝術生命力,并反映著博大精深的陜北文化,包含著大量陜北民俗精神,陜北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成就了陜北民歌獨特的內容及風格,而陜北人們衣食住行、社會民俗、祭祀信仰等無一不在陜北民間音樂中體現,解讀陜北民歌中的民俗,不僅有助于從民俗文化視角了解陜北文化,更有助于深入了解陜北民間音樂與陜北民俗精神的內在關聯。
民歌與民俗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他們既有個性,又有共性,他們共同存在,又相互滲透。民俗事項往往伴隨著相應的民歌,而民歌又往往反映著一定的民俗精神。
(一)陜北民歌中衣著服飾的民俗體現
“羊肚子手巾水上漂,年輕人唱曲心頭焦”對這首民歌人們印象深刻,“羊肚子手巾”[1]也成了陜北地區的民俗,頭上戴著“羊肚子手巾”是陜北地區老年人慣常的打扮,把白色的毛巾纏在頭上有阻擋風沙和防曬的功能,熱了時還可以取下來擦汗,而這種頭上戴著“羊肚子手巾”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全國人民心中。從“反穿皮襖毛朝外,打發哥哥走口外”等等中也可以看出陜北人們的穿衣習俗。
(二)陜北民歌中飲食的民俗體現
受到當地農作物的限制,陜北人民以小麥、蕎麥制作的面食為主,“蕎面圪坨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中的“蕎面圪坨”是陜北人最愛吃的主食之一,羊湯配上蕎面,美味無比,“熱騰騰的油糕擺上桌,滾滾的米酒捧給親人喝”米酒是陜北人們普遍引用的佳釀,帶有陜北地區特有的濃厚特色,因為口感醇厚,香甜可口,被各地區人們所追捧,陜北民歌把老百姓的家常菜也融入其中,使得陜北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和民俗得以記載傳承。[2]
(三)陜北民俗中住宅的民俗體現
“石瑤磚窯墻不透風”窯洞是陜北人們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窯洞內設置土炕和灶臺,廚房和臥室合二為一,這樣可以一舉兩得,不僅可以把飯做好,也可以借此取暖,民歌中“灶口上燒干柴,越燒越離不開”詮釋了這一獨特的民俗。
(四)陜北民俗中出行謀生的民俗體現
“騎驢的婆姨,趕驢的漢,懷中還抱著一個肉蛋蛋”詮釋了陜北人們過去出行時的情景,[3]據了解陜北人們出行聚會、走親訪友,多靠步行,由于黃土高原的獨特地形,人們所需的物資一般都用騾馬馱運,腳夫更是陜北地區一個古老的職業,“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淚長流”交代了陜北地區獨特自然環境下人們的辛苦,由于陜北地區的土地貧瘠、環境惡劣,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選擇“走西口”的謀生手段。
借助陜北民歌,陜北的風俗習慣和地域的特色深入人心,民俗借助民歌得以保存。民歌在訴說陜北人們內心的同時,也把獨特的陜北世界向外人展示,使之成為民俗文化的象征符號,正因為獨特的民俗風情,也催生了陜北民歌,陜北的民俗活動和風貌,陜北人民的衣食起居,被陜北民歌形象而生動地記錄了下來。1994年出版的《中國民間歌曲集成》中,陜北民歌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而陜北民歌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在民俗的儲存、傳承中,民歌作為重要載體而存在,想要學習研究民歌,只有把民歌與民俗結合在一起,把握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才能獲得對于民歌最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民俗活動推動了民歌的發展。如,“對歌”“賽歌”等等,使得民歌得以保存、部分民歌的種類得以發展,也使得陜北民歌呈現出繁榮的景象。
民俗精神是民歌物質形態的反應,民歌是人類生活的產品,民歌的存在也正是由于民俗精神的滲入,才賦予了民歌存在的意義及價值。民俗精神是民歌之魂。
陜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廣袤的陜北地區是民歌的海洋,這些民歌是來自于樸實陜北居民對生活的歌頌與概括,體現著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與概括,以口耳相傳的方式表達出其地方特有的民族風情與習俗特色,陜北文化更是文華苑中的瑰寶,陜北民歌處處滲透著民俗文化,體現著民俗精神,二者之間密不可分,陜北民歌是了解陜北民俗文化的窗口,陜北民歌的精要之處在于,它處處體現著陜北人和陜北文化的精神和內涵,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和文化遺產。民俗借助民歌來達到儲存和發展的目的,而民歌為我們提供了民俗發展最重要的儲存功能。民歌和民俗相輔相成,對于弘揚博大精深的陜北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楊婷.探析陜北民歌藝術中蘊含的民俗與情趣——評陜北風俗民歌[J].中國教育學刊, 2015(12).
[2]李東風.陜北民歌中的民俗文化[J].音樂天地, 2006(12):36-39.
[3]辛雪峰.陜北民歌中的民俗事象考察[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03, 22(1):21-26.
趙宇濤,陜西寶雞人,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副教授。
陜西省社會科學藝術項目2016年度課題《陜北民間音樂與陜北民俗精神內在關聯研究》,課題號sy2016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