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坤賢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廣西 桂林 541001)
關于劇場中的音響造型與設計分析
嚴坤賢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廣西 桂林 541001)
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各類新技術已經與我國民眾的生活、娛樂緊密結合在一起,這在客觀上提高了我國民眾的藝術審美水平,但也使得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不能較好滿足觀眾挑剔的“胃口”,在這種現狀的影響下,多元化藝術表現形式已經成為諸多藝術形式發展的必經之路,劇場表演中音響造型的變化就是多元化藝術表現形式的具體體現,為此本文就劇場中的音響造型與設計展開了具體研究,希望這一研究能夠為我國劇場表演地更好展開帶來一定幫助。
劇場;音響造型;設計
對于音響造型來說,其本身與聲音、音樂、音響等的存在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而通過音樂表現的“色”與“形”、聲音表現的“象”與“形”、音響表現的“動”與“形”我們就能夠發現,音響造型本身屬于音樂、聲音、音響的結合體,夠為人們帶來更好的藝術享受。而對于劇場中的音響造型來說,從聲音的陪襯發展到現在劇場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表明了音響造型對劇場表演的重要性,而更好地發揮劇場中音響造型的效用,正是本文就劇場中音響造型與設計展開具體研究的目的所在。
對于劇場中的音響造型來說,其本身在發展中受到技術方面較大的限制,在這種限制中劇場中的音響造型存在著以劇場環境為基礎、以渲染氣氛為目的、以推動劇情發展為目的等三種不同側重點的音響造型,筆者將在下文中將對這三種劇場音響造型進行詳細論述[1]。
(一)以劇場環境為基礎的音響造型
以劇場環境為基礎的音響出現時間較早,這一時期劇場中還沒有普及音響回放系統,而音響摹擬裝置是這一時期劇場中音響造型的主要來源,這就使得這類音響造型本身對劇場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對于這一時期的劇場來說,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鏡框式舞臺劇場是最為常見的劇場音響環境造型,這一劇場音響環境造型能夠為觀眾帶來較好的藝術享受。但由于受到技術限制,這一時期劇場中各類聲音效果都是由幕后的演員或工作人員發出的,咖啡機的研磨聲代替割草機聲音、擊鼓代替打雷聲、口技表演者模仿雞鳴與馬叫等環境聲是這一時期以劇場環境為基礎的音響造型的表現常態。對于以劇場環境為基礎的音響造型來說,環境氛圍的營造是其主要發揮的作用,雖然這一時期以劇場環境為基礎的音響造型也能夠起到一定串聯劇情發展的作用,但這一作用本身在發揮中存在著可有可無的特性[2]。
(二)以渲染氣氛為目的的音響造型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唱機與磁帶錄音機逐漸開始在劇場中應用,這一應用使劇場的音響造型發展到以渲染氣氛為目的的階段。電唱機最早在劇場中應用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拉斯普京》一劇最早應用電唱機進行了列寧錄音的回放。而到了1952年,磁帶錄音機憑借著自身優越的性能開始逐漸取代電唱機在劇場中的應用,這一時期大部分劇場已經拋棄了以劇場環境為基礎的音響造型,這也標志著劇場音響造型正式進入以渲染氣氛為目的的發展階段[3]。
對于應用磁帶錄音機的音響造型來說,由于磁帶本身能夠記錄較多的聲音片段,這就使得其能夠通過音響造型較好地實現渲染氣氛這一目的,這對于劇場表演感染力的增強無疑有著較為積極的效用。當然應用磁帶錄音機的音響造型本身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需要應用多臺磁帶錄音機、磁帶損傷會影響音響造型效果、不可靠因素較多、對技術人員的要求較高等都是不足之處的具體表現,在這種影響下導演很容易為了降低演出的不穩定性,舍棄一些重要性較低的聲音素材,這種情況給音響造型渲染氣氛目的的實現帶來了較為不利的影響[4]。
(三)以推動劇情發展為目的的音響造型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劇場中的音響造型實現也正式進入數字階段,數字音頻工作站、唱片、合成器、采樣器、計算機輔助回放系統等設備的應用都是這一階段的具體表現,這一表現也使得音響造型的塑造變得較為簡單與方便,在這一技術的支持下,音響造型開始發揮自身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這也代表著音響造型正式進入以推動劇情發展為目的的階段。在百老匯著名音樂劇《西貢小姐》的美軍撤走一幕中,該劇在百老匯表演中動用了真實的直升機,大大提高了該音樂劇的震撼性與真實性,但想要將這一表演完全移到其他劇場就很不現實。結合音響造型與直升機模型,音樂劇《西貢小姐》在香港的演出中模擬了直升飛機轟鳴著降落、盤旋在觀眾頭上以及離開時漸行漸遠的聲音,這種音響造型較好地發揮了自身推動劇情發展目的的作用。在這一時期的音響造型中,音響造型往往還會與燈光、影像實現較好的結合,這種結合我們可以將其視作一種同步技術,這種同步技術同樣會為劇場中的音響造型帶來較為積極的影響[5]。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劇場中的音響造型也實現了以劇場環境為基礎、以渲染氣氛為目的、以推動劇情發展為目標的發展,在這種發展中音響造型的功能不斷被挖掘,劇場本身也實現了較為長足的進步,在二者的相互影響下,劇場就能夠為觀眾提供更好的藝術享受。
上文中筆者論述了科學技術發展不同時期劇場中音響造型側重點的不同,但在科學技術已經能夠較好支持劇場音響造型實現的今天,仍舊存在著重視劇場環境、重視氣氛渲染、將點與面相結合的三種劇場音響造型設計,筆者將在下文中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經驗與相關文獻資料,對這一設計展開詳細論述。
(一)重視劇場環境
在不同的環境中會產生不同的音響,而這些不同的音響則直接塑造了不同“環境的音樂”,這一“環境的音樂”我們也可以將其稱作音景。對于劇場的音響造型設計來說,通過對音景的塑造就能夠較好實現劇場環境的營造,這樣劇場本身的演出效果就能夠實現較好的提升,對于環境的渲染與展現也會更加真實。在這一重視劇場環境的音響造型設計中,對清晨雞鳴、夜間打更、時鐘嘀嗒等音景的表現能夠實現時間流逝信息的傳達;而春日鳥叫、夏日蟬鳴、秋日的蟋蟀等音景,則能夠對季節的變化進行暗示;車流喧囂、吆喝、叫賣等音景,能夠對具體城市的背景進行較好的營造,這些都屬于重視劇場環境音響造型設計的范疇。在音樂劇《獅子王》中,非洲傳統打擊樂器的使用,實現了這一音樂劇背景環境的較好展現,這種展現雖然傾向于抽象寫意,但也較好地襯托了音樂劇的主體。總的來說,想要較好完成重視劇場環境音響造型的設計,我們就必須深入了解作品本身背景、及其想要表達的內容等信息,這樣才能夠保證音響造型設計較好地滿足演出需要。
(二)重視氣氛渲染
在劇場音響造型的設計中,我們也可以采用重視氣氛渲染的設計策略,這樣戲劇本身的張力就能有較好的提升,這一設計本身與繪畫藝術中的“近取其神,遠取其勢”有一定的相似性。對于劇場演出來說,氣氛的渲染與劇情內容、人物語言、舞臺背景等有著較深的聯系,所以我們在重視氣氛渲染的劇場音響造型設計中,就必須以客觀的眼光看待劇中主觀表演的情感變化,這樣才能保證劇場音響造型設計較好地完成。在話劇《雷雨》中,該劇第三幕地點在魯家夜晚,魯侍萍讓四鳳發誓不見周家人,這一幕屬于整部話劇的高潮,而在這一幕的氣氛渲染中,曹禺先生為其設計了三次雷聲變化的音響造型,這一音響造型通過第一次雷聲滾滾、第二次雷聲的更為猛烈、四鳳發誓之后第三次雷聲的轟鳴,通過氣氛渲染將這一幕的情感沖突推到了一個高潮,這就屬于典型重視氣氛渲染的劇場音響造型設計。
(三)將點與面相結合
在點與面結合的劇場音響造型設計中,“點”指的是音響動機或音響片段,這些“點”的不斷增多自然就形成了音響的面。在多媒體京劇音樂劇場《白娘子》第二幕中,許仙同白娘子入洞房后,舞臺上的音響便越來越弱,而蛙聲、蟋蟀聲則表現出此起彼伏的特點,這便通過蛙聲、蟋蟀聲“點”的設計營造了夏夜聲音的“面”,這種較高質量的劇場音響造型設計,自然能夠為劇場表演帶來較好的促進效用。
劇場中的音響造型設計工作,直接關系著劇場的表演效果,所以筆者建議相關劇場音響造型設計工作者,在工作中切忌將音響設計與相關戲劇的劇情內容、戲劇語言、舞臺燈光、布景和影像等因素分割開來,保證音響造型設計基于色、聲、形、味及觸這五種感受來進行,這樣才能夠保證劇場音響造型設計的較好實現,更好地完成劇場演出。
對于劇場的演出來說,音響造型設計直接關系著演出能否取得較好的效果,所以音響造型設計人員必須重視自身工作,重視這一設計的注意事項,這樣才能夠保證音響造型設計較好地為劇場演出提供支持。
[1]梁燕麗.20世紀西方探索劇場理論研究[N].上海三聯書店,2009.
[2]彭妙顏,周錫韜編著.信息化音視頻設備與系統上程[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3]許鵬等.新媒體藝術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李道增.西方戲劇·劇場史[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5](美)約翰爾格.揚聲器與音箱設計手冊[M].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嚴坤賢(1979—),男,廣西玉林人,本科,畢業于廣西師范大學,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專業音響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