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彩萍
(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小學,江蘇 蘇州 215600)
采擷藝術之花,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薛彩萍
(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小學,江蘇 蘇州 215600)
采擷藝術之花,讓藝術的種子根植于學生的心間,要求每個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與學生一道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具體到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拓展音樂教學內容來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還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音樂欣賞時間,提升自我欣賞能力,鼓勵學生音樂創(chuàng)造,從而逐步提升音樂素養(yǎng)。
小學音樂;音樂素養(yǎng);創(chuàng)造
藝術燦如煙花又如潺潺流淌的溪水,總是吸引著我們去欣賞它的絢爛和美好。采擷藝術之花,讓藝術的種子根植于學生的心間,這是每個音樂教師都憧憬的事情。當生活中的繁瑣與學習的壓力在小學生的內心無法排解之時,他們更渴望一種藝術的熏陶,可以蕩滌掉心中的那份浮躁。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有利于其養(yǎng)成健全的品格,也可以豐富其精神世界,讓他們在藝術的懷抱中找到那份安適。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更加看中知識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形成,這種本末倒置的教學怪象遏制了音樂教育的發(fā)展,使學生無法更加深入地走進音樂。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就要給予學生欣賞音樂的空間,讓他們在音樂中找到精神發(fā)展的力量。
素養(yǎng)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長期的堅守和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同樣也是如此,從孩童時代抓起,利用課內,聯(lián)系課外,多方入手來讓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視野更加開闊,如此,才能形成素養(yǎng)。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凄凄切切地將音樂內涵進行講解,想必學生是很難在素養(yǎng)的形成上有所突破的。告別傳統(tǒng)的思想局限,離開教學內容的設定,利用自己的藝術見解和音樂素養(yǎng)以及對于音樂的熱愛去感化自己的學生,無形中去影響學生,這才是一個音樂教師的職業(yè)魅力。
例如在小學音樂《憶江南》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就想通過視、聽、唱、動等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體驗歌曲的意境美,從而學會背唱歌曲并初步學習輪唱、合唱歌曲。而單純地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卻不是我的愿望,我更希望學生可以在聽賞歌曲的時候產生自己獨特的感悟,對于音樂欣賞的層次有一個新的突破。于是在這節(jié)課中我將韋莊的《菩薩蠻》融入了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欣賞文學的時候,對于音樂也有了新的感悟力,除此之外,我還讓學生欣賞了很多有關江南的音樂,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課堂內容得到了延伸,學生的欣賞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音樂博大精深,甚至有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藝術的光芒初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形成需要教師大力地去發(fā)掘課外的音樂作品,用更多的作品去影響和感染學生的心靈,從而逐漸使音樂成為學生的必修課。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指出了,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音樂不僅僅是聽,我更加看重的是賞,在我的課堂上,每每聽完一首曲子我就會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大家一起討論音樂的魅力。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老師們?yōu)榱税盐战虒W進度,往往在欣賞的時候沒有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長此以往,不僅學生的欣賞能力得不到提升,甚至還會失去基本的興趣,沒有自我欣賞的快感,沒有自我陶醉的喜悅,這就不是音樂教學。
例如在小學音樂《牧童短笛》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就讓學生用心聆聽,感受那種小清新的畫面。這首曲子特別適合小學生純真的心靈,學生在欣賞的時候投入了更多的情感。在欣賞完一遍后我就開始進行摸底,看看學生的欣賞層次,有的學生說,只是感受到了笛音,這樣的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音色上,對于深層次的意境沒有把握,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點撥,讓學生可以在再次聆聽中想象畫面,如果再達不到欣賞的層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多次欣賞,不要吝嗇時間,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容易感受到音樂的本質。
課堂是學生自己的,只有讓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fā)揮出來,才能彰顯出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音樂素養(yǎng)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生去自主性賞析,而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欣賞時間,了解學生的欣賞水平,讓音樂欣賞成為一種心靈的交流。
素養(yǎng)的形成應該是自我參與的結果,不僅是精神上的參與,還要有實踐中的參與。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音樂的世界中,要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放心地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個性化的創(chuàng)編活動,無論是創(chuàng)編歌詞還是創(chuàng)編曲子,或是為歌曲創(chuàng)編舞蹈,教師都應該予以支持。這樣的思想可以使固化的教學常態(tài)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也可以使學生更加熱愛音樂,從而在自我參與中獲得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例如在小學音樂《七色光之歌》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就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利用這首歌歡快的曲調來進行創(chuàng)編,讓學生自己去填詞。在播放音樂的時候,我特意讓學生去反復地傾聽歌詞曲調,找到靈感,有的學生創(chuàng)編的歌詞讓我感到震驚,將七色光改成了太陽花,意境和情緒都非常符合。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的,在這樣的機會下,他們才能將自己的音樂天賦彰顯出來。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學生用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詞進行演唱,使他們變得更加自信,對于音樂的理解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音樂創(chuàng)造對于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創(chuàng)造本身就是精神和實踐雙重結合的活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這樣的機會,你會發(fā)現(xiàn),音樂其實已經根植于學生的心靈深處。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將音樂看成藝術,而不應該將其看成簡單知識技能的傳授。這朵藝術之花需要我們一起去采擷,在深情的凝望中去關注音樂本身的精神教育意義,讓藝術之花開在每個學生的心中,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鼓勵學生去自主創(chuàng)作,將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現(xiàn)給學生,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這才是音樂教學的本真。
[1]薛干.探索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提升的有效策略[J].教師,2014(34).
[2]李妍.提升音樂素養(yǎng) 打造高效課堂[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