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廈 文鐵林
(南京曉莊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男高音詠嘆調之魅力
——以普契尼作品為例
文 廈 文鐵林
(南京曉莊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普契尼是偉大的意大利歌劇作曲家。他的作品題材內容廣泛,旋律優美流暢,人物刻畫生動細膩。普契尼歌劇作品尤其是男高音詠嘆調在世界舞臺上久唱不衰,體現了明顯的藝術特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本文以普契尼男高音詠嘆調為切入點,從普契尼生平以及歌劇創作,概述普契尼男高音詠嘆調的藝術特色以及根據筆者演唱實踐,對普契尼部分男高音詠嘆調分別從劇情介紹、創作特點方面,作了較為詳細的闡述。
普契尼;男高音;詠嘆調 ;藝術特色
普契尼(Giacomo Puccici.1858-1924),是繼威爾第以后意大利最杰出的歌劇作曲家之一。普契尼的歌劇以抒情性為他最大的特點。
在歌劇表演中,詠嘆調是歌劇中富有抒情性、技巧性、戲劇性的獨唱樂段。是表現劇中人物豐富情感和個性的重要環節,也是體現作曲家風格和創作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歌劇詠嘆調是聲樂藝術最精華的組成部分,是人類音樂文化最具魅力的載體。能較好地演唱詠嘆調標志著演唱者藝術修養和演唱水平已經達到相對較高的程度,普契尼的男高音詠嘆調正好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素材。普契尼作為歌劇創作家,他的男高音詠嘆調旋律優美樸實,把一個個人物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
作為一名男高音學習者和演唱者,詠嘆調在聲樂學習上是非常有必要且艱難的。普契尼的男高音詠嘆調數量多,旋律優美,技藝精湛。所以本文對他歌劇男高音詠嘆調的藝術特色和演唱處理研究是很有必要且有意義的。
(一)普契尼生平簡介
賈莫科·普契尼——意大利歌劇作曲家。1858年12月22日出生于意大利盧卡城,1924年11月29日逝于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終年65歲。
普契尼生于一個音樂世家,從小學習音樂,后來在米蘭音樂學院學習,曾先后做過合唱指揮和風琴師,做過音樂老師。受威爾第創作影響,他把畢生全部精力投入歌劇創作。他所創作的歌劇以音樂優美,結構嚴謹,情節感人著稱,塑造了許多真摯感人的人物形象。
他的旋律優美,富有特色以及多變的魅力,始終如一的緊張,節奏靈活的脈動,音樂的內在速度,特別是他的能力,從聲音的特點去直接感受音樂的語言手段,使它們服務于自然的歌唱欲望——這一切是如此的不可爭辯。
(二)普契尼歌劇創作概述
創作初期:10歲時,母親帶他參加教會合唱隊接受音樂教育。16歲開始作曲,原本打算繼承父業,一次偶然機會,在聽了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后,使他對歌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喜愛。此后,便走上了歌劇創作之路。1880年,普契尼進入米蘭音樂學院學習,在音樂學院學習期間,音樂生活大大擴大了普契尼的創作視野。
1883年,普契尼在音樂學院的畢業作品《交響隨想曲》獲得了較高的好評。由此可見,在交響樂創作方面普契尼展現了他的才華,可是他卻非常想成為歌劇作曲家。但他的歌劇創作并不順利,第一部、和第二部作品都不成功。經過潛心研究,普契尼選擇了《曼儂》(法國文學家普列佛小說)。十多年的辛勤工作,直到1893年,他的第三個歌劇《曼儂萊斯科》首演,得到公眾關注。普契尼歌劇風格特點在這部歌劇中初步體現:旋律優美流暢而賦予感情,具有鮮明的生活情節,真切動人,特別是管弦部分,具有豐富的音樂色彩,伴隨著人聲。普契尼的歌劇中,人聲始終占重要地位。從此看出,普契尼歌劇賦以生動而詳細的描繪。
創作中期:1896年,歌劇《藝術家的生涯》首演成功,該劇描繪巴黎夢想成為藝術家的青年生活中的片段,講述了魯道夫與咪咪的純真愛情悲劇,受到公眾的歡迎,普契尼作品中,這部歌劇旋律最為豐富,被稱為普契尼最佳之作。1910年歌劇《托斯卡》在羅馬演出,描繪了1800年發生在羅馬的軼事,是一部兇殘血腥的歌劇。《蝴蝶夫人》是一部偉大的抒情悲劇。這部歌劇是以日本為背景,講述了喬喬桑與美國海軍軍官平克爾頓結婚后獨守空房,等來的卻是背棄的慘劇結果。這三部歌劇《托斯卡》(1900年)、《藝術家的生涯》(1896年)和《蝴蝶夫人》(1904年)名列普契尼最受歡迎的三大歌劇。此時普契尼的音樂語言愈來愈豐富,尤其在和聲與調式方面,出現了許多新鮮因素。這也標志著普契尼的創作達到了頂峰。
創作晚期: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劇《圖蘭朵》。選材于發生在中國的故事。該劇融入了《茉莉花》的曲調,具有濃郁的東方韻味,卻又不失意大利歌劇傳統風格。令人惋惜的是癌癥奪走了他的生命,普契尼生前未能完成這部作品,之后由作曲家阿爾法諾完成了歌劇最后一幕的寫作。
(一)詠嘆調在歌劇中的作用
十七世紀后期,歌劇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有的曲調結構松散,平淡無味,歌唱性差,已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和觀眾的需求。豐富優美的旋律、完整充實的結構、具有高難度的演唱技巧、規模較大的曲目形式已成為作曲家的追崇目標,詠嘆調(Aria),由此誕生了。它成為歌劇、輕歌劇或清唱劇中聲樂部分單聲部或多聲部的重要獨唱曲,也可以作為音樂會獨立演唱的曲目。通常出現在歌劇情節發展最關鍵時刻,劇情發展到一個高潮時,由劇中的主要角色演唱。在傳統意大利歌劇結構中,詠嘆調出現,表明歌劇中的故事情節已經發展到一個高潮,此時是由主人公以詠嘆調的演唱來抒發內心的情感。其特征是富于歌唱性更注重于感情的表達,而不是注重情節的敘說,伴奏規模較大、配器豐富,對主題的延續和發展,情感的表達,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輝宏的交響規模,產生了極為豐富的音響效果。與宣敘調(對白式)幾乎無伴奏或只運用簡單的和弦陪襯形成鮮明的對比。結構來看,一般較長,但是也有結構較小的詠嘆調,稱之為“小詠嘆調”。
詠嘆調結構完整,多為三段曲式,篇幅較大,有寬廣的音域,技巧性極強,用于集中表現劇中人物復雜的情感活動和矛盾沖突,是劇中最精彩的唱段,一部歌劇中主要角色一般有一到兩首詠嘆調。幾乎所有作曲家都會將劇中的詠嘆調寫得精彩絕倫,使之膾炙人口,千古流唱。例如威爾第的“女人善變”、“離開了她 我心里感到痛苦”、“純潔地的阿依達”;普契尼的“冰涼的小手”、“星光燦爛”、“奇妙的和諧”、“永別了,愛戀的家”、“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今夜無人入睡”、“請讓她相信”;多尼采蒂的“偷灑一滴淚”、“四月的夜”;喬爾達諾的“被阻止的愛”;萊昂卡爾諾的“穿上戲裝”;佛洛托的“她顯得太可愛”等等。這些男高音詠嘆調一直是歌唱家們追崇的演唱曲目,是經常作為音樂會的演唱曲目。在這些詠嘆調中作曲家們的音樂才智得到了充分發揮,并有用武之地,同時也給了演唱者廣闊的馳騁空間,能盡情發揮技巧、抒發感情。普契尼歌劇中的詠嘆調,表現了明顯的藝術特點,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二)普契尼男高音詠嘆調作品特色以及人物特征
在普契尼的歌劇中創作了11首著名的男高音詠嘆調,這些詠嘆調,風格獨特,富有極強的表現力,旋律抒情、寬廣,展現了人物的心理變化,易于演唱。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特征:
1.普契尼男高音詠嘆調旋律優美流暢
普契尼創作的詠嘆調旋律聽起來是那樣的華麗自如和發自內心。沒有華而不實的裝飾,卻有著樸實的高貴氣質。
音階式的上行、下行旋律是普契尼男高音詠嘆調的一個顯著特點。這種自然的、律動的旋律幾乎出現于普契尼所有的男高音詠嘆唱段中,尤其在《星光燦爛》、《奇妙的和諧》、《請讓她相信》、《今夜無人入睡》、《多么冰涼的小手》等段落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體現。樂句之間用音階式的起落相銜接,抒情纏綿和激昂跳動的節奏,使得旋律連綿起伏,具有優美流暢的線條感,給人一種既樸素又動聽,朗朗上口的感覺。
純音程旋律是普契尼男高音詠嘆調的另一顯著特點。普契尼把意大利民歌的典型特征很好運用到了他的旋律創作當中,使詠嘆調既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又兼有意大利民歌式清純、樸實動聽,具有適合人聲的音樂風格。普契尼男高音詠嘆調,音程的上、下跳動多為純四、純五度。這類純音程的旋律跳動聽起來純和親切。在跳動以后時而會加一個小音階式的回落,使旋律更為柔美親切。這一特點在《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冰涼的小手》、《請讓她相信》等詠嘆調中表現尤其突出。
發揮強調性的“回音”和使旋律顯得溫柔動人是普契尼男高音詠嘆調又一特點。即以某一個音為中間,圍繞這個音作高低回旋,而后再回到這個音。詠嘆調《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以調式屬音為軸心音,使旋律顯得溫柔動人,《奇妙的和諧》中也有以屬音和導音為軸心音的傾向,。這也是普契尼男高音詠嘆調旋律優美的一個重要手法。
從音樂的曲式布局來看,普契尼的男高音詠嘆調多為自然大小調,唱段中很少轉調,伴奏部分主要是采用傳統的和聲。普契尼男高音詠嘆調長度短,曲式結構應用于聲樂最常用的兩個或單三部曲,節奏是最常用的2/4、3/4、4/4和6/8拍。
2.普契尼男高音詠嘆調內容樸實真切
普契尼歌劇中男高音詠嘆調之所以能得到人們的熱愛,是因為其內容多為體現實際社會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并賦予了生動而具體的描繪。唱段內容自然真切、樸實、真誠。拿手用簡樸的音樂風格描繪平凡人物及身邊的瑣事,善于從樸素廣泛的生活中探求不平凡的情節,讓作品通俗化、現實化、大眾化,使更多的人能夠欣賞和體會,可以讓觀眾和戲劇中人物產生共鳴,共同感受意境、體驗情緒。
從人物特點來看,《藝術家的生涯》中的魯道夫是個心高命苦的窮詩人;《托斯卡》中卡瓦拉多西是個自由藝術家,他們都是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而《西部女郎》中的約翰遜是個土匪頭子;《蝴蝶夫人》中的平克爾頓是個美國海軍大尉;《圖蘭朵》中的卡拉夫是個流亡的王子。雖然他們的身份不同,但面對愛情卻都有著與普通人一樣的酸甜苦辣。
“戀愛”這一人類永久的主題,一直是普契尼歌劇創作的主線,從歌詞內容看,普契尼男高音詠嘆調大多表現了人們對愛情的熱烈尋求和向往,表現了為愛而生,為情而存的幸福與快樂、苦痛與憂愁?!段覐膩頉]有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奇妙的和諧》、《永別了,愛戀的家》、《星光燦爛》、《今夜無人入睡》、《冰涼的小手》等詠嘆調都很好地表現了這些樸實而崇高的愛情主題。
3.普契尼男高音詠嘆調情感真摯動人
普契尼的音樂柔美動聽、情感豐富,普契尼的每一部作品都把愛這一永恒主題放在首位,以達到感動人的目的。男高音詠嘆調要表現的正是男人們對不同愛的執著追求和情感的真實流露。
普契尼的男高音詠嘆調中,人物的情感特征都有所不同。自由畫家熱情奔放;窮詩人纖細精巧;強盜質樸無華;青年格里歐的詠嘆調抒情甜蜜;負心漢平克爾頓的詠嘆調冷峻深入;王子卡拉夫高貴富麗。
詩人魯道夫的詠嘆調《冰涼的小手》優美流暢,抒情奔放;畫家卡瓦拉多西詠嘆調《奇妙的和諧》、《星光燦爛》溫情浪漫,情真意切;通過對詠嘆調的力度、速度、裝飾、氣息等作相應地處理,普契尼把不同人物的思想變化和內心活動刻畫的淋漓精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真實主義 ”歌劇樂派的代表人物普契尼,是繼威爾第之后,意大利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他作品中的主角,是在以前的大歌劇中不曾出現的小人物。通過對這些不起眼小人物的刻畫,使自己的歌劇具有出奇的故事情節和強烈的戲劇性,形成了自己獨具匠心的創作特色。受普契尼的影響,意大利的作曲家們,一改以往的創作思路,創作出了大批以各地鄉村生活為主題,具有新的演唱風格的真實主義作品,普契尼領導歌劇進入了新的時期。
文廈,南京曉莊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教師;文鐵林,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