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琪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海頓與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特征比較
王英琪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古典主義時期是大力發展期育人文化的時期,海頓與莫扎特鋼琴奏鳴曲是很重要的研究資料。由于這種音樂體裁能較清晰地體現出演奏者的鋼琴技巧和音樂表現力,所以常常出現在音樂會的演奏曲目中。這種音樂體裁本身具有很高的音樂審美與研究價值,是每一個學琴者必須學習的。
海頓鋼琴奏鳴曲;莫扎特鋼琴奏鳴曲;古典樂派
作為古典主義時期偉大的作曲家,海頓與莫扎特均對鋼琴奏鳴曲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兩位作曲家的成長經歷不同,創作環境與目的不同,因此音樂作品的形態也存在很大不同。海頓由于大部分的創作服務于宮廷,并且宮廷提供了他優越的生活條件,一生沒有太多波折,因而作品大多光明歡樂;莫扎特歌劇創作最為突出,善于刻畫人物,他的鋼琴作品中帶有一定的歌劇色彩,旋律性強,對比明顯,生動而又充滿戲劇性。
海頓的一生經歷了從巴洛克時期到古典主義時期,因此他在鋼琴奏鳴曲的創作中受到了巴洛克時期作曲技法的影響。他在鋼琴奏鳴曲的寫作中,傾向于單一的動機,將快板樂章的主部與副部的主題統一。不停地變換調性與和聲從而推動音樂的發展,而莫扎特的作品在音樂形態上則更強烈。
莫扎特在海頓的基礎上完善了奏鳴曲式。確立了快-慢-快三個樂章的形式,推動了鋼琴奏鳴曲的發展。他的作品結構規模更加均衡統一,更加注重主題性格的對比,和聲的應用也更成熟。除此之外,莫扎特在奏鳴曲的呈示部中使第二主題更獨立,但是這一主題不僅沒有影響第一主題,還豐富了作品的內容。使得作品中仿佛有多個角色對話,更加生動形象。這是莫扎特獨有的創作方式,同時也是他創作無太多拘束的一種體現。
海頓善于在鋼琴上模仿多種樂器。被稱為“交響樂之父”。一生創作了104首交響樂。他會用鋼琴的不同音區去模仿不同的樂器,用一定的節奏型去模仿不同樂器的特征。因此,演奏者需要對這些不同“樂器”之間的交流有清醒地認識,才能表現出豐富的音響與充足的共鳴。
莫扎特善于在鋼琴上模仿多種人聲。他從小四處巡演,所以有機會接觸到各地不同風格的歌劇。他十分喜愛這種音樂體裁,認為歌聲具有器樂沒有的美麗的魅力,應該嘗試用器樂將這種魅力表現出來。因此,在他的鋼琴奏鳴曲中,旋律大多優美流暢,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音樂素材多來自于歌劇。他的每一個樂句都在刻畫人物,豐富的變換賦予了人物更多的色彩,最終展現出來的是一個個豐滿的人物形象。他的鋼琴奏鳴曲描繪了不同的畫面,樂句的呼應仿佛不同人物之間的對話,充滿了樂趣與美感。
筆者通過比較海頓與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速度與力度,觸鍵與音色兩方面,進行簡要分析。本處以海頓鋼琴奏鳴曲No.4和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333為例。
十八世紀中期鋼琴奏鳴曲規格相對較小,風格也沒有完全成熟,仍然是古鋼琴作品的音樂織體,充滿洛可可風格的痕跡。他的這首作品創作于1776年以前,所以受C.P.E.巴赫作曲風格的影響,它的第二樂章是小步舞曲。這首作品調性統一, 仍然是二段體組曲的形式。小步舞曲仍然有巴洛克時期的華麗風格,同時融入了民間音樂的素材。動機明顯,旋律變化豐富,整首作品完整統一。所以在演奏這首作品時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1.速度與力度
在鋼琴奏鳴曲的演奏中,正確的速度是很重要的。速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風格的不同。這個時期的奏鳴曲要求在節奏上要很穩定,至始至終內心要有穩定的節奏感。因為那時鋼琴的構造與現在不同,所以在力度上要有控制,例如最大的音量可能相當于今天mf。所以在演奏時,不同樂句之間的強弱變化要更加細致地去處理。
2.觸鍵與音色
優秀的演奏者追求優美而富有變化的音色。音色的變化離不開對觸鍵的要求。那時的鍵盤淺,輕,靈敏,共鳴不強,但是清脆明亮。所以演奏時應注重表現出典雅的氣質。例如,有些八分音符可不必連奏,觸鍵輕巧,音色一致。這首作品中左手阿爾貝蒂伴奏形式要貼鍵弱彈,保證音響強度一致。右手十六分音符的連續跑動更要控制音色的統一。演奏這首作品時,對演奏者耳朵的靈敏度與手指的控制力要求較高,指間要敏銳,快速連續音符的顆粒感要強,手臂手腕要放松。
這首作品寫于1778年莫扎特旅行巴黎期間。這段時間上層社會對他的冷淡,母親的病故與生活的貧困交織在一起,使他備受打擊,所以這首作品情感內容較為深刻,不再體現無憂無慮。是他的鋼琴奏鳴曲作品中最合乎“禮儀”的一首。演奏時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內容:
1.速度與力度
這首作品和海頓鋼琴奏鳴曲演奏時速度與力度的要求基本一致,仍然是內心要有穩定的節奏感。因為他的奏鳴曲歌唱性很強,所以為了展現出不同“角色”之間的交流,在力度上相比較海頓的作品要更夸張一些。
2.觸鍵與音色
因為所處時代的相同,所以服務于作曲的鋼琴在構造上也基本一致。這首作品對于快速音型的跑動與左手同類型的伴奏形式在演奏的處理上與海頓鋼琴奏鳴曲No.4基本相同。由于旋律的歌唱性更強,所以筆者認為,演奏莫扎特鋼琴奏鳴曲時對觸鍵的要求,音色變化的豐富度要更高。這就好比不同角色的對話,必然是不相同的。所以在彈奏時內心對不同樂句的音色要有基本的構想。
作為是同一時代的作曲家,二者在創作手法上有諸多相似之處,但是不同的思想性格與生活經歷使他們表現出來的音樂特征又有不同。我們要有依據的去分析曲譜,精確地表達作曲家的思想,深刻地去感受音樂的美妙。
[1]朱婷.海頓與莫扎特鋼琴奏鳴曲音樂風格比較[D].株洲:湖南工業大學.
[2]徐明慧.海頓的幽默與莫扎特的詼諧[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
J6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