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宇杉
(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古箏曲《長相思》的藝術特點
葉宇杉
(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當代出現了大量的以詩歌為主題的作品,《長相思》是此類創作的典型之一。這首由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于1991年創作的由李杜創作的詩歌詩,一位來自長安的表現詩人對理想與追求無法實現的厭倦和懷念親人的相思纏綿相思。它將以一種廣為流傳的、簡單的音色和豐富多彩的旋律情感,成為現代音樂在古典作品中的獨特代表。
古箏;藝術特點
“長相思,在長安”為詩歌的起始,訴說了人在他鄉,而想念的人兒在遙遠的長安,層次分明,緩緩的闡述。“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這句借用靜態物凄涼的景色表達內心深處的孤單、凄涼的想念之情。“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描述人物漫漫長夜對著孤寂的燈火 ,思念就像燈光下影子的哀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運用一字七言句的句型變化,在更大的氛圍與情境之中抒發惆悵。“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更加深層次哀嘆天高地遠。“長相思,催心肝”使得感情情更加激烈,思緒萬千,千里萬里想念的人和事仿佛在眼前又遠在天邊,怎是一個愁字能表達。
箏曲中亦有異曲同工之妙。由兩個平行的音樂類型由短的強三連音和左手的和弦反復交替像戰爭一樣把背景音樂的描述,并補充搖指泛音輕愁的介紹,這可以看作是你的“長相思,在長安”。這首歌三部曲的再現,展示了四款的部分,由四個階段第一段的介紹,右手旋律悲傷而優雅,左手琴碼吹創造孤獨的氣氛,直截了當,娓娓道來。
第三段續寫第一部分題材,思念的泛濫使用泛音來表達。思念的泛濫,在復雜的節奏、按滑中明顯的體現出了復雜的思念之情。總而言之,曲與句相互交錯相互推崇,景物的由遠到近,從上天到入地,“摧心肝”令人感同身受荒涼;深遠的引子為重重的鋪墊,刮奏、搖指、按滑等技巧層層變化推進,張力完美的詮釋了情感的壓抑和縮放,由靜到動,“思欲絕”、“摧心肝”越演越烈。
《長相思》最早出現在六朝,是一曲經典的樂府古曲,從六朝到后續多個朝代,《長相思》在每個時期都留下了鮮明的印記。
盛唐時期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受到《長相思》樂曲的啟發以及影響,寫出了同名的詩作,在詩歌中,詩人運用超凡入妙的詞句將自身所處時代以及自身志向準確表現出來,并借用追求“美人”這一意象的失意傳達出詩人難以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惆悵之情,在本詩中李白將自身感情與古曲中暗含的思想進行了有機結合,促進詩歌與古曲達到內在的和諧統一。
王建民先生的作品除了《第一二胡狂想曲》、《天山風情》、《楓橋夜泊》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箏曲《長相思》。這是王建民先生在仔細研讀李白同名詩篇的基礎上根據詩歌內蘊含的思想、意境等創造而成的,因此可以說是將詩歌與樂曲進行了有機的結合,應用現代箏樂來表現古典詩歌,用現代音樂藝術來表現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詩歌中表現的胸襟抱負,更傳達出詩人清高孤傲、無懼世俗眼光的豪邁之情。古箏曲《長相思》不僅傳達出詩人的思想,還間接表現了盛唐時期的政治、人物風貌。古箏曲《長相思》不僅對于技法具有一定的要求,同時要求高度的音樂性。
在古箏曲《長相思》中,王建民先生運用了古箏定弦、單手連續泛音、三聲部快速演奏等,在此基礎上將古典詩歌文化的意蘊以及民間音樂元素進行有機結合,最終得到一曲具有強烈浪漫主義色彩同時兼具現代音樂特征的箏曲作品。《長相思》雖然受到西方作曲技巧的指導,但是依然表現出濃厚的民族音樂性,同時作者有意將傳統音樂與現代演奏技巧進行結合,并將對于唐詩《長相思》的感悟融入其中,將詩歌中體現的清高、孤傲、失意、惆悵等感情寫出曲中,使得《長相思》古箏曲具有音樂與詩歌的雙重魅力,同時具有高度的可聽性以及審美性。
(一)散中有整表現思慕意象
以散板為主的引子,兩大樂句形散神卻不散。由慢到快、漸弱漸強搖指長音收尾。搖指的時候的前半句應該是要緊湊的,搖指應在連接的時候緊密相連。而后半句的方式為漸漸慢慢的加入滑音連續密集的多次的按滑音的處理,使得該部分的樂響讓人感慨萬千。
(二)慢中顯孤表現悵惘意象
在本曲中,首先以慢板開始,這就是樂曲的呈示部。樂段一共分為三個部分,在本段中主要采取2/4的節拍。曲譜中前四節主要以D羽作為主音,本段以左手演奏,并以舒緩的樂曲引出主旋律。然后由右手的演奏逐漸引入回憶以及思念等情緒,這個過程充分表現出樂曲的質樸以及優雅,并為后續的演奏奠定了感情基調。第二部分始于44小節,本節的主旋律得到充分體現,同時對演奏方法進行了創新,采用新的技巧和表現形式,帶給人全新的聽覺享受。來到樂曲的第三部分,這里對主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化,情緒得到爆發。詩歌中體現的詩人豪邁瀟灑的性格特征得到充分體現,同時又蘊含著纏綿婉轉的情緒,在這里感情得到大量釋放。通過合理使用遙指與刮湊,有力提高了詩歌的音樂感染力,并充分表現出詩人對于現實的憤懣以及對于自身抱負難以施展的失意之情。最后滑音以及小幅點的結合增強了樂曲的流動性,并將樂曲帶到結尾部分,最終樂曲以主音D羽作為結尾,從而體現出詩人的茫然之情。
(三)層層疊進表現感慨意象
樂曲中使用了大量新的音樂元素,左手與右手進行了積極的配合,其中左手以四分音符為單位主要進行主旋律的演奏,而右手則后半拍進行反向琶音的三連音演奏,這使得本曲的演奏效果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左手的主旋律與右手三連音進行了緊密的配合,主旋律在右手的伴奏下顯得力度飽滿,隨著音樂的速度加快,音樂中飽含的感情、情緒不斷上漲,促使聽眾的心情不斷演化。
箏曲《長相思》改編自著名詩人李白所創作的同名詩《長相思》,盡管表達的形式不同,但描述的意境以及感情是相同的。詩歌靠文字、韻味、推敲,細細傳達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其意境。相對而言音樂作品的呈現,憑借的是音符、旋律的起伏變化,讓聆聽者以最直接的聽覺感受去體會所表達的內容。《長相思》,這絕對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曲奏樂亦或是普普通通的一首經典的詩詞,詩人、作曲家想要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精神的傳遞、情緒的分享以及“摧心肝”般的關于于思念的感染情愫。
J632.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