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一
(三亞學院音樂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關于簡約派音樂作曲的研究與討論
朱可一
(三亞學院音樂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說到簡約派音樂,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在簡約派音樂作曲時,作家會盡量的省去作曲需要用到的材料,追求音樂用材的簡單,所以在簡約音樂中,你會發現并沒有特別復雜的音樂篇章與片段,一般來說,在簡約音樂中,大多都是對一個或者一段主體音樂不斷使用,然后用連貫而且緩慢的音律串聯起整個音樂篇章,從而把音樂的和諧美呈現出來,因而也有人把簡約派的音樂叫做“重復音樂”。事實上,這種音樂形式為后來的音樂創作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這篇文章會根據一些經典的簡約音樂篇章,對該音樂形式的起源與發展進行討論,同時結合筆者的認識,淺談該樂種的作曲風格。
簡約音樂;作曲技術;研究
從1990年開始,社會上一些新潮的作曲家就開始嘗試采用簡約音樂的作曲技術,希望可以探索出新的作曲格式。眾所周知,該音樂格式最早起源于美國,在當時,簡約音樂的創作已接近成熟,包括作詞作曲,涌現出了許多有名的簡約音樂創作家,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菲利普·格拉斯了。在創作過程中,簡約派音樂作曲家會用盡量少的音樂材料來最大限度的突出音樂的簡單美感,這在音樂領域引起了一些具有創新思維的音樂家的注意,但是這種音樂形式在開始萌芽的時候,并沒有得到喜愛傳統音樂的人們的重視,反而有人對此進行大肆的批評。
在1950年到1960年期間,西方的音樂領域創作者開始出現青黃不接的窘迫的境況,一些音樂家在創作樂曲時,過于追求新意以致作品過于空泛,這是當時的欣賞音樂的廣大民眾所不能忍受的,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簡約音樂的形式出現了,它簡單明快的風格很快被音樂界的一些有名的音樂家所接受甚至引用,這使得該樂種在美國快速發展,一篇篇優秀的音樂篇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與傳統音樂相比,簡約音樂也是有其不足之處的,但最重要的是,它為后來的音樂創作開拓了一條嶄新的道路。“簡單”是這種派別的音樂的核心,它不再用和聲來處理協調多聲部之間的關系,以達到節省的目的,而音樂中的高音片段則以原生態的音調來表現,在主體結構上,是一些主要音樂的不斷重復中間以緩慢的主題音來串聯協調,整體上給人一種簡單但不單調的音樂享受。在我國,簡約派的音樂形式也有不可小覷的地位,中國的音樂家在創作時向其中添加了傳統的中國音樂,并保留了它簡約又單純的內在特點,雖然沒有得到全國范圍內的追捧,但是在音樂圈子內也算是影響深遠,我國缺乏對該樂種的深入研究,這可能正是它在國內沒能廣受歡迎的原因。
(一)以拉蒙特·揚為代表的靜態和聲技法
所謂的靜態和聲就是:在音樂靜態表現中,采用長音和嗡鳴的音樂藝術表現形式,作曲家會把和弦和單音和音樂族群做出超長延展,使演奏中表現出的和聲似靜態一般。這種音樂流派的著名創始人拉蒙特·揚,就是這種音樂表現技巧的發明者,是他為后世找到了簡約音樂新世界的大門。這種和聲的技巧在他前期的音樂作品中隨處可見,我們可以挑選他的一部經典作品《弦樂三重奏》來加以討論,這部作品的時長已經超過了傳統的音樂作品,他并沒有完全去除傳統音樂的影響,而是在此基礎上只使用一種主體音樂把奏鳴曲調的全部內容表現給聽眾,由于沒有反復的變奏曲調在加上這種時間長度,這部作品并沒有得到人們太多的喜愛,但在現在來看,這部作品可算首部體現簡約音樂的作品,其創作新穎程度在當時是無人能及的。
(二)以特里·賴利為代表的音型重復技法
如果說到“簡約音樂”的特色,那么就非“簡單、重復”莫屬了,其實在它之前的音樂創作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在一部樂章作曲作詞的階段,其中樂調部分的重復次數是不允許超過三次的,但是追求創新思維不拘泥于陳規的音樂家開始了一項新的嘗試,他們運用重復的主體曲來創作音樂篇章,把音型也進行連續的重復,嘗試發明出一種新的音樂形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簡約派音樂作曲家特里·賴利,他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深受當時簡約派音樂的影響,他不僅接受了這種音樂藝術還把它進行了傳承和發揚,在他創作的音樂《 C 調》中,這種音樂形式得到了高水平的體現,其中有幾十個的音型片段,當然音樂主體就是這些片段章節的不斷重復,但在音樂進行中會有其他不同的音調加入來豐富音樂的結構,一直到樂曲最后一個音符,這部作品可以稱得上是音型重復技巧的典范,也對該樂種的傳承與延續產生了極大的作用。
談到相變技術就不得不說史蒂夫·里奇了,在一次不經意的音樂作曲中,他將兩個一樣的音樂段落寫進了樂譜里,在進行試演的時候,竟得到了不同凡響的效果,隨后,他把這種相變的方式帶入到其他的音樂樂譜創作演奏中,寫出了他后來的傳世之作《涌出》,在他的諸多作品中,這可以說是他運用相變這種音樂方式寫出來的經典之作了,多種相同的音樂長句一起演奏,中間隔開一定的時間,使其有先后的演奏順序,給聽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官體驗。
除了上面三位著名的音樂創作家對簡約派的音樂形式做出了杰出貢獻之外,還有一位音樂家也是不可忽視的,他就是菲利普·格拉斯,他在應邀參加一次音樂節的過程中,偶然接觸到了印度古典音樂,他受到其中音樂旋律排列的啟發,在譜寫新的樂譜時,只單一的使用一種音樂旋律做為音樂原體,添加少量的其他旋律并不斷重復,這就形成了附加過程技術,比如他創作的著名樂譜《兩頁》就是這種風格的音樂。
后簡約派音樂代表人物是約翰·亞當斯。約翰·亞當斯的后簡約主義風格在創作手法上繼承了靜態和聲技法、音型重復技法、相位移動技術、附加處理技術這四種簡約主義音樂標志性的創作技法,使得他的音樂創作具有簡約主義音樂風格的明顯痕跡。然而,在他的音樂中打破了前人簡單的重復和組合,融入了他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和思考,并蘊含著一定的人生感悟,具有完整的曲式結構,按照他自己獨特的方式形成邏輯的發展。簡約派音樂為后來的音樂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資源,對整個西方音樂的發展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音樂的發展。雖然簡約音樂在誕生之初受到了來自多方面的批評和打擊,被認為是過于單一和死板的音樂風格。但是,簡約派音樂正因為有這樣的“缺點和不足”,才與冗雜的音樂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以簡單純粹的音樂藝術形式給人們帶來一種十分舒服和自在的音樂享受,所體現出的技術特點和在實際創作中的應用讓那些追求音樂簡單性的音樂人產生了一定的共鳴,而且在學術領域得到了認同,為喜歡它的音樂人提供了創作靈感。簡約派音樂為音樂帶來了更多遐想和思考的空間,讓我們在快速的生活節奏中放慢腳步,靜下心來領悟音樂的美好和真諦,為當今時代的音樂作曲研究帶來了一種新穎的視角
簡約派音樂的產生最初被許多評論家所排斥,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但它以簡單純粹的音樂藝術形式給音樂愛好者帶來一種舒服的藝術享受,給那些追求音樂純粹性的作曲家們提供了創作靈感。它在音樂藝術領域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后續音樂人在音樂創作過程中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
[1]劉逍羊.簡約派音樂作曲技術研究[J].音樂時空,2015(10).
[2]陳應時.對于改進作曲技術課教學的一點淺見[J].人民音樂,1964(Z1).
[3]彭志敏.詩析二十世紀作曲技術[J].音樂愛好者, 2005(09).
[4]卞婧婧.文化的“融入”與音響的“跳出”——從作曲技術角度闡釋“單個音”在兩首作品中的不同應用方式[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3(04).
[5]莊曜.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作曲技術理論研究方法概述[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5(03).
[6]王瑗瑗.現代作曲及作曲技術的陰陽探討[J].北方音樂,2016(20).
[7]田亮.作曲技術法則的歷史規定性[J].戲劇之家,2015(09).
[8]張韻璇.作曲技術法則的歷史規定性[J].中國音樂學,1998(04).
[9]佐爾坦·柯拉斯,簡諾·凱勒,魏曉凡.用于作曲技術的恒星聲學[J].音樂傳播,2013(04).
[10]郭建勇.色彩音樂與作曲技術(上)[J].齊魯藝苑,1999(01).
J61
A
朱可一(1988—),女,遼寧,三亞學院音樂學院,助教,教師,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