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潔
(太原師范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淺析“國學”滲透舞蹈編導單、雙、三、群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趙 潔
(太原師范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學界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學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皣鴮W”的滲透,是編創者運用身體自我認知國學素材的動態;這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新的編創思路由國學材料出發,在編創過程中運用國學材料體會到的美感,從而達到單、雙、三、群舞蹈編創滲透國學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創新價值及依據。
國學;舞蹈編創教學;實踐
“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它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旁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筑等諸多方面。張恩富在《國學簡史》中關于國學概念的鑒定與范疇的劃分,為現當代舞蹈編創的發展與創新如何在國學中提取更加適用于舞蹈編創的“內容”提供了依據。舞蹈編創單、雙、三、群課堂教學實際上是舞蹈藝術語言對某種人物內心世界的情感表達,對我們嘗試“國學”滲透舞蹈編導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在舞蹈編創單、雙、三、群課堂教學中滲透國學需查閱“國學”的相關文獻,根據現當代舞蹈編創的要求,在已有的觀念或方法的基礎上融入與之相關的“國學”思想,使編排過程中的思路更加明確,使編創作品更富文化底蘊。同時確定實驗內容和編寫《實驗方案》。其基本的方法:一是應用國學材料,編創者組織討論創作理念,將國學的理念運用到實際編創中。二是通過編創者們的反復討論實驗過程,總結經驗,糾正存在的問題,然后進行個案實驗。三是制定好觀察提綱——采風按計劃實行觀察——再次進行討論——核實工作描述——形成完整和有創意的構思——進行個案性的實驗。最后,根據《實驗方案》,將通過現當代舞蹈編創滲透“國學”研究后的編創方法與傳統編創方法的編創思路、排練過程與編創作品作對比,總結經驗,找出其中的規律,使現當代舞蹈編創得到發展與創新。
1、基本思路
(1)弄清現當代舞蹈編創滲透“國學”的目的與意義。
(2)探索現當代舞蹈編創滲透“國學”的內容與方法。
(3)明確現當代舞蹈編創滲透“國學”后的編創思路與傳統舞蹈編創思路區別的意義。
(4)揭示現當代舞蹈編創滲透“國學”與實現發展與創新的內在關系。
2、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查閱相關學術著作和歷史文獻,了解“國內外學者對‘國學’與現當代舞蹈編創結合的現狀”的相關資料。
(2)實驗法
實驗法是我們現當代舞蹈編創滲透“國學”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3)比較法
將通過現當代舞蹈編創滲透“國學”研究后的編創方法與傳統編創方法的編創思路、排練過程與編創作品作對比。
(4)觀察法
現當代舞蹈編導滲透“國學”實驗過程中必須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和重復地觀察。這是我們重要的研究方法。
(5)經驗總結法
我們通過對現當代舞蹈編創滲透“國學”實驗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進而揭示其內在聯系和規律。
教學需要延續性、沒有時間、空間的延續性,東西就會變得鏡花水月。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斷會導致學生一知半解。
1、對于單個元素的創作,以往的現當代舞蹈編創往往以個人為單位,自己思考,自己編創。而國學滲透現當代舞蹈編創的編創者對于單個元素的創作往往是以集體為單位,一起思考,一起交流,一起編創。這樣可以從每個人不同的思維方式,思維角度中找到各自的優缺點,求同存異,得到屬于自己的動態語言。通過集體的交流和借鑒,不僅能找到自己的不足,還能提高自己與別人交流和相處的能力。這是傳統的現當代舞蹈編創所達不到的。
“實踐出真知”。“國學”的滲透,是編創者運用身體自我認知國學素材的動態;這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新的編創思路由國學材料出發,在編創過程中運用國學材料體會到的美感,例如“風”“雅”“頌”等融入到身體語言中,從而達到單、雙、三、群舞蹈編創滲透國學的目的。
2、通過舞蹈編創單、雙、三、群課堂教學滲透國學的實踐研究,改變傳統對美的理解,例如動作流暢,節奏鮮明等。通過此次實踐研究,要形成更深層次的美學感悟并運用到編排過程中。不僅使編排者自身得到文學的熏陶,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也使編排思路更加開闊,最終反應到作品當中,使作品別樹一幟,比傳統的作品更具文化內涵。在舞蹈編創得到發展和創新的基礎上,同時達到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
1、應然是指在可能的條件下事物應該達到的狀態,或者說基于事物自身的性質和規律所應達到的狀態。實然就是事物存在的實際狀況。簡單來說,應然是“應該是什么”,它追求的是一種理想狀態;實然是“是什么”,它必定受各種因素影響,和理想狀態有所差距。
2、舞蹈編導的課堂教學的應然性存在,也要求我們通過找到合適的輔助手段,借以合適的方式方法,實現舞蹈編導課堂教學的實然狀態改善。
按照應然性說法,舞蹈編導的課堂教學目的是: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師范專業舞蹈技能,掌握訓練方法,提高舞蹈素養,畢業后能勝任舞蹈教學工作,成為合格的舞蹈教學教師。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具有適應舞蹈需要的正確身姿、完整、流暢、正確、優美地表演各種風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論,具有創編、組織舞蹈教學的能力。舞蹈技能是一門規范性、理論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中,應按照師范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突出“三基”內容的教學,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全面掌握。融會貫通,達到培養目標所規定的要求。這個目標很理想化,很寬泛,很抽象。而在實際中,這個教學目標完成率有多高?值得我們探討。隨著時代發展,舞蹈教學的應然性還在不斷提升。如果不另辟蹊徑,束縛于傳統的教學手段,那么舞蹈教學的實然性和應然性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通過對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并在查閱了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和國內學者研究的相關內容和觀點及方法的基礎上,我們找到了一個在舞蹈編創單、雙、三、群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的、并且一個很有活力的元素——“國學”。國學滲透舞蹈課堂教學有其實踐價值和必要性。
[1]王克芬.中國舞蹈發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孫天路.中國舞蹈編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南懷瑾.孟子旁通.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4]朱光潛.無言之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朱光潛.談美.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
[6]南懷瑾.老子他說.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