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然
(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山東 濟南 225000)
試論鋼琴演奏中內心聽覺的重要性及培養途徑
吳 然
(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山東 濟南 225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喜愛鋼琴的人開始學習鋼琴。對于鋼琴來演奏者來說,在學習與演奏過程中,需要有內心聽覺的配合,由此鍛煉與提高內心聽覺是十分必要的。鋼琴演奏學習者需要將自身情感與鋼琴演奏結合起來,協調演奏者的行為與意識,促使演奏者聽覺記憶力的提高,豐富演奏者的想象力。本文就鋼琴演奏與內容聽覺進行分析。
鋼琴;彈奏;內心聽覺
鋼琴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有著十分復雜的心理活動,演奏者要想將自身的情感與音樂完美結合,要求演奏者進行內心聽覺的鍛煉與培養,以此來實現鋼琴演奏者演奏水平的提高。下文通過分析鋼琴演奏與內心聽覺的關系,以及對內心聽覺必要性進行分析,指出在鋼琴的讀譜視奏、背譜想象、冥聽演奏中進行內心聽覺的培訓方法。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內心聽覺在音樂聽覺中有著十分的獨特的核心價值,是音樂表演者必須要具備的基本素質。音樂內心聽覺是指大腦借助演奏者的音樂累積,對音樂音響進行的一種想象活動,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內心聽覺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演奏者的內心聽覺會在演奏中出現聽覺意象,使得演奏者的演奏狀態被不斷優化,演奏效果也變得更佳。比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在創作第九交響曲時,耳朵已經失聰,其音樂作品的創作就是利用了內心聽覺。一位優秀的演奏者在進行演奏之前,都會在內心默默地演奏一遍,并進行聯想,以產生標準。而內心聽覺不強的演奏者,在演奏時無非就是進行了一場手指運動,琴聲比較蒼白,演奏比較空寂,音樂也缺乏想象力,很難有啟迪與引導的作用。在實際演奏過程中,聲音的調控、畫面聯想都是需要借助內心來完成的,因此進行必要的內心聽覺訓練尤為重要,可以促進鋼琴的學習,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
一個不會演奏鋼琴的人,可以隨意的敲擊琴鍵來發出聲響,而這種聲音是沒有意義和美感的,至于什么美的聲音,需要演奏者通過分析樂曲、調動情感體驗,加上應用一定的技巧表達出來的聲音,由隨意敲擊到彈奏具備美感聲音的過程是一個演奏者內心聽覺不斷完善與提高的過程。在教學中,對學習者進行有目的地引導與培養,能在短時間內培養和提高學習者進行思考、感悟以及理解音樂的能力,明確學習者的目標,結合自身情況積極做出調整,以促使目標的實現。內心聽覺能提高演奏者的聽覺預感能力,一個具有較高內心聽覺能力的演奏者,在實際演奏中,當彈奏出一個音時,能想象出下一個節奏與旋律,這就是一種聽覺預感。對演奏者來說,聽覺預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臨場時的一種預知和應變能力,是演奏者專業素質的重要體現。另外,有著較高聽覺預感能力的演奏者,能充分感受與理解聲音的美,其演奏出來的鋼琴樂曲也有著可描述性和層次性。換句話說,演奏者只有有了較強的聽覺預感能力,演奏者的演奏質量才能得到保證,鋼琴演奏也能一氣呵成,進而能完美的演繹出各類鋼琴樂曲。
演奏者在進行鋼琴演奏時,往往需要記住內心聽覺,將鋼琴曲的內容與情感感知結合起來,將飽滿的情緒以及想象投入到演奏中。比如舒緩、歡愉的鋼琴曲,需要借助演奏者內心聽覺,調動飽滿、積極、愉快的情緒,進而實現對鋼琴曲的完美演繹。像演奏《野蜂飛舞》時,鋼琴樂曲的節奏比較快,演奏者在按下下行半音階時,調動激昂的情緒,利用演奏者內心聽覺能力來感知到下一個音階,保證良好的狀態,以達到良好的演奏效果。因此,演奏者在鋼琴演奏中,是需要利用自身內心聽覺能力的,調動自身演奏情緒,將飽滿的情緒與鋼琴演奏結合起來,促使鋼琴演奏感染力的提升,打動觀眾,為觀眾提供一場效果極佳的視聽盛宴。就鋼琴演奏來說,本身就是一個情感表達的過程,情感的表達也是鋼琴演奏的目的。在演奏者內心聽覺能力的影響下,演奏者可以在聲音美的指引下,對音樂進行想象與聯想,再通過最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使音樂作品與演奏者情感能夠充分表達。
在鋼琴演奏中,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十分重要,內心聽覺能力會直接影響到演奏者的演奏質量。鋼琴演奏是借助于聽覺的一種感性藝術形式,演奏者通過內心的聲音表達出真正的鋼琴藝術。演奏者內心聽覺主要進行存儲、提取以及加工相關信息,演奏者在日常訓練中也主要是為了存儲好信息,并在演奏中將信息提取與加工,以達到最佳的演奏效果。其實,演奏者的內心聽覺是演奏者將內心音樂記憶和想象結合起來的表現,是構成內心音樂意象的獨特能力。
有許多鋼琴演奏學習者,在進行技術鍛煉時,時常會遇到一些難題,在付出努力之后,難題還是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這就是與內心聽覺脫離的表現。盲目的追求技巧提升,忽視對內心聽覺能力的培養,演奏者很容易出現煩躁的情緒,影響到鋼琴演奏的下一步學習。在鋼琴演奏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對內心聽覺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演奏者能對演奏進行更好地聆聽,也能對自身演奏進行更好地反思,并及時做出調整,進而能有效地解決技術上出現的難題,使得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得到不斷地完善。
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習者聽讀樂譜的習慣,鍛煉學習者耳朵對不同的單音、和弦、和聲組合的辨別能力,以及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的最佳表達方式。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習者在鋼琴彈奏中,仔細傾聽每一個音的節奏變化,了解樂句間的連接關系,鍛煉左右手旋律銜接的完整線條。在實際鋼琴作品演奏中,需要學生對旋律進行準確把握,揣摩相對應的和聲織體與多聲部層次的綜合特點,進而實現對學習者多聲部聽覺能力全面、綜合的訓練。比如,肖邦的鋼琴作品,有著獨特、優美的肖邦式魅力,其歌唱性旋律比較突出。對于肖邦作品的彈奏,需要了解其作品風格,像旋律聲部的重要位置,能通過不同的演奏方式來進行旋律聲部的強調,并與伴奏聲部相對應,進而凸顯出旋律主調音樂的層次感。另外,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看譜想象時,學習者就能得到良好的內心聽覺訓練,經過長期地訓練,學習者能離開鋼琴,借助看譜來想象音樂中的旋律線條、聲部連接以及和聲層次等內容,想象各內容結合達到的音響效果,內心聽覺訓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演奏者的音樂感覺能力,以此進行更加完美的鋼琴演奏。
通常情況下,背譜想象有兩種形式,一是假想彈奏,通過在不發聲物體上進行彈奏,像桌子等,心里進行旋律彈奏想象,做出彈奏的動作,內心再想象出彈奏的聲音,在無聲條件下也能達到高度的統一。二是想象練習,在大腦中進行演奏過程的演繹,琢磨彈奏動作中的細節。通過長期的專業訓練,演奏者對鋼琴的演奏技巧已經熟知,使用這種練習方法,能在練琴過程中進行記憶想象,內心聽覺能力也能體現出重要的價值。由此,教師應當訓練學生進行背譜想象訓練,促使學生演奏水平提高。經過長時間對一首樂曲進行鋼琴訓練,就算彈者離開離開鋼琴,也能想象出該樂曲的旋律、節奏、和聲、相互交替的聲部,以及不同旋律的力度要求、觸鍵等。這種想象練習方式要求彈奏者有著扎實的演奏技巧基礎,在實際想象中,對遺忘的句段進行看譜練習,經過反復的交替練習,結合視覺與聽覺記憶進行訓練,使得樂曲的音響進入到彈奏者的潛意識中,逐漸產生條件反射,使演奏更加流暢、自然。
冥聽,是一種建立在要建立在演奏者豐富的音樂積累與樂感的基礎上,在演奏之前,內心“聽”到自身期望的極佳演奏效果的能力。先聽到是為了更好地做到,由此“聽”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彈奏者的彈奏水平。彈奏者具備較高水平的冥聽,能對大量音樂素材進行感知、記憶、存儲,素材越是精彩與豐富,其音樂形成、發展、創造的意象創造就顯得越容易。冥聽一般有三個層次,
第一是樹立聲音標準,將過去聽到、儲存的記憶留在腦中變成一種理想的音響聲音標準,比如,肖邦作品的演奏,對肖邦鋼琴曲風格最初的記憶,這種記憶就是理想的聲音標準。第二是對杰出聲音的模仿,通過反復研究儲存記憶中各大師演奏的音色,想象出曲目的演奏音響效果,在實際演奏中向著這種音色靠攏,逐漸趨向一致,這個層次是演奏者演奏質量提高的關鍵。第三是對新聲音的創造。通過對聲音標準的樹立與對聲音的模仿,想象并彈奏出一些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聲音,這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達到冥聽想象的最高層次。一些極具創造性的大師,都具備大膽想象、勇于嘗試創新的品質,利用非常人能來理解的演奏方法創造出新的聲音,進而實現對鋼琴演奏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冥聽訓練需要一定的音樂技巧或者是音樂儲存基礎,要求演奏者得能集中精神,專注于想象,通過系統性的訓練,將音樂融入到演奏者的生命中,使演奏者演奏的聲音具備生命的韻律節奏,以及微妙細膩的藝術境界傳達給聽眾,使聽眾獲得精神享受。
鋼琴演奏與內心聽覺有著密切的關系,演奏者要正確認識鋼琴演奏與內心聽覺之間的關系,把握內心聽覺對鋼琴演奏的影響,實施內心聽覺的有效培養。
[1]杜晶.內心聽覺對鋼琴演奏的審美價值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12):153-154.
[2]曹莉芳.鋼琴演奏中的內心聽覺[J].藝海,2012(11):62-63.
[3]周曉凡.內心聽覺能力在鋼琴演奏中的培養[J].大舞臺,2015(11):149-151.
[4]趙悅.淺談鋼琴演奏和內心聽覺[J].音樂時空,2016(01):135.
J624
A
吳然(1979—),女,碩士,講師,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