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琦
(新疆工程學院基礎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新疆高職高專院校中開設公共音樂課程的必要性
孫 琦
(新疆工程學院基礎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高職高專院校的培養目標十分明確,主要是培養“一批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一致的。也就是說,高職學生應該具有一定的音樂素養,這對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非常重要。公共音樂教育是高職高專院校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音樂教育可以提高高職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同時也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公共音樂教育在高職高專院校中應得到應有的重視。
公共音樂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必要性
公共音樂教育是與專業音樂教育相對應的音樂教育方式。它不以掌握專業音樂技能為目的,培養的不是音樂藝術的從業者,而是音樂藝術的高水平受眾。它重視對學生音樂素養、音樂理念和音樂品味的陶養,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性、普及型的音樂理論、音樂歷史、音樂鑒賞的教育。其教育目標是為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學生,提高未來社會全民的素質與能力,進而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
在新疆高職高專院校迅猛發展的今天,調查中顯示高職高專院校公共音樂教育普遍被簡化、淡化、虛化,被忽視。即使開設公共音樂這方面課程的,也只是作為選修課,不成體系。
當前,我國的高職教育多以應用型工科專業為主.強調科學教育和技術技能教育.藝術人文教育課程的設置比重非常小,大部分畢業以后工作不太出色的高職學生.并非缺少專業知識。而是因為他們缺乏人文素養。音樂素養是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究其根源,在于目前的高職高專院校教育中,存在著“技術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只強調專業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的現象比比皆是。這種局面使高職高專學生成為工作的機器,情感單調、刻板、冷漠。缺乏人文情感,缺乏人生理想,人文素質低下,人格境界低下,價值觀、道德觀混亂,不思進取,黑白不分、美丑不辨,缺乏社會良知、同情心、責任感、正義感,缺乏合作意識,對教師冷漠,對家人缺乏親情,不懂歷史、哲學、文學、藝術等學科的常識,缺乏表達能力,寫一封求職信錯字連篇。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缺失,給自身造成了致命影響。
公共音樂教育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內容又是不可替代的有效途徑。筆者認為,從以下三個方面可以體現出高職院校中開設公共音樂課程的重要性。
高職高專教育主要是以理工科為主,理工科學生的特點是:思維側重邏輯、論證,屬于收斂型的思維狀態,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一點正是通過音樂教學可以不斷彌補的,因為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音樂的基本材料——音響,直接作用于人的聽覺器官,在人的大腦中激活聯想,這種形象是天馬行空的。這對理工科學生尤為重要,在想象中不斷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嘗試、探索和構造,一個長期得到音樂熏陶,養成想象和創新習慣的理工科學生,勢必在今后的科學創造中大有作為。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啟發而來的。”
音樂能夠開發人的想象能力,通過從簡單外部旋律到想象內容的反復轉換練習,人的創新思維能夠得到有效地開拓和發展。
現今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快速的社會變化往往給人帶來較大的壓力。特別是高職高專的學生,他們正處在人生的轉型期,年輕氣盛、血氣方剛。心理和生理都處在不穩定的狀態。在面對學習生活緊張枯燥,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減少,對前途迷茫……如果找不到合適的調解方式,往往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長此以往,不僅對學習和生活有影響,甚至有些學生還出現了無法預料的過激行為。據有關數據顯示,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自殺的人數,每年呈遞增的趨勢。這就要求我們關注并積極引導高職高專學生學會調解心理的能力。
音樂教育正是以培養人的心理健康為目標。有計劃、有目的的選擇一些優美、樂觀、積極向上的音樂作品,有助于幫助學生加強心理、情緒自我調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例如:情緒低落時,聽聽貝多芬的作品。那震撼人心的音樂會使人重新鼓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氣;狂躁激動時,聽聽莫扎特的作品。那近似天籟的曲調,能撫平你的憤怒,使心靈得到撫慰和寧靜。黑格爾曾說過:“音樂是心情的藝術,它直接作用于心情”。音樂能有效的幫助緩解各種壓力,使人更好的投入學習、生活。
在當今大學的教育中,已經不能只注重智商的培養,情商的教育也非常關鍵。而人際關系作為人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當代高職學生在未來社會是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當代高職高專學生不僅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術實踐能力,更要擁有與人溝通、和諧相處的能力。而音樂教育恰恰能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的群體意識,培養學生團體協作的精神。
比如:在“合唱團”排練過程中,從發聲訓練到曲目演唱到作品處理,都需要集體配合,步調一致。要訓練學生的全局觀念和集體意識,要講團結,講協作。因此,在音樂訓練中可以自然有效的培養學生互相尊重,共同協作的良好意識。
學生通過學習大量的藝術作品,可以獲得了生命、人生的美好情感。因此,音樂會使人變得有修養、有風度,這就使得他在人際交往中更富有魅力和吸引力,成為受人尊敬、受人歡迎的人。
可見,音樂教育有利于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完善。
隨著社會進步與發展,對高職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他們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高校大學生除了學習自身的專業課程外,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多做一些有益的嘗試,積極主動地開展多種形式音樂活動,如發展校內舞蹈團、合唱團、音樂社團等各個團體,舉行一系列的舞蹈匯演、合唱比賽、聯歡會等活動;學校還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多欣賞高雅音樂會,讓他們從音樂中體會心靈藝術的魅力:還可邀請專業演奏團體到校內舉行匯報演出,讓他們從多個角度去了解音樂趣;這樣,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策劃能力等。
除此之外,還可在院、校級刊物上開辟音樂方面相關專欄,對大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普及化。這樣,既豐富了大學生的業余課外活動,又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表現力,使學生具有全面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在高職高專院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是其它學科所不可替代的!音樂教育不該被簡化、淡化、虛化,被忽視。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獨特功能,更好地為高職高專教育服務。
[1]程莉華.高職音樂欣賞課教學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6(14).
[2]吳小麗.數碼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4).
[3]李立娟.關于高職音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12).
[4]王瑞娟,李雪.少數民族音樂在高職音樂教育中的地位[J].活力,2005(05).
[5]彭素琴.高職音樂專業學生應加強人文素質教育[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03).
[6]樊國生.二十一世紀高職音樂教育體系與模式初探[J].職教論壇,2003(24).
[7]曾姝.試論多媒體在高職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06).
[8]王茵,王剛.論當前高等院校公共音樂教育的改革[J].電影評論,2009(07).
G642
A
孫琦,新疆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