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穎
(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鹽城 224000)
高職鋼琴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研究
沈 穎
(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鹽城 224000)
在高職鋼琴教育教學體系中,審美教育是其中較為重要的構成元素,在塑造學生的音樂藝術美學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合理組織開展審美教育,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也能夠得到適當的培養,能進一步促進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強化。所以在當前教育背景下,應該對高職鋼琴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進行系統的分析,并制定優化審美教育的措施,以期循序漸進地提高審美教育質量。
高職院校;鋼琴教學;審美教育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也有所提升,并且素質教育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在這一社會背景下,高職院校鋼琴教育作為素質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構成元素,也受到教育人員的高度關注,相關教育工作者希望能夠借助鋼琴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和保障。所以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在探索鋼琴教育改革創新的過程中,十分有必要對鋼琴教育中的審美教育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爭取提高審美教育質量,促進鋼琴教育事業的科學穩定發展。
對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和審美教育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發現在教學實踐體系中,鋼琴教學和審美教育存在緊密的聯系,在鋼琴教育中踐行審美教育思想,能夠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和專業教育的發展,為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對高職院校鋼琴教學和審美教育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二者的關系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體現:
在中職院校中實施鋼琴演奏教學,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著關鍵性的影響,只有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掌握科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夠在演奏中將鋼琴曲的情感內涵和藝術效果最大限度地展現出來,提高演奏效果[1]。由此可以看出,在鋼琴演奏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和演奏效果,就需要開拓思想,突破傳統教育的限制,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美和體驗美,增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能夠在演奏過程中將作品的思想情感傳達給觀眾,引發觀眾的共鳴。
在鋼琴教學中,合理組織開展審美教育能夠促進人才培養工作中美育目標的實現,并且將美育始終貫穿于鋼琴教學實踐中,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高職院校鋼琴教學對于演奏技巧教育和審美教育的結合相對較為關注,為了避免學生走入純鋼琴技術演奏的誤區,就必須融入審美教育思想,讓學生能夠更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鋼琴演奏美學品質和人文精神,促進其美育功能的發揮,為人才培養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相應的支持和保障。
鋼琴演奏是最具有情感內涵的藝術形式之一,情感審美能夠對演奏者的演奏活動提供有效的支撐,促使其在演奏實踐中生發出情感共鳴[2]。所以在鋼琴演奏中一定要加強對審美情感教育的重視,將鋼琴演奏教學和審美情感教育相結合,讓演奏者將自己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進行有效的激發,進而促使鋼琴演奏的審美內涵得到一定的升華,能夠在演奏中調動最真摯的情感,給觀眾帶來視聽享受,實現對觀眾的感染和感化。
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體系中,鋼琴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產生著重要的影響,而在鋼琴教育實踐中融入審美教育,能夠充分發揮出審美教育的重要作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支持。所以十分有必要對高職鋼琴教育中的審美教育保持高度重視,并積極探索踐行審美教育思想的措施,希望能夠借助有效開展審美教育,為鋼琴教育教學工作提供相應的支持和輔助[3]。下面就結合鋼琴教學實際情況對鋼琴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的措施進行分析,以期能夠為高職院校鋼琴教學的優化開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相應的參照和借鑒。
在鋼琴教育教學體系中,音樂語言審美感知能力具體指學生對鋼琴音樂語言美所產生的理解和感悟,將其作為核心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是全面踐行審美教育的重要基礎。具體分析,學生在學習鋼琴演奏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審美觀念、審美情趣以及對美的感悟理解和對美的創造,都是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形成并得到一定發展的,所以要想更好地踐行審美教育,就應該保證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感知能力,讓學生在學習和演奏鋼琴的過程中能產生一定的審美情感體驗,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具體研究,在鋼琴教學體系中,應該合理制定明確的教學規劃,有目的地對學生的音樂語言進行培養,讓學生自我感知和理解鋼琴音樂體系中涉及到的旋律、節奏和音色等要素,認識它們在展現鋼琴音樂藝術美感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促進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審美素養的形成。
例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結合不同的作品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指導,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深入學習,為學生音樂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4]。例如在對《布格繆勒鋼琴進階25首練習曲》進行講解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對鋼琴音樂形成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并對學生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加以培養,教師首先要組織學生進行理論學習,對其中每部作品進行詳細的標注,讓學生對不同作品形成初步的理解,并且加入與曲目內容相符的標題,如《天真爛漫》、《阿拉伯風格曲》、《騎士》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實施相應的演奏教育和指導,讓學生能夠結合內容和作品內涵去感知音樂的美,并將自身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到演奏中,呈現出或優美、或溫柔、或纖麗的藝術效果,有效促進審美教育的貫徹落實和學生美學素養的培養。
在鋼琴教育中,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是較為重要的內容,教師要想保證教學效果,就應該認識到想象和聯想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探索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希望能夠加強對學生想象和聯想能力的培養,為審美教育效果的提高創造條件。因此在具體演奏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對教學活動進行適當的調整,借助適當的教育和啟發促進學生的學習,爭取取得理想的學習成績。教師可以對鋼琴練習曲進行命名,并通過名字對學生實施相應的刺激和引導,促進學生的聯想和想象[5]。如結合《噴泉》、《致春天》、《采茶撲蝶》、《賣雜貨》等標題,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想象和聯想中獲得一定的學習效果,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美學素養的強化創造良好的條件。由此可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想象是進行創造的源泉,只有保證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才能夠獲得一定的審美體驗,并且在學生的音樂審美過程中,能夠對作品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必然會得到顯著的增強,能夠為學生深入學習鋼琴音樂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在新時期背景下,要想在鋼琴教育實踐中踐行審美教育,就應該重視對想象和聯想能力教學的輔助。促進學生審美體驗的拓展和延伸,切實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未來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借鑒。
在鋼琴教學中踐行音樂審美教育,促進學生美學素養的培養和審美能力的強化,不僅要注意將審美教育與鋼琴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在鋼琴教育中融入美學教育,還應該對鋼琴教育進行系統的拓展和延伸,在鋼琴相關知識的教育和教學中適當地融入音樂審美教育,輔助音樂審美教育的優化開展,為學生音樂美學素養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支持。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相關音樂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向學生講授有關鋼琴音樂發展歷史、音樂作品產生背景、音樂作品風格和流派、作曲家的創作風格和創作意圖等方面知識,讓學生能夠對相關知識形成更為明確系統的認識,為音樂審美教育的踐行提供相應的輔助[6]。這樣在拓展延伸教育中,學生對鋼琴音樂藝術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就能夠得到顯著的增強,并且在不斷提高自身美學素養的同時,學生在實際演奏過程中也能夠逐步嘗試將鋼琴樂曲中蘊含的思想情感適當地傳達出來,提高鋼琴演奏的藝術感染力和情感渲染能力,取得良好的演奏成效。
例如在鋼琴音樂教育體系中所選取的很多曲目是根據國內外優秀歌劇和舞劇作品所改編的,以《白毛女》、《天鵝湖》、《胡桃夾子》等作為典型代表。在教學實踐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對作品形成更為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在演奏時能夠實現審美表達,就應該將創作背景和風格特點等相關內容引入到教育體系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綜合審美體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力求將學生培養成為美的挖掘者和創造者,提高高職院校鋼琴藝術教學質量和效果[7]。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鋼琴教育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發展產生著一定的積極促進影響。所以在當前教育實踐中,相關鋼琴教師應該注意在鋼琴教育中融入審美教育思想,將鋼琴教育和審美教育進行有效結合,促進鋼琴教育作用和審美教育作用的發揮,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優化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趙瑩.鋼琴教學中應滲透審美教育[J].林區教學,2013(01):111-112.
[2]付斌.淺議鋼琴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大觀,2014(09):31-31.
[3]關晨忱.淺談如何在鋼琴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3):140.
[4]李佳穎.鋼琴教育中審美教育的現存問題與培養對策[J].飛天,2012(24):125-127.
[5]張喚.審美教育在鋼琴教學中實現路徑探析[J].藝術時尚(下旬刊),2014(5):273.
[6]關新.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鋼琴教學法的探索[J].音樂大觀,2012(05):110.
[7]蘆佳.鋼琴教育中審美教育的問題與培養措施[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4(03):140.
J624.1
A
沈穎(1975—),女,音樂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教育(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