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嘎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試論西南民族音樂資源新型化管理
卓 嘎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民族音樂作為西南地區的重要文化產品,成為西南地區旅游要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南地區生活著大量的少數民族,他們對音樂有著較高的熱愛程度,原生態的音樂文化吸引著人們的高度關注。音樂在經歷艱難的發展歷程中,民族音樂隨著時代的腳步再次崛起,在新時期,加強西南民族音樂資源的新型化管理,促使民族音樂逐漸向產業化方向發展。
西南地區;民族音樂資源;新型化管理
西南地區的音樂事業發展如火如荼,音樂類型較多,展現出較強的地域性色彩。西南地區的民族音樂以“詩、歌、舞”相結合表演形式為主,音樂表演內容復雜多樣,能夠透過音樂反應出多層次的文化現象,突出了西南地區特有的民族音樂特色。加大對民族音樂資源的新型化管理,對提升民族音樂的開發價值,促進民族音樂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促進了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了加快對西南民族音樂資源的深度挖掘,需要加大對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應用力度,改變傳統民族音樂資源收集方式,深入探索民族音樂表演技能,掌握民族音樂的創作意圖及創作實質,推動民族音樂特色課程發展。在互聯網上收集民族音樂,對有特色的民族音樂進行集中管理,將搜集到的民族音樂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以達到數據共享的目的。打破了傳統音樂資源收集中存在的時間及空間限制,為音樂資源收集提供了較大的便利,提升音樂資源的收集效率及收集質量,更好地促進音樂資源的利用效果[1]。
對民族音樂資源進行科學的管理和利用,是西南民族音樂文化的出發點,使民族音樂逐漸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對民族音樂資源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整理,在創新上做文章,對音樂資源進行科學的整合和創新,使西南民族音樂資源更加符合“三貼近”要求,展現出較強的時代特征。科學的管理要符合音樂作品的市場發展要求,對音樂資源的本質進行深入挖掘,并且要與現代化的音樂元素和精品化的音樂資源管理相結合,打造出一批批能夠走向世界的作品,促使民族音樂逐漸向產業化方向發展,與文化點聯成一條線,提升音樂資源的利用效果[2]。
西南民族音樂的發展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結合目前西南民族音樂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出合理的音樂資源開發策略,采取“政府宣傳,政策引導,多方配合”操作模式。由于西南民族音樂產業擁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了解民族音樂藝術的發展規律,采用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牽頭搭臺,各演藝團體廣泛參與的形式,有計劃、有步驟的對西南民族音樂資源進行開發,打造出精品民族音樂文化項目。要充分發揮市場互動性作用,大力開展線上線下市場發展模式,在線上主要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對西南民族音樂中有價值的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和廣泛宣傳,在線下主要是利用開展各種歌唱比賽及音樂表演活動等形式,完成對民族音樂資源的弘揚及傳承,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民族音樂資源,提升西南民族音樂資源發展效果[3]。
西南地區的民族音樂要想取得良好的發展,提升自身在音樂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需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結合西南民族音樂目前的實際發展情況,構建音樂文化產業資金支持機制,通過新型化的管理方式,來提升民族音樂資源的經濟利益。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導向性作用,加大資產運營管理,通過文化資產運營來提升民族音樂的生存能力,使民族音樂資源在市場中更好的發展,展現出較強的經濟利益,為音樂文化產業提供產業專項資金支持,為文化產業項目的發展及開發提供扶持,提升民族音樂的自我發展能力,推動西南民族音樂逐漸向市場化方向發展,打造出具備市場競爭力的西南民族音樂數字化產品和影響模式,構建完善的西南民族網絡音樂市場,使西南民族音樂取得良好的發展。
首先,可以采用人才戰略,打造出民族音樂的精品化工程。構建完善的音樂人才培養機制,加大對音樂人才民族音樂文化的培訓力度,掌握市場運作方法,確保音樂產業管理、人才儲備及激勵體制的完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以業績為取向,以創新能力為發展創作成果,將經營實績作為衡量音樂人才價格觀的基礎,提升民族音樂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西南民族音樂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其次,舉辦民族音樂文化節,開展民族音樂宣傳活動,要充分發揮媒介的重要性,采用立體化的傳播手段,塑造西南民族音樂品牌,邀請眾媒體對民族音樂活動進行重點報道,給民族音樂提供發展平臺,對提升民族文化資源展示效果,強化民族音樂資源利用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最后,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西南民族網絡音樂資源整合,并將其作為西南民族音樂教學資源用于教學實踐活動,開發西南民族音樂網絡教學課程,創新音樂教育模式,提升教學的信息化進程,打破傳統教學中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僅給學習者提供了較大的便利,還通過專業化的音樂教育實現對西南民族音樂地提升,以推動西南民族音樂的創新發展。
西南地區的民族音樂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身具有較強的地域性色彩。要想促進西南地區民族音樂的發展及創新,需要對民族音樂資源進行新型化管理,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收集民族音樂資源,強化民族音樂資源的科學管理和利用,開展線上線下市場互動提升民族音樂資源價值,通過新型化管理提升民族音樂資源經濟利益,促進西南民族音樂教育發展。
[1]孫藝輝.少數民族音樂資源的學前教育供給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6(09):232-235.
[2]薛鰻.民族音樂資源與西部民族院校音樂學課程改革[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05):92-93.
[3]韓育民.整合新疆少數民族音樂資源開發創新地區高校音樂教材[J].中國音樂,2011(04):147-150.
[4]楊寶玲.當代音樂創作如何利用民族音樂資源——以王志信的現代民族聲樂創作為例[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1(02):45-47.
J607
A
卓嘎(1982—),女,四川馬爾康人,澳門城市大學在讀博士,目前職稱為講師,研究方向為音樂管理。
西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5SZYQN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