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躍明
學術專題(網絡文學討論)
網絡文學專題討論·主持人的話
榮躍明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網絡文學的迅速發展,給當代文化、文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根據CNNIC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6年6月,網絡文學的用戶規模已達到3.08億之多,我們很容易想象這一數字背后蘊含著多么巨大的文化信息與市場動向。進而言之,網絡文學的存在持續影響與沖擊著當代文學乃至當代文化的格局,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文學、文化現象。
從文學創作發展的整體歷程來看,每一次重大的媒介變革都會對文學創作的面貌及其生存的內外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如今依托網絡而生的網絡文學即是如此。網絡作為新媒介載體的介入,使得文學的生產場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形成了不同于傳統模式的文學生產機制。從創作方式來看,傳統的紙質文學的創作是作者在相對獨立的環境下進行的,而網絡的即時共享性,卻使得讀者可以實時參與網絡文學的創作,通過評論、互動交流、投票、拍磚等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看法,在與作者的互動交流中影響作者的創作方向,使得網絡文學的創作在某種意義上變成了讀者與作者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從作品發布方式來看,紙質文學由于需要經過審查、排版、印刷等發布流程,存在時間限制和門檻限制,而依托網絡的快捷性與自由性,盡管網絡文學的發布仍存在網站審查的環節,但網站審查的是作品是否符合相關法規,對文學性、藝術性的要求不高,未含有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作品基本都能發布出來,發表門檻較低,且發布時間大大縮短,使得網絡文學相對于紙質文學而言,發表更為自由,內容形式更為隨意,連載更新頻率更高,創作數量也相應地更多;從創作內容來看,作者和讀者都是與網絡相伴成長的一代,在互聯網文化貫通的大環境下,網絡文學的表現內容寬廣無界,吸收的文化資源繁雜多樣,既與傳統文化相承繼,又與ACG(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游戲)文化相連通,呈現出多元交融的狀態;從創作語言來看,由于網絡文學直接面向廣大網民,創作語言多融入常見的網絡用語,敘述表達呈現出口頭化、通俗化的特征;從創作機制來看,相比于印刷文學的以作者、作品為重,網絡本身所具有的信息兼容和信息共享的特點使得網民面臨更多的文化選擇,網絡文學與盛大集團、閱文集團等商業資本的聯姻以及其依托“粉絲經濟”的生存發展之道使得網絡文學形成了以讀者為中心的創作模式,讀者的閱讀需求和文化選擇影響著網絡文學創作的方向,促使類型分化更加精細。新的文學生產方式也同時帶來了新的問題:就創作方式而言,讀者在與作者的互動中參與創作,有時會出現過度干預妨害作者創作的問題;而網絡媒介的即時性、快捷性在為作品發布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碎片化、快餐式的創作和閱讀,使創作者和接受者之間的文化交流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同時還帶來了批量生產、粗制濫造、注水、抄襲、模式化嚴重等一系列問題;在以市場為導向,以讀者為中心的創作環境下,網絡文學的商業性日益顯著而文學性卻有所削弱,為吸引讀者,不少網絡文學創作一味獵奇求異,放大感官刺激,忽視精神內涵,存在低俗化的問題,而價值評判標準的缺位,在某種程度上又加劇了網絡文學創作良莠不齊、價值觀混亂的局面。
總而言之,網絡時代的大眾流行文化與商業市場運作的共同合謀,促成了新世紀文學如今的面貌特點。而急需引起我們更多注意的,也正是文藝在當下生產中所面臨的諸多轉型問題。為此,基于網絡文學的這種發展現狀,我們希望借助類型研究的方式深入到文學現場之中,透過網絡文學的發展實際及其創作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癥候,對網絡文學不同于以往的文學生產機制進行一個較為系統全面的探討分析,嘗試回應當前網絡文學所遭遇的困惑及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更好地把握網絡時代背景下的文化新動向。這樣做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開拓出一種新的研究思路,更是為了讓網絡創作在保持自身特征的同時散發出更多積極的內在價值,最終實現網絡文學,乃至整個網絡文化的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