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馨心
(山東大學(威海),山東 威海 264200)
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雖已存在上百年,但仍深受廣大歌唱家與聽眾的喜愛。同時,目前世界各國大多數音樂院校中,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被列為聲樂專業中的基礎課程,被當做學習美聲唱法中必不可少的經典之作及美聲訓練的基礎。此外,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中的音域通常低于92,其包括了美聲唱法的全部技巧,對于其訓練主要是優美的中聲區,對演唱者的基本功有著較高的要求,有利于對學生的聲樂技巧與綜合藝術素養進行提高。
意大利語主要包括a,e,i,o,u五個母音。在聲樂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演唱過程中母音不純,如:在唱a時,演唱者咽腔與牙關打開程度不到位,或出現舌根壓迫的情況,會導致其頸部或舌頭的肌肉過于緊張,最終無法發出存純正的母音。為此,在聲樂訓練中,教師通過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讓學生學習與掌握正確的意大利語發音,發出的母音應是純正圓潤﹑音色明亮﹑富有共鳴,同時,聲樂教師應具備一雙敏銳的耳朵,能夠對學生發出的聲音進行辨別,指導學生發出純正的a,e,i,o,u,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從而促進學生聲音較好的發展。
一方面,在聲樂訓練中運用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能夠幫助學生學會控制氣息。美聲唱法中的具體體現為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其對歌曲中氣息的控制進行著重強調,相關人員認為氣息的控制是美聲唱法最為基本的要素,屬于演唱者具有圓滑及連貫的旋律線條的前提。在聲樂訓練中,演唱者必須對科學的呼吸加以充分掌握,這主要是因為悅耳的聲音建立在演唱者對氣息的良好運用上。因此,學生在演唱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時,應做到音質明朗均調,并能夠對各方面加以有機配合及精巧控制。如對于《阿瑪麗莉》的演唱,學生必須非常好﹑十分柔﹑比較均勻地控制呼吸,做到需要多少氣息就吸多少氣息,不要僵;又如對于《太陽照在柑吉河上》的演唱,由于該歌曲的音符和字流動較快,為此這首歌曲可用以對學生氣息流動與聲音靈活的訓練[1]。
另一方面,在聲樂訓練中運用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捕捉音樂形象與作品主題思想的能力;由于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不同于近現代與浪漫派音樂,其沒有極具個性化與戲劇化的情感宣泄,即沒有藝術家表演過程中無所顧忌的發揮,其主要是低演唱者內在﹑精神上的音樂品格的表現,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1)對速度加以準確定位;(2)對力度加以適中的把握;(3)對情感術語加以適度的把握。
在17至18世紀興起一種先進的思想,就是人文主義,其主要對人類偉大的智慧加以歌頌,相信人類能夠戰勝一切,對個性的解放與自由加以追求,對宗教的禁欲思想進行反對。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較為明確對人文主義進行反映,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中的歌詞大膽地對愛情進行歌頌,對自然加以贊美,無處不在地綻放著理性的光芒;同時,這些歌曲具有深刻感人﹑充滿詩意﹑甜美﹑風趣﹑高貴﹑典雅的特點[2]。《歐洲聲樂發展史》中提到:“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對哀怨﹑思戀﹑離愁﹑愛慕﹑失戀的痛苦﹑嫵媚的姿態﹑典雅的風度﹑邂逅的喜悅﹑高尚的情操﹑純沽的友誼,幸福的憧憬﹑甜蜜的四憶﹑高尚愛情等主題加以大量反映。”在聲樂訓練過程中,通過應用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能夠讓學生體會這種感人至深的情感,使其被詩意盎然的歌詞深深打動,對歌曲發出由衷的贊嘆,進而使學生的個人思想境界得到極大程度的升華,并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藝術歌曲中所表現的意境。
在聲樂訓練中的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注重聲音的靈活性,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擴展音域,對頭腔共鳴加以強化。同時,17至18世紀的美聲學派十分注重聲音的靈活性及強調訓練嗓音靈活性,這一時期的人們認為演唱者嗓音靈活性直接顯示出演唱者的歌唱才能。因此,在聲樂訓練中,學生應注重調音﹑裝飾用等花腔女高音的訓練。此外,在聲樂技術發展方面,其有利于對音域加以擴展,對頭腔共鳴加以鞏固與加強,確保聲音轉換的集中明亮與流暢通順;特別是對于嗓音負擔過重的演唱者而言,借助具有節奏彈性﹑速度稍快﹑音調活潑的歌曲,能夠使其橫膈膜的力量與呼吸肌的收縮能力得以加強,并依靠穩定的﹑富有彈性的氣息,支持其發聲,從而對演唱者喉部肌肉緊張的問題加以有效解決,使得用力過度的歌唱狀態得以消除,最終使得演唱者演唱的聲音輕快且明亮﹑靈活且自如。
總而言之,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筆珍貴的財富,音樂學生在聲樂訓練中應將古典意大利歌曲作為訓練的第一步,通過涉獵及練習大量的歌曲后,不斷提高自身的咬字與吐字的能力及藝術綜合能力,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擴展其音域,從而使其演唱的聲音輕快且明亮﹑靈活且自如。
[1]王佳.歌曲《尼娜》的藝術特征及演唱分析[J].藝術科技,2015.
[2]齊建立,李珊.歌唱語言訓練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