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緯經
(陽高縣第一中學,山西 大同 038100)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化發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已經成為當前中小教學活動的主要教學目標,而中小學音樂理論教學也逐漸成為增強學生素質的關鍵。學生通過學習音樂理論知識,豐富音樂文化素養,提高審美能力。但在實際中小學音樂理論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著中小學音樂理論教學的開展。
在中小學音樂理論課程中,課程結構的安排也是教學活動中的重點。但在制定中小學音樂課程時,其內容缺少一定的銜接性,學生所學的音樂理論知識,無法銜接在一起,降低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提高。且音樂理論課程課時在安排時,由于中小學教學對音樂理論課程的忽視,致使其課時安排時間過少。教師在課前制定教學內容的過程中,無法合理設置課程內容,課時安排過于緊湊。學生音樂理論學習過于被動化,無法掌握音樂理論教學中的重點,失去開展音樂理論教學的意義。與此同時,教師在音樂理論教學中,所選擇的教學方式過于刻板。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合理使用音樂理論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內容是音樂理論教學的載體,然而在中小學音樂理論教學中,教師過于依賴音樂教材,沒有合理利用音樂理論教學資源,豐富音樂理論內容。中小學學生還處于思維形成期,在學習過程中,邏輯思維較差,這讓中小學學生不易理解理論知識,而音樂理論教學中,理論知識過多,學生無法對其進行充分理解,導致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難以提升。與此同時,在部分音樂理論教學中,教師忽視音樂實踐對音樂理論教學的幫助,學生無法借助音樂實踐,檢驗音樂理論知識,加深學習印象,造成其對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流于表面,無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在中小學教學活動中,開展音樂理論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學生能夠通過音樂理論 知識,增加自身的音樂文化素養。教師在開展音樂理論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教學目標,轉變教學方法,拓展了自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效率。且在音樂理論教學開展過程中,學生把理論知識與音樂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在開展中小學音樂理論課程的過程中,首先,應轉變中小學音樂理論教學的觀念,正視音樂理論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學生通過學習音樂理論教學可以陶冶學生的音樂節操,豐富學生情感,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注意對音樂理論教學的開展。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轉變自身的應試教學觀念,把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目標,為改變教學方法,提供理論與思想支持。最后,結合教學觀念創新音樂理論教學方法。減少在音樂理論教學中,應用灌輸式音樂理論教學,以降低學生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被動性。教師在改變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應逐步轉變音樂理論教學模式,讓學生適應新的音樂理論教學方式,穩步豐富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
課程結構是中小學音樂理論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因此應合理設置中小學音樂理論教學課程。在設置中小學音樂理論課程結構時,應注意其課程內容安排,加強中小學音樂理論課程的內容銜接,形成系統化的理論知識體系,學生在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形成體系化的音樂理論知識,而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按照音樂理論體系設置音樂教學內容,提高音樂理論教學效率。學校應發揮自身職能,增設音樂理論教學課時,教師在安排課時內容時,能夠合理安排內容,明確教學重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能夠依據教學重點,制定學習計劃,按照學習計劃開展學習活動,提升學習效率。與此同時,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善用音樂理論教學資源。由于中小學生自身能力有限,不能全面理解音樂理論知識,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資源為學生構建學習情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音樂課堂代入感,引導學生掌握音樂理論知識的具體內涵。
在中小學音樂理論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降低對音樂理論教學教材的依賴程度。在備課過程中,利用音樂理論教學資源如互聯網技術等,拓展音樂理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音樂理論知識。教師在開展中小學音樂理論知識教學時,應重視音樂實踐對其的幫助,教師合理利用音樂器材,鼓勵學生運用音樂器材驗證音樂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
中小音樂理論教學的開展在中小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學生學習與掌握音樂理論知識,能夠有效提高音樂素養,豐富音樂文化。因此中小學音樂理論教學通過應用轉變課程結構﹑合理設置教學內容等方法,解決了中小學音樂理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音樂理論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梁麗敏.基于新課標下中小學“音樂創作”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OL].黃河之聲,2017(15):13.
[2]李寶蓮.生本教育理論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S1):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