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俊雅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100)
伴隨著商品化經濟的高速發展,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所依賴的土壤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縮小了它生長的空間,一些珍貴的民間藝術種類已經消亡,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民族音樂的發展也會遭受巨大的災難。在這種情形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更深入地去體會和理解民族音樂的靈魂美和精神特質,也就無法得到更好的傳承與保護。所以,對當前的民族民間音樂教學進行革新,已經刻不容緩。
在以往的教學中,民族民間音樂的教授往往會局限于中外音樂史﹑民族音樂概論等理論課程的講解。大多數學生會較被動性地去學習這些純粹的理論知識,并覺得這些知識內容充滿著枯燥﹑乏味,而真正能讓學生理會到的知識自然是少之又少。因此,教學工作首先要從意識上把民族民間音樂的教育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同時,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的言行都將對學習者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多接觸一些本民族的音樂作品,了解這些作品的特點,對于一些古曲,教師還應了解作品的出處典故,甚至是古代音樂家創作這些作品的思維原則,加強自我的民族音樂修養。教師在具備一定的積累之后。就會自然地在教學中體現出來,例如鋼琴教師在講解黎英海先生改編的琵琶古曲《夕陽簫鼓》時,除了為學生講解一些基本的彈奏方法之外,還會讓學生通過聯想,想象樂曲中各個段落所要描寫的內容,體會鋼琴對民族樂器的音響模仿,整首樂曲的意境以及古人對當時音樂的美學思考,從而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能處理類似風格的樂曲。
在教學過程中,依據不同民族音樂的特征,我們可以結合學習者的現實學習情況,劃分為時段的組合﹑教學內容的組合﹑難易度的組合﹑教材本身的組合,來突破學科體系的局限,使學生學起來更有興趣。選用本土民歌素材,充實教學內容。
學習音樂的學生要提高自身的修養,多聽多看是一個重要的途徑,但學生一般沒有機會沒有能力來儲備大量的資料,特別是民族音樂,能提供給學生選擇的余地太小。因此加強教育中民族音樂資料的儲備,是提高學生民族音樂素質的又一個重要方面。
采用多媒體設備組織教學,加大課程內容的橫向聯系傳統的教學總是以黑板﹑粉筆為教學器具,以教師的講述為根本,這種上課方式的效率﹑效果是不理想的。特別是一些理論課程,教師往往講得口干舌燥。卻引不起學生的共鳴,因此很難達到教學目的;通過多媒體方式授課,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大大提高講課的效率,在向學生講授民族器樂的時候,可以直接將圖片在大屏幕上顯示,使學生一目了然,而不必花大量的口舌去描述樂器的外形,這樣下來效果甚佳。民族民間音樂的教學也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比如整體感受法﹑分段欣賞法﹑提問法﹑討論﹑對比﹑扮演﹑啟發聯想等,還可采用別的教學方法,效果比較好。
開展課外民族民間音樂藝術活動能夠使學生的課余生活日益豐富,促進學習者人格品質的日趨完善。首先,開展活動前應制定明確的教育目標和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包括長計劃(每學年﹑學期的計劃)﹑短安排(臨時性突擊演出任務)。活動時間和內容應有保證,作為學校全局工作中相對穩定的時間板塊和活動內容,應常年堅持,不間斷。必要時可聘請校外民族藝術造詣深的教師進行指導。
我國正處于國際融合的多元文化發展趨勢中,音樂教育更應該好好地傳承和發展民族民間音樂,建立正確的民族音樂教學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民族民間音樂的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及開展豐富的課外民族民間音樂藝術活動。
[1]商樹利,柯云燕.“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探索性實踐芻議[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6(03).
[2]王燕.淺談藝術類院校流行演唱專業民族民間音樂課程之教學改革[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4).
[3]陳希.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民族民間音樂課程的教學現狀與創新[J].戲劇之家,2017(05).
[4]辜小玲.淺論“實踐”在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中的意義和價值[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07).
[5]時文鵬.“非遺”意識關照下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青春歲月,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