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澤宇
(山西大學文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老炮兒》雜談
——“規矩”人的階級抗爭
高澤宇
(山西大學文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不同的時代會造就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引發不同的回憶。本文通過分析影片《老炮兒》中的人物,對兩個時代兩個階層的矛盾進行解析。
《老炮兒》;階層沖突;時代記憶
不同的時代會造就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引發不同的回憶。“文革”,是一代人的記憶,同時它也塑造了一代人。老三屆的北京青年們在時代的烙印下,帶著一身不可磨滅的時代氣息。我認為《老炮兒》就是表現當時的胡同子弟在當代面對著新時代的種種變化如何生存的一部影片。
反映大院子弟與胡同子弟的影視作品有很多,從《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到《血色浪漫》,從《陽光燦爛的日子》到《本命年》。那個時代的“頑主”以這個群體鮮明的性格色彩給人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不務正業、玩世不恭、講求義氣,拉幫結派的團體與幫派層出不窮。這其中,主要分為兩個群體,以高干子弟為主的大院子弟和以平民后代為主的胡同子弟。大院子弟們在經歷動蕩混亂后大多依舊可以憑借著父母的關系進入了比較吃香的各行各業,如當兵、下海、做學術甚至出國。而胡同子弟則沒有這樣的條件,他們在年少時經歷這場大的混亂后大多下鄉插隊或者在北京繼續從事父輩的底層行業,缺乏教育使他們也沒有后續的發展潛力,只能渾渾噩噩的維持現狀。《老炮兒》所講述的正是這樣一群位于社會底層的胡同子弟。六爺為首的如悶三兒、話匣子、燈罩兒以及他的一幫兄弟老友們,他們大都處在社會的底層,從事著一些底層行業,如開小賣部、理發店、修車鋪、無照擺攤或者開公交。他們在數十年前就兄弟相稱,數十年之后依舊憑借著義氣及感情維系在一起。不同于《血色浪漫》中的鐘躍民等大院子弟活躍于各行業高層,六爺等人過的日子可以用貧苦來形容。但他們也代表了大多數那個時代胡同子弟的真實生活境遇。
劇中六爺固然生活不富裕,但仍舊好管別人的“閑事”,他堅持著過去那個時代的一些老講究。整部影片中,六爺提到最多的就是“規矩”。按理來說,在他年輕時那個混亂的年代,是最沒有條條框框,沒有道德約束的一個年代。但實質上,當時的“頑主”們也有著自己的規矩,如不欺負好學生、禍不及家人、管教對應佛主(小偷)、不驚動公家和不可背叛朋友。到了電影里,我們可以看到,六爺所講究的規矩正是這些規矩的一些遺存。他雖不干涉小偷偷錢,但會讓小偷還回失主的身份證;對年輕人強調禮數;在曉波的事情中堅持不報警等等。老祖宗留下的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現今的社會,規矩越來越缺乏,禮數越來越不周,影片中的六爺就是在用自己所信仰的規矩來和這個新的社會所抗衡。從官二代小飛及其女友對六爺的敬服,我們也不難看出,規矩自在人心,占著理的人,不管放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都會受到別人的尊敬!
然而,就算是規矩人,也有他不那么規矩的時候。六爺也是人,當然也不會無論什么時候都死守著規矩。在影片被廣大觀眾所詬病的結尾部分,六爺在答應小飛的約架后提前將對賬單交到了中紀委,被廣泛認同為是壞了自己的規矩。盡管導演管虎解釋說,北京茬架的規矩是任何一方有人死了,就代表這一方贏了,六爺是抱著必死的心態去的。但是即使按照這個規矩,六爺也是應該委托他人在自己死后將對賬單送交,這才是合理,才是講規矩。而六爺卻提前這么做了,我認為他壞規矩的原因有二。第一,小飛爸爸的行為在六爺心中已經越過了一些底線,從而被他界定為壞人,對壞人是不需要守規矩的。第二,是六爺心中的一股氣,一股從“文革”時期與大院子弟們茬架時就留下的,對另一個階級層次的氣。這也是本片所要表現的最大的一個矛盾沖突,即不同階層的碰撞與摩擦。
這場階級抗爭從“文革”持續到現在,以六爺為代表的胡同子弟在當時就與紅二代大院子弟們勢不兩立,到了現在,他的孩子與當代的官二代富二代依舊沖突重重。但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平民子弟可以依靠著暴力以及不要命取得對大院子弟的勝利,甚至像六爺一樣,搶來依靠自己的社會地位絕對獲得不了的將校呢和武士刀。但到了現在,六爺卻發現了時代的改變。在冰場上被他們打敗的大院子弟們卻在官場、商場上贏得了勝利,社會地位的差距在新的時代體現的更為明顯。在這種無力的狀態下,六爺想要維持自己的尊嚴,就必須要尋找別的手段與方法,中紀委正是六爺所能找到的最強殺招。所以,當影片的末尾六爺拖刀獨自沖向對方的時候,他已經贏了,他維系住了自己作為一個老頑主的尊嚴。但同時他也輸了,他沒有堅守住自己的規矩。
整部影片所講述的這樣一個不同階層的沖突故事,加入了特定的年代所塑造出的這樣一群“老炮兒”,便立刻將這個當代的階層對立故事延伸了出去,讓人能夠感受到貫穿數十年的兩個階層不同的發展和他們不同的規則所導致的對立的延續。所以,與其說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仗義過人,不畏強權的英雄角色,不如說它講述了一個“規矩”人的階級抗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