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 蒲蕊
(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從詞與音樂之關系看現行教材歌曲的創作與選用*
李經 蒲蕊
(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兒童一種近乎天賦的本能,這是母語音樂教學絕不可忽視的因素。在西方音樂創作技法與我國民族語言還尚需磨合的現狀下,選用適宜于兒童的傳統聲樂作品以及帶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進入教材,是母語音樂教學的可行選擇。
母語音樂;歌曲創作;語言
談到詞與音樂的關系,似乎是一個早已被人熟識的常識問題,但筆者通過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教材所選用歌曲的分析來看,詞與音樂的關系,恰恰是教材編寫者所忽略的一個問題。
如果以粗線條劃分,現行教材歌曲中語言與音樂的結合形式,可大致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屬傳統民間音樂的戲曲、曲藝、民歌;帶有民間音樂風格的創作歌曲;以西洋大小調體系為主體的創作歌曲,包括據外國音調填詞的譯配歌曲。下文對教材歌曲的分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其余各冊情況與此較為相似。
這一類是傳統聲樂藝術的代表,是語言與音樂關系最密切的一類體裁,語言因素甚至占主導地位,兩者常成膠合狀態,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倒字”,演唱時要求“出字真,行腔圓,歸韻清,收音準”。此類音樂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或流派風格,但是,如果去掉了語言風格,其色彩和流派風格將大打折扣。
本冊教材共出現一首傳統民歌——《我們的祖國是花園》,且不是教唱歌曲,只是某集體舞所用音樂。況且這還是一首據維吾爾族民歌填詞的歌曲,我們知道,維語與漢語并不屬同一語系,且維吾爾族音樂語言較接近西方,嚴格來講這首歌曲并不屬于本文所分類之傳統民歌,而更應該將其劃入譯配歌曲一類。因此,本冊教材未選用一首傳統民歌來教授。其余各冊情況有所改善,但其數量仍低于歌曲總量的三分之一。另外,多數教師在教唱此類歌曲時,并不使用方言,正如上文所言,如果去掉了語言風格,其色彩和流派風格將大打折扣。
此類歌曲以鮮明的地方音樂色彩或民族音樂風格為標志,重視語言在音樂表現中的重要作用,在借鑒戲曲、曲藝、民歌的吐字行腔的同時,又運用一定的西方音樂創作方法,有別于傳統的聲樂藝術形式,此類歌曲在教材中有《說唱臉譜》、《看大戲》等,是此類歌曲中的優秀作品。
《看大戲》一曲借用、吸收河南豫劇音樂素材,歌詞的句逗與音樂節奏的安排自然、融洽,音樂音調與河南方言音調結合得貼切、自如,易學易唱,用河南方言演唱,自會感覺到一股濃郁的豫劇音樂風格撲面而來。
本冊教材共選用此類歌曲5首,占歌曲總量的29%。總的來說,歌詞句逗與音樂節奏結合得較為融洽,一字配一音的字調配音方式占絕大多數,在一些關鍵部位,音調基本能夠照顧到字調的“音高”性質,但未能盡顯我國語言“音勢”之微妙。
詞與音樂是構成歌曲的兩大基本要素。此類歌曲所用之西方音樂體系與其所依托的多音節的輕重音語言體系關系密切,它的節奏、節拍及旋法等音樂形式特征,有著明顯的強弱趨勢,如用與之協調的語言歌唱,則自然相得益彰、自然流暢。但是同樣的音樂配以我國語言演唱,情況就會大不一樣。因此,此類歌曲首先要解決的是西方音樂體系如何與我國語言習慣相協調的問題,既不要影響原有音樂的基本風格,又要符合我們日常語言的發音規律。
此類歌曲在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數量蔚為壯觀,本冊共出現11首,占歌曲總量的71%。此類歌曲之音樂有著相對的獨立性,可以唱,也可用樂器演奏,都可體現音樂的整體風格。某些歌曲旋律與我國語言的融合度較差,分解和弦、同音反復的創作技法使用過多,旋律多依托于功能性的和聲進行,嚴重忽視了我國語言固有之“音高”、“音勢”特性,唱起來拗口,不宜兒童傳唱。
教材歌曲為什么在孩子們的生活中不能流行、不被傳唱?其中可能有教師教學方法的原因、也可能有“追星”等社會學方面的因素,但歌曲創作與選用本身所出現的問題,更應該引起教材編寫人員足夠的重視。歌曲是由唱詞和旋律兩個部分組成的,兩者就像手心手背一樣,互為表里、親密無間。但是,通過對現行教材歌曲的分析發現,在兒童歌曲的創作上出現了一種較為嚴重的不良現象——對語言特質的漠視,這直接影響到歌曲的藝術品質和教育價值。受西方音樂創作模式的影響,現在的許多創作者,往往注重旋律的起伏、節奏的對比以及樂句、樂段之間的連接等“純音樂”因素的構思,而對歌曲的另一半——歌詞,卻很少進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不自覺地把歌詞放到了附屬的地位,出現很多扭曲語言自然形態的現象。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兒童一種近乎天賦的本能,這是母語音樂教學絕不可忽視的因素。在西方音樂創作技法與我國民族語言還尚需磨合的現狀下,選用適宜于的兒童的傳統聲樂作品以及帶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進入教材,是母語音樂教學的可行選擇。對語言的吟唱、對優秀民族聲樂作品的演唱是培養母語音樂音感觀念的基礎,只有如此才能培養起兒童聽賞母語音樂的耳朵,才能培養孩子們對母語音樂文化的熱愛之情。
[1] 沈洽.音腔論[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2,04.
[2] 李經.語言 動作 音樂三位一體的母語音樂教學研究——母語音樂教學對奧爾夫教學法的借鑒.西北師范大學,2010.
甘肅省教育廳2015年高等學校科研項目《甘肅天祝土族民間音樂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成果(2015A-024)
李經(1982-),男,河南濮陽人,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學法;蒲蕊(1980-),女,甘肅天水人,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傳統音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