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元男 沈陽音樂學院
在眾多的音樂藝術中,聲樂的演唱是主要的表現形式。現如今,各種歌唱類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一些歌手的聲樂演唱只注重了演唱技巧的運用,卻不注重情感的表達,造成了演唱無法與聽眾引起共鳴,從而滿足不了人們的藝術需求。同時,在近些年參加聲樂考試的不少考生,只注重聲樂演唱的技巧訓練,不斷追求聲音的高、寬、厚,而不琢磨演唱作品的內容,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內涵,就算把歌曲唱出來,也會不動聽,也無法感染人。從聲樂的本質上講,聲樂演唱本是人們滿足精神需求,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而現在這類的聲樂演唱缺少了情感的表達,缺失了作品本身的靈魂,從而導致近些年的聲樂作品逐漸地朝著商業化、功利化的方向發展,使作品充滿了濃重的商業氣息,影響了聲樂演唱的發展。
聲樂是一門藝術,是人們抒發情感的載體。在演唱作品之前,演唱者需要對作品進行深入的理解,根據作品內容的深度、結構的起伏,運用相應的演唱技巧和情感的表達,才能讓聽眾為之感動。聲樂的演唱僅有演唱技巧只能讓作品好聽,卻不能讓聽眾感動,而僅有情感的表達只能讓觀眾感受到,卻無法融入演唱的情景中去,因此聲樂演唱中的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只有這樣才能讓演唱的作品生動,更能滿足人們的藝術需求。
情感表達是演唱技巧的最終目的,同時,演唱技巧是情感表達的重要方法。從聲樂的發展歷程來看,聲樂來自人們情感的抒發,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聲樂的演唱需要有強烈的情感表達。聲樂的演唱向來以優美動聽的形式來向人們傾訴情感,在聲樂中加入恰當的演唱技巧,讓聲樂的演唱更加起伏動聽,更有利于作品的情感抒發。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越成熟,其演唱形式的藝術表現力就越強,更有利于聽眾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與演唱技巧既是主動的也是被動的,兩者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演繹聲樂作品。
聲樂的演唱源于生活中產生的情愫,更是對其的美化和升華,要想正確地表達出這種審美情愫就必須要求演唱者“進入角色”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表現出聲樂作品的情感和意境,賦予聲樂演唱震撼感人的魅力。觀眾是否能從內心深處真切地體會作品,從而激發出自我審美的強烈愿望,關鍵就在于演唱者是否準確地表達了原有作品的內涵。
一方面,演唱者需要了解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作品是時代經濟、政治社會的綜合產物,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正如哲學中所說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充分了解作品背景對理解聲樂作品內涵而言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演唱者需要仔細咀嚼歌詞的深層內涵,歌詞是創作者體現其意圖的重要途徑,因而演唱者需要反復研讀歌詞內涵,輔以旋律,用心體會創作者所想表達的那份情感。
聲樂演唱的表現形式是演唱者將歌詞通過聲樂發聲形式將歌詞唱出來,所以吐字清晰變得尤為重要。試想如若演唱者不能清晰地吐字,觀眾根本無法聽清演唱者歌唱的內容是什么,又何從談起去感受作品之美。因此,我們必須仔細研讀、分析作品,訓練韻母、聲母的發音規律,打好聲樂演唱的重要基礎。
首先,演唱者應知道不同曲種和風格所表現的情感會大相徑庭。簡單舉個例子,《義勇軍進行曲》大家最為熟悉,很明顯它屬于激昂類歌曲曲風,演唱者在演唱時要表現出一種頑強澎湃的激情與勇往直前的情感特色。與之相對的《枉凝眉》則在演唱時要求演唱者以一種凄涼和惆悵的基調去展開聲樂演唱。
其次,由于聲樂作品的詞曲作者所處的生活、社會和自然環境不同,個人經歷、遭遇有別,導致了作者處世態度和自我藝術個性的截然不同,具體表現在創作作品所用的表現手法和相關技巧的運用不同。因此,形成了詞曲家特有的個人特色。同時,不同民族的歌曲也因地域和人文的差異形成了各民族所特有的藝術特征。如果在演唱時能夠掌握這些特點,演唱者在處理聲樂作品的情感表達時就能得心應手。
聲樂演唱除了要有良好的理論知識文化素質做基石,更重要的是演唱者自身的修養與審美,演唱者要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化知識,進而提高對音樂的感悟。
聲樂演唱是以情感及情緒變化為基礎,輔以一定的演唱技巧,將最美的聲音以一種自然的方式表現出來,給觀眾美感,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并最終達到共鳴的效果,使歌曲的藝術感染力得到最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