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禮
(廣東省開平市吳漢良理工學校,廣東 江門 529300)
論學前教育專業視唱練耳的教學
王新禮
(廣東省開平市吳漢良理工學校,廣東 江門 529300)
視唱練耳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在聲樂與鍵盤教學中,學生的視唱(奏)與聽覺能力的提高與否離不開視唱練耳程度的支撐與補充。本文從聲樂教學實踐的角度出發,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視唱與聽覺分析能力,并更好地服務于聲樂演唱技巧方面進行闡釋。
視唱練耳;學前教育;音樂素材
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普遍薄弱,大部分同學都沒有從小進行系統的音樂知識學習,對于剛接觸的樂理理論知識基本是一片空白。以至于在鍵盤學習中,往往是用筆把五線譜中的音符一個個的翻譯在譜上,然后再進行練習。所以教學之初,學生視唱練耳的能力急需提高。
視唱練耳,單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看譜便唱和聽力訓練。視唱練耳學習的好,它不僅能提高學習者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樂鑒賞能力、同時發展音樂記憶力并培養學習者的創造意識。視唱練耳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是學習聲樂、鍵盤的基礎。不管是學習聲樂、各種器樂,甚至于舞蹈,它都是提高專業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可以說,視唱練耳能力決定了音樂學習者的專業能力和上升空間。培養學生的聽覺感受力、節奏感、音色感及強弱、速度感等基本音樂素養都是視唱練習的任務。
音樂家皮埃爾·貝爾納克這樣說過,“照樂譜上確定的符號發出音響,是表演家首先要做到的事,他必須靠這些符號來理解音樂作品,因此他面臨的任務就是把樂譜辦認清楚并以最大的注意力和精細的準確度在音樂中確切地表現出來。”
那么,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很好的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呢?本人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總結如下:
(一)音樂理論是識譜能力提高的基礎
1.熟悉五線譜的記譜法及其線間關系
記錄音樂符號的五條平行橫線叫五線譜。五線譜的五條線和由五條線構成的間是由下而上排列的。從下往上依次類推:一線,二線,三線, 四線,五線;一間,二間,三間,四間。在高音譜表中第一線為mi,第二線為sol,第三線為si,第四線為re,第五線為fa,第一間為re,第二間為fa,第三間為do,第四間為小字二組的mi。在低音譜表中,第一線為大字組的sol,第二線為大字組的si,第三線為小字組的re,第四線為小字組的fa,第五線為小字組的la,第一間為大字組的la,第二間為小字組的do,第三間為小字組的mi,第四間為小字組的sol。特別注意的是,高音譜表的下加一線和低音譜表的上加一線的位置,都是中央C的位置,即小字一組的do。
2.熟悉音名在鍵盤和譜表上的位置
在五線譜上音的位置愈高,音也愈高,反之音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在五線譜上要確定音的高低,必須用譜號來標明。譜號記在五線譜的某一條線上,便使這條線具有了固定的音級名稱和高度,同時也確定了其他各線上或間內的音級名稱和高度。
五線譜記上譜號叫譜表。在聲樂與鍵盤學習中最常用的譜號與譜表有以下兩種:
G譜號,又叫高音譜號,其中心位置應在五線譜的第二線上,表示小字一組的g1音,記有高音譜號的譜表叫高音譜表,即高音譜表下加一線上的音為“中央C”。
F譜號,又叫低音譜號,寫在五線譜的第四線上,表示第四線上的音高應是表示小字組的f音,記有低音譜號的譜表叫低音譜表,即低音譜表上加一線上的音為“中央C”。
3.即興創編旋律提高識譜能力
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始終貫穿于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識譜能力的培養也不例外。創造性的探索音程、節奏、旋律等音樂要素的再組合,以即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想象空間。例如在學習鋼琴曲《嘎達梅林》之前,我將樂曲中的音符、節奏打亂,以短小的音樂動機為單位,再根據自己的感覺重新創編成流暢的旋律并彈唱。在聽一聽唱一唱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馬克思說“欣賞音樂,需要有辨別音律的耳朵,對于不辨音樂的耳朵說來,再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
在練耳的學習中,相當部分的同學都是沒有方法的練,沒有計劃的練,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下面我簡單談談如何進行練耳訓練:
(一)單音的聽辯練習
老師可以指導學生以標準音“a”音為基礎音,向上或向下構唱音階的方法練習。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首先聽練基本音級,再循序漸進的聽練變化音級。小聲唱譜,等到熟悉旋律以后,則變成心中默唱。最后對于聽記容易錯誤的音,再以標準音“a”為基礎音,反復多次聆聽找出兩個音的音高差別。
(二)音程與和弦的聽辨練習
音程是構成曲調的基礎,也是視唱入門的基礎,音程練習作為視唱與練耳訓練中的不可或缺的環節,應當在訓練中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在聽練音程的時候,首先要重點聽記音程的根音,再認真的聽辨音程的冠音。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該讓學生先聽練自然音程,然后由淺入深,最后聽練變化音程;和弦雖然包含三個以上的音,但是如果在訓練中注意和弦性質的區別和色彩感覺,就比較容易聽辨。比如大三和弦的和聲色彩明亮、光輝,而小三和弦的和聲色彩暗淡、柔和。
(三)節奏型與旋律記憶力的聽辨練習
進行節奏練習時,老師首先應該讓學生掌握各種不同類型的基本節奏型,并逐一訓練。節奏訓練的選擇要根據學生個人的基本情況由易到難,逐步增加節奏序列的長度。音樂記憶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感性記憶與理性記憶。感性記憶在聽記時,記憶的是整個音響過程;理性記憶則需要對音響過程中的具體環節進行逐一分析。
旋律練習中,學生首先要根據老師提供的標準音音高,準確聽記首末音級,確定好調式調性,再從旋律發展的走向整體去聽記。音樂素材的積累對發展學生旋律記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應該讓學生及早接觸音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多聽多記多唱多模仿,就能夠提高自己的旋律記憶力。
總之,視唱練耳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不僅關系到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同時對和音樂有關的其他領域也有著直接的影響力。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要不遺余力的指導學生學習好這一門課程。
[1]賴茶蘭.如何培養學生識譜視唱的能力[J].新課程標準,2013
[2]陳曉瑜.視唱練耳教學中聽覺培養模式的研究[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0.
[3]王培政.視唱練耳的訓練方法研究[J].中學生導報,2013.
J6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