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婷
(成都市光華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
◆常 婷
(成都市光華小學)
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從搭建創新空間、挖掘學生創新潛能力、引導發散思維三個方面,闡述了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深化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
新課改 小學語文 創新思維能力 培養策略
小學生處于個性發展的特殊期,強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在筆者看來,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著力點在于搭設創新平臺、挖掘創新潛力、放飛創新“翅膀”,讓學生有創新發展的主動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關鍵在于創設良好的內在環境,為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搭建平臺。 教學是師生教與學的互動過程,踐行“生本”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開放式多元化語文課堂,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而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創設情境是搭建創新平臺的重要途徑,也是盤活教學資源,以情境帶動情感,以情感感染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
在情境中,為學生點燃思考的欲望,搭建創新的空間。 學生在思考中得到創新思維的鍛煉,逐漸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式樣。 在筆者看來,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點,在于搭建開放式的語文課堂空間,為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內外環境。 小學生情感豐富,在情境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情感,進而促進創新思維的迸發。 學生活躍起來了,思維也就會跟著活躍起來,實現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例如,在“鳥的天堂”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海島上鳥大量棲息”的視頻,將學生帶入鳥的天堂。 學生在感受鳥兒歡快歌唱、飛翔的同時,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欣賞美景的過程中,激發求知的欲望。 教師抓住學生的情感、點燃學生的激情,引導學生帶著思考、帶著探究,去主動閱讀文章,探究文章的主旨。 學生可以是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討論交流,也可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深入學習。 通過“探”與“學”,搭建起學生創新思維培育的良好平臺。
問題1:巴金爺爺幾次經過鳥的天堂?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問題2:作者是按游覽的順序寫的。 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通過簡單的兩個問題,就將文章的脈絡引導展現的一清二楚。 在問題的引導之下,學生有了創新性思維的空間,能夠在問題中理清課文的脈絡,進而深入對文章的閱讀及理解。 這樣的“探”與“問”提高了教與學的良性互動,也為學生搭建了創新思維的空間。 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缺乏激情,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師的“問”平淡無奇,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的情境“無興趣點”,弱化了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 為此,教師要善于用“問”去開啟學生的思、用思去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進而實現有效語文教學。 在“鳥的天堂”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情境”“問”的促進之下,有了更加開闊的思維空間,更了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態度,盤活了課堂教學。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質疑興趣,讓學生在思考中提出“疑問”,在疑問中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而更多地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帶著思考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高語文學習能力,這是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小學生思維活躍,對事物有獨立的思考,這就為“質疑”提供了契機,成為教學開展的重要資源。 教師通過學生的“質疑”,創設問題情景式教學,讓學生在問題的探究中,提高學習效率。 并且,在思考中,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進而在創新思維的培養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現有效學習。 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挖掘學生創新潛能力,發展學生創新能力,讓學生的能力發展有更加開放的環境,有更加自由的個性空間,這樣的語文教學,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在“新型玻璃”的教學中,學生在閱讀中,就有疑問:“什么新型玻璃? 新型玻璃有什么作用。 在這樣的疑惑促使之下,學生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圍繞著“疑問”展開,進而帶著思考去解答,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整個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不僅僅是文章內容的豐富性,也是在“疑問”的驅動之下,學生的思維打開了。 在思考中得出答案,在創新思維能力的培育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生個性要強,但活潑好動的特點,強調教師在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中,應緊扣學生的個性發展,通過發散思維的有效引導,讓學生更好地放飛創新的“翅膀”。 從實質而言,創新思維與想象有著緊密的關系,想象是創新思維的翅膀,是推動翅膀展翅高飛的重要力量。 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想象,發散思維的空間創設。
平淡無奇的語文知識點,也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內容。 通過聯系生活,將想象的空間進行延伸,進而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之上,進行知識拓展,獲得更加多樣化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語文學習是一場旅行,是感受語文魅力,獲得學習快樂的過程中。 這樣的學習心態,才能更好地實現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 小學生處于個性發展的特殊期,如何在契合其個性發展的基礎之上,搭建創新思維的發展空間,直接關系到有效教學的構建。 為此,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能夠在日常的生活中,抓住生活元素,并運用到語文學習中來。 與此同時,教師要將枯燥無味的語文知識豐富化,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強,教師要善于引導啟發,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思考,在聯想中釋放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中,文章的結尾讓人意味深長,同時也給學生留下來巨大的想象空間。 為此,教師在教學的組織中,可以抓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的個性特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圣誕夜的小女孩,她的命運結局是怎樣?”。 學生在展開想象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認真閱讀文章,并對文章有一定的理解;另一方面,展開想象,是學生情感融入,展開想象的過程。 學生想象:“小女孩凍死在街頭;小女孩被好心人帶回家,并收養了她……這樣的想象,豐富而富有情感,充分體現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下,大膽想象的結果。 因此,緊扣學生個性發展,引導發散思維,放飛創新的“翅膀”。
總而言之,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強調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中,應突出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 在筆者看來,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依托多樣化教學,搭建開放式課堂,為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內外環境。 并且,教學是教與學的良性互動,教師應緊扣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放飛學生創新思維的“翅膀”,收獲語文學習的快樂。 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是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所在,更是新課改下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周澤坤,劉傳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現代交際,2016,(08).
[2]陳俊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質疑問難[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
[3]劉雪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02).
[4]曹敏.小學數學基于核心素養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科學咨詢,2017,(06).
[5]蔣小娟.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