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琳琳
(臨沂市費縣馬莊鎮中心小學)
淺析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中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韓琳琳
(臨沂市費縣馬莊鎮中心小學)
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當前英語教學研究的熱點。 結合教學實踐,以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為著力點,結合英語閱讀教學,即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個具體環節著手,探討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方法。
小學 英語閱讀 高階思維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中明確提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進一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為今后繼續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而閱讀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在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方面起重要作用。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按照認知的復雜程度,把人的認知思維過程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六個等級。 低階思維(l o wo r d e r t h i n k i n g)是較低層次的認知水平,是記憶、理解和應用的過程,主要完成簡單的記憶和信息檢索;而高階思維(h i g ho r d e r t h i n ki n g)是較高層次的認知水平,是分析、評價到創造的過程,關注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高階思維與低階思維本質區別在于:低階思維的前提是已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僅僅依靠手中已有信息,就能解決問題;而高階思維注重學生利用得到的信息采用創新的形式,解決問題。 因此,高階思維能力是一個“分析—比較—歸納—評價—創造”的過程,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記憶和信息檢索,是展現個人更高水平認知的綜合能力。
(一)教學問題設計缺乏啟發性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關注和強調知識本身上面,或是為了單純的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設計的問題多以事實性和封閉性問題為主,這樣的問題學生無需動腦,只需從課本中找出答案即可。 教師只是一味的創設問題,忽略了問題本身是否具有啟發性、引導性,能否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促進作用。
(二)學生閱讀方法缺乏靈活性
目前的閱讀教學大多以教師講解為主,以完成題目為目標,多數教師認為學生能夠讀懂文章,很少給予學生閱讀技巧和策略上的具體指導。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會獨立思考,造成了在閱讀上的思維定式。
(三)學生思維能力缺乏創新性
課堂上,教師沒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往往是粗略閱讀后,直接進行語言知識的講授,留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過少。 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單詞和短語上,結果造成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方面,過于死板,缺少創新性。
新版《英語課程標準》中要求,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深入挖掘個體潛能,增強學生創造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均衡發展。
(一)閱讀前,巧設情景、問題導入,培養學生思維敏捷度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閱讀課的教學設計對于培養學生思維敏捷度尤為重要。 閱讀前,需靈活運用問題導入,巧妙設置教學情景的方法,達到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目的。 閱讀前的教學是預熱階段,利用此階段做一些與閱讀材料有關聯的趣味活動,既能達到使學生了解閱讀材料背景、熟悉閱讀中新詞的目的,又能起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效果。
閱讀前,教師可安排適當形式的活動,如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交談、猜謎、游戲、歌謠、圖片討論、質疑、預測、課堂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逐步進入當前的話題。 教師根據文章內容,創設教學情景,通過教師主導,學生進行分析,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 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引入到閱讀活動中,增強學生整體學習能力,更好地提升學生綜合語言能力。
(二)閱讀中,突破問題、敢于質疑,引導學生擺脫思維定式
疑問是思維的催化劑,敢于質疑,才能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出不同的觀點,在閱讀中提出問題,才能使學生擺脫傳統的思維定式,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維度。
教師在授課時,要采取多種形式做好讀中活動的設計,而不僅僅是設計選擇填空和判斷對錯等方面的閱讀任務。 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圖表和圖畫,引導學生進行圖文轉化;或設計一些摘錄信息,通過找出相關的詞或者句子,完成閱讀任務。 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照“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評價問題”的步驟展開教學活動,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不僅要追求討論的結果,更要注重討論的過程,以此啟發學生養成深度思考的能力,提升學生探索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師還要設置一些思索性的問題,通過不斷的解疑釋惑,引導學生擺脫思維定式,養成深入、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三)閱讀后,追加提問、激發潛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閱讀后是檢查閱讀理解效果和鞏固運用語言材料的關鍵階段。 教師不但要讓學生練習、鞏固和擴展在閱讀過程中新學到的語言知識,還要發展其說和寫的能力。 在這個環節,教師通過讀后追問促進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內化和吸收,激發學生深層次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技巧。
在閱讀活動后,教師要抓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學習欲望,在學生對已學文章比較熟悉的前提下,趁熱打鐵,對文中已學和未學的知識進行追問,通過不斷的追問,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 同時,教師不應局限于一套教材或一篇閱讀材料,因為它們提供的內容遠遠不能滿足足夠閱讀量的要求。 因此,教師要利用各種方法,來拓展學生的閱讀渠道,從而保證學生能夠擁有足夠的詞匯量及語言知識,為以后的閱讀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1]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王帥.國外高階思維及其教學方式[J].上海教育科研,2011,(9).
[3]李華.中學英語教學中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導刊,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