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楠
(洛陽師范學院,河南 洛陽 471934)
新形勢下古箏演奏的傳承與創新
王倩楠
(洛陽師范學院,河南 洛陽 471934)
古箏演奏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全面、系統的演奏理論和技巧,在我國器樂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但目前隨著我國人民經濟水平的日益提升,審美品位也越來越高,若要滿足人們不斷提升的音樂審美要求,還應當在繼承傳統古箏演奏技法的基礎上,合理創新和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勢下我國古箏演奏的傳承,又在此基礎上從合理吸收西方演奏技法、改進傳統演奏技法、借鑒其他民族樂器演奏技法等方面,探究了新形勢下古箏演奏的創新策略。希望以此創新我國古箏演奏的技法,促進我國古箏藝術的進一步發展。
新形勢;古箏;傳承;創新
古箏演奏在我國已經有千年的發展歷史,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套固定的演奏技巧。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彈撥樂器,古箏不僅在我國音樂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廣泛關注和喜愛。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音樂的審美需求不斷改變,若要推動古箏演奏藝術的發展,就必須在傳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同時,還要借鑒其他民族器樂以及西方演奏技法,不斷豐富古箏演奏的內涵和形式。
首先,在新形勢下對右手技法進行傳承。在古箏演奏中,右手主要在琴的右側進行活動,該區域是古箏的主要發音來源,彈弦是重要的右手技法。它的主要任務是撥弦,即利用食指、拇指、無名指、中指撥動琴弦。此外,單音指法也是古箏彈奏中慣常使用的技法,在單指指法中,右手的每個手指都有正反兩種彈奏方法,食指主要是挑、抹琴弦,拇指則是托、劈琴弦,無名指是滴、打琴弦,中指則是剔、勾琴弦。當然,若要保障古箏的彈奏效果,還應當正確協調右手手指。傳統右手技法還包括多音技法,它主要有同一八度之內的大三和弦與小三和弦。同時,還包括歷音指法,這種指法要求彈奏者的右手手指依據音位順序依次刮奏。其次,在新形勢下還傳承了左手技法。與右手彈奏不同,左手彈奏不是直接彈奏琴弦,而是通過按壓琴弦控制弦音。左手彈奏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古箏左側,主要通過食指、無名指、中指的協調裝飾旋律和音色,這也是常說的“以韻補聲”。總體而言,左手彈奏技法主要包括滑、揉、注、吟、顫、按等,其中按弦是傳統古箏演奏中最常用的技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古箏演奏逐漸發生改變,但傳統彈奏技法始終在古箏彈奏中占據重要位置。現代古箏彈奏依然圍繞顫、揉、滑、吟、按等手法創新。為了滿足人們日益提升的音樂審美需求,現代古箏彈奏積極吸收西方彈奏技法,但其借鑒和發展的基礎依然是傳統古箏彈奏技法,這是我國古箏演奏改革與創新的重要基礎。
(一)合理吸收西方演奏技法
在傳承傳統古箏演奏技法的基礎上,我國古箏演奏順應時代發展,也逐漸吸收和借鑒西方先進演奏技巧。例如,最大限度的拓展左手彈撥技法,充分發揮手指參與演奏的能力。此外,傳統古箏彈奏中主要以右手演奏為主,但在實際彈奏過程中,參與演奏的往往只有大拇指、中指和食指。通過借鑒吸收西方演奏技法,逐步大膽開發其他手指的彈奏功能,促使右手的五個手指在古箏演奏中均能得到最大限度參與,例如快速指序彈法。在傳統古箏演奏中,左手主要是對右手的旋律進行潤色。但現代古箏彈奏技法汲取西方彈奏技法元素,徹底打破了這一界限,進而極大地豐富了古箏藝術的音樂表現力。
(二)改進傳統演奏技法
首先,改進了最基本的古箏演奏姿勢。古箏演奏中主要有立式與坐式兩種姿勢。其中又以坐式為主要姿勢。在彈奏過程中,演奏者只能坐到椅子的三分之一或一半,若坐整個椅子,就是導致身體重心向后傾斜,這對古箏彈奏極為不利。同時,還要根據古箏彈奏者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椅子的高度確保古箏的琴碼與演奏者的腰部在同一高度。其次,改進了基本的觸弦方法。古箏的音色一方面受樂器自身的影響,另一方面則受演奏方法的影響。采用不同的古箏彈奏技法就會彈奏出不同的聲音。改良后的古箏彈奏技法最常見的為提彈法與夾彈法。其中,夾彈法音質較為飽滿,發出的聲音更加厚實,是初學者時常采用的基本技法。提彈法的音質則更加純正,發出的聲音相對清脆,在快速練習時常用此種彈奏技法。
(三)借鑒其他民族樂器演奏技法
首先,借鑒擬聲性的技法。古箏作為我國的傳統樂器具有十分豐富的音樂表現力。傳統古箏彈奏技法中大多為右手彈奏樂音,左手則對右手的彈奏進行潤色。一些現當代作曲家在傳承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對古箏的表現力進行了改進和拓展。在現代古箏彈奏中,逐步開發了琴盒、右手掃拂、拍擊琴弦等新技法,同時,右手也不再局限于傳統彈奏區域,這些新技法主要通過音響模擬增加古箏的演奏表現力,而非僅僅著眼于樂音演奏。其次,借鑒了輪指彈奏技法。這種指法原本是琵琶的彈奏技法,后被逐漸運用到古箏演奏中,主要是指右手或左手的五個手指依據一定順序進行循環彈奏,以產生均勻、密集的樂聲。不同于琵琶的輪指技法,古箏的輪指技法是向內彈奏的。主要包括不定數輪與定數輪,其中,前者主要是指古箏彈奏中的時值固定,但音符數目沒有明顯限制,力求密集均勻。后者則是指古箏彈奏中的時值是固定的,音符數目同樣也固定。再次,借鑒掃弦技法。這種技法也源于琵琶彈奏,之后對其適當改良并用于古箏彈奏中。在古箏彈奏中運用掃弦技法,左手的無名指、食指、中指要快速連掃倍低音區的數根琴弦,以形成轟鳴的音響效果。
[1]陳滿欣論古箏演奏的繼承與創新——談現代古箏藝術的發展[J].新世紀劇壇,2011.
[2]蔣莉.簡論當代箏樂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及演奏技術的規范化——觀2012中國音樂全鐘獎古箏比賽的點滴感想[J].中國音樂,2013.
[3]呂云路,李婷婷.關于青少年“古箏熱”潛伏問題的思考[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4]周漩當代古箏技法發展的“鋼琴化”芻議——以移植版《黑鍵練習曲》為例 [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1.
王倩楠(1989—),女,漢,河南洛陽人,碩士,助教,洛陽師范學院,研究方向:古箏表演與教學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