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紅
(通遼市民族歌舞團,內蒙古 通遼 028000)
長笛演奏中音色的處理與把握技巧探析
陳 紅
(通遼市民族歌舞團,內蒙古 通遼 028000)
長笛是管弦樂器代表,音色婉轉且優美,同時兼具豐富表現力、較強穿透力等特點,既能夠作為獨奏樂器,也能夠充當交響樂隊、管樂隊的代表聲部之一。作為長笛演奏人員,其想要保證長笛的演奏效果,就必須對音色進行很好的控制和把握,這就要求長笛演奏人員既要掌握吹奏的實力,也要有正確的音色概念、呼吸方法、口型、音樂感知能力等。另外,當前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對于長笛演奏這類高雅音樂更為關注,所以也提高了長笛演奏在音樂領域的地位。為了讓每一名長笛演奏人員都能夠很好的進行演奏,本文就長笛演奏中的音色處理方法以及把握技巧等內容進行分析。詳細內容總結如下。
長笛演奏;音色處理;技巧把握;呼吸方法;音樂感知能力
長笛是樂器家族中相對古老的成員之一,其最早出現在古埃及時代,19世紀長笛形成了形制定型,評價自身柔美的音色、寬廣的音樂成為交響樂團以及獨奏樂器的代表。就當前情況來看,長笛越來越受到歡迎,并在很多的小學就開始將長笛學習作為音樂課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對于長笛演奏來說,其需要對音色進行處理和把握,但是很多長笛學習人員并未認識到音色處理的重要性,所以導致學習效果不佳的情況。本文就長笛的音色概念、呼吸方法、口型、發音原理等內容進行著重描述,為長笛學習人員、演奏人員提供參考。
就長笛音色而言,其屬于抽象的概念。在相關報道中說明,就長笛的低音、中音、高音的音色進行了比較形象的說明,即“用顏色來劃分低、中、高音音色,低音音區是黑灰色的,中音音區是灰色的,高音音區是金黃色的。”對于學習長笛的人來說,音色對應的顏色情況都應該有明確的概念和形象的認識。另外,無論是任何一個音區,在進行長笛演奏中,都需要實現音區的柔和、松弛、穿透力特點。對于一名長笛演奏人員來說,其想要進行長笛演奏,前提條件就是對音色有明確的概念,飽滿而柔和、圓潤而清晰的音色就是演奏效果中最理想的音色。
長笛演奏的呼吸,有別于我們生活中進行的呼吸。人們生活中涉及到呼吸,其目的是延續生命。而對于長笛演奏人員,呼吸除了延續生命外,還承擔著演奏的動力價值。演奏時,氣是基本前提,更是保證演奏順利完成的根本。對于一名長笛演奏人員而言,正確的呼吸用氣方法將直接影響演奏的音色情況。為了保證演奏效果,要求每一名演奏人員運氣都要平穩,一旦送氣過大,將直接使音色出現魄散問題,而反之送氣過小,聲音就會發虛。
長笛演奏中,正確地呼吸方法是音色飽滿、樂句完整的前提基礎,也是演奏效果實現的條件之一。呼吸方法中,主要涉及到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以及胸腹式呼吸法,而前兩種呼吸法存在著明顯的不足,會在演奏期間加重演奏人員的肌肉緊張問題、影響情緒、呼吸障礙等情況。胸腹式呼吸法是在綜合前兩種方法優勢的基礎上進行的呼吸方法,其優勢最為明顯,也是當前長笛呼吸訓練中的首選方法。具體分析胸腹式呼吸法,此方法儲氣容量較大,還可以對訓練人員的腹部肌肉加以控制。想要練習胸腹式呼吸法,要求被訓練人員認真仔細練習,真正將方法運用于自身,并自如掌握但要真正掌握正確的胸腹式呼吸法,還必須掌握正確要領,認真地練習,這樣才能運用自如。
胸腹式呼吸訓練方法:此訓練可以通過三種方法實現。首先,被訓練人員其身體彎曲(90°標準),兩手放于腰部位置,緩慢吸氣。此階段被訓練人員的腹部一周向外擴張,能夠在胸部無氣的狀態下充滿氣,吮吸規避了氣流吸入肺部的情況。進行反復練習后,被訓練人員就能夠成功找到腹部控制用氣的感覺,并形成運用認識。其次,被訓練人員身體直立且兩腳分開,雙腳分開的距離與肩同寬,或者在肩寬以內,并保證肌肉的放松狀態。將氣流吸入腹部,腹部吸滿后往胸腔吸氣,此舉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儲氣的容量。在氣吸滿后,腹肌緩慢收縮,讓氣流集中吹出。然后雙手摸腹部、腰部位置,找到腹肌收縮、擴張的變化情況和感知意識。最后,被訓練人員要張開嘴巴吸氣,在最短時間內讓氣充滿胸部、腹部位置,充滿之后同樣以較快的速度呼出,這一練習對爆發力有要求,同時要注重節奏性處理。此練習,能夠很好的改善人體的腹部肌肉力量情況,在演奏過程中演奏人員可以輕松駕馭、控制氣息。
長笛發音相對較為特殊,就像鋼琴演奏時,演奏手指觸碰鋼琴鍵,鋼琴鍵觸碰對應的音鍵才能出現聲音,長笛的發音是借助吹奏人員本身的口型、吹出的氣流、笛口之間摩擦而產生的,所以要求吹奏者的口型必須正確無誤。在吹奏長笛時,要求吹奏人員本身的嘴唇處于松弛、自然的狀態,兩片嘴唇應平均地貼住牙齒,在口腔打開的狀態下吹奏者的嘴唇自然留出“風口”,記住兩邊位置不能夠太緊閉,合理控制即可,嘴唇中部兩側對壓在一起,內唇相互擠壓并向外溢出。同時需要注意,一名成功的演奏人員其面部表情一定是呈現微笑狀態的,所以要求長笛吹奏人員在注意口型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讓觀眾形成視覺、聽覺的雙重享受。
笛孔發音原理:長笛是邊棱音振動的樂器。人們將氣流吹入管口尖銳入口,氣流中的部分會直接向外通過,還有一部分會直接向笛子管內進入,形成兩列分離渦漩。而此時的渦漩之間也有明顯的空隙現象。另外,管口壓力強度沒有大氣壓力大,所以分離的氣流渦漩會相互吸引,最后發出振動的聲音。
在進行長笛吹奏時,嘴唇、笛孔之間的位置也非常重要,正確的姿勢是將下嘴唇唇邊對齊笛孔的內邊緣,將笛孔平面擺平,禁止出現外翻、內斜的問題。因為一旦吹奏的笛孔向外,就會直接抑制基頻,出現高次泛音問題,不但減弱了邊棱音的振動與摩擦,還會出現漏氣聲、雜音多等問題。而在吹奏時如果笛孔向內,那么射入吹口的氣流角度就會變小,使得音色不明亮、無光澤。
一名吹奏人員,其在吹奏時需要將笛孔放平,氣流感覺似90度的角度吹入孔內,這樣才能夠保證摩擦效果的充分性,也才能夠保證吹奏音色的清脆、洪亮、圓潤。另外,吹奏低音時,口風可以相對大一些,以保證氣流的充足性,但是為了保證音色要對出氣孔兩側進行控制。吹奏高音時,口風較小,氣息集中于一個點上。同時,吹奏人員還要注意上下嘴唇的出氣部位,不可以緊壓,需要保證氣流順利吹出。
對于一名長笛演奏人員而言,其自身的音樂感覺、自然的心理狀態對于演奏效果的實現具有直接影響。所謂音樂感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樂感,是人對于音樂的理解和綜合感受,所以每個人的表現都會有所不同。具體樂感涉及到節奏、音準以及和聲、色彩想象、文學藝術等。另外,音樂的記憶能力、辨識能力均是考驗一個音樂人其能力的標準,所以對于一名長笛演奏人員來說,只有其綜合素質得以提高,其對應的樂感也才能夠提高,其最后的演奏效果才能完美。所以,要求長笛學習人員要不斷進行自身音樂相關知識學習,提高綜合能力,并調整心理狀態,帶著對于音樂的深刻認知和感覺去進行長笛吹奏。
長笛表現的音色優美,其實現還有一個條件——音的共鳴。長笛的笛頭、笛身、笛尾就是共鳴體,演奏人員需要找到正確音的共鳴點,才能保證吹奏時不費力且聲音寬厚、明亮。找到長笛吹奏時的每個音的共鳴點,進行有機整合和統一,進而產生優美動聽的樂曲。
綜合本文研究內容來說,長笛演奏時必須對音色進行處理和把握,本文就呼吸訓練具體方法進行了著重說明,并對吹奏方法、口型和發音原理、音色概念進行了解釋和正確認識。長笛的學習是漫長的過程,要求每一位學習者都要足夠耐心、細心、認真,并且堅持不懈,在演奏期間注意對于每一個細節上的把握和處理,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長笛演奏人員,也實現長笛演奏效果的完美性。
[1]沙龍.試論長笛演奏中音色的處理與把握[J].音樂時空,2014(20):184-184.
[2]嚴萍.如何把握好長笛演奏中音色的處理與表現[J].華章,2007(11):225.
[3]段雯潔.如何把握在室內樂中長笛的演奏音色[J].北方音樂,2014(9):96-97.
陳紅(1979—),女,蒙古族,內蒙古通遼市人,大學本科,內蒙古通遼市民族歌舞團工作,國家二級演奏員,研究方向:長笛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