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思萌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81)
基于文化視域下的中國當代鋼琴教育研究
牛思萌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81)
文化傳播是人類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人類社會變遷的重要推動力。從客觀上講,文化傳播維持了人類社會文化系統的平衡,并促進了各個地域間的文化交流與發展,是實現社會協調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鋼琴為西方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自進入中國之后,就一直延續著文化傳播的作用。在科學技術與通訊技術的推動下,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更加的頻繁,而鋼琴也成為了我國文化組成的一部分。如今,在多元化趨勢下,怎樣促進鋼琴與大眾文化的融合發展,讓鋼琴教育在文化傳播中,更加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成為了教學者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
鋼琴教育;文化視域;鋼琴教育
在經濟全球化、通訊極速化的推動下,文化傳播成為了各國家、各地域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內容,對社會文明建設起著異常重要的作用。文化傳播能夠為文化交流提供良好的條件,并維持文化傳播系統的平衡,是不同文化間相互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西方文化在中國傳播過程中,鋼琴作為重要的工具,起著紐帶的作用。在經過歷史的沉淀之后,鋼琴文化也逐漸成為了我國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從文化背景上看,我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無論是在宗教信仰上,亦或是傳統文化習俗上,都有著較大的差異,這就使得鋼琴在傳入中國之后,因其獨特的音樂風格與音樂內涵,受到了大眾的推崇。用中國傳統的思想來理解與感知鋼琴中的韻味,再結合不同的文化影響,自會使鋼琴音樂產生耐人尋味的音樂效果。這也就是鋼琴教育在中國經久不衰的原因。
每一種樂曲都有著獨特的風格,在演奏過程中,要想達到良好的音響效果,就需要演奏者對樂器結構特征進行深入的了解,掌握樂器演奏技巧,融入自己的情感與見解,才能有效提高演奏效果。而在鋼琴教育中的文化傳播,首先需要教學者對鋼琴的發展背景有所了解,并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講解鋼琴的發展歷史、演奏技巧,在教學過程中對文化進行反思,了解鋼琴文化真正的內涵,才能夠進行有效的文化傳播,進而促進鋼琴文化與我國其他文化間的融合發展。
鋼琴本身就是一種用來表達情感與舒緩情緒的音樂工具,而在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下,人們的價值取向出現了較大的偏差,導致鋼琴音樂教學更加的功利化,對學生的資質培養沒有太多現實的意義。而這種為了教學而教學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鋼琴的發展,使得鋼琴的文化傳承性與創新性不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1]。而在鋼琴教學中對文化傳播的思考,正好讓人們能夠看到鋼琴教學中的弊端,進而結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并將中國特色的文化融入其中,才不至于使鋼琴教學在文化傳播中迷失了方向,失去文化傳播最初的目的。
(一)以平等的態度促進文化間的交流
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從來都是雙向互動的過程,若只是單向的文化傳播,便不能稱之為文化傳播。在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只有文化間的交流互動才能夠達成一種彼此間的共識,形成平等交流與平的對話的模式。所以,鋼琴教育過程中,要實現文化傳播,還需要以平等態度來對待中西文化差異,讓兩者間形成對話,進而達到融合發展的局面。若學生長期受到西方音樂思想的影響,就會在學生心中形成一種西方文化為主流思想的意識,若學生長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在外來文化面前,就會出現抵制心理。在對待文化交流與傳播面前,在兩種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有在文化傳播中,用平等的心態來對待不同的文化,才能夠形成兩種文化間的共榮發展,并將中國特色的音樂風格融入到鋼琴音樂中,形成一種良性文化互補的局面,增進兩種文化發展,在文化差異中尋得自身發展的價值,讓不同的風格在音樂認知中形成互補,以免在鋼琴教育中出現狹隘教學理念,阻礙文化的傳播。
(二)對音樂所處實際環境的考慮
在鋼琴教學的文化傳播中,不能僅僅只注重演奏技術的教學,而是要將鋼琴理論與時間教學進行結合,通過音樂文化來提升鋼琴內涵。通常來說,在社會文化背景下發展起來的藝術,都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征,且與文化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從鋼琴教學的本質看,其有著明顯的音樂文化特征,這種文化特征,沒有明顯的西方音樂形式的界定,若一味地用西方音樂的標準來對中國音樂進行衡量,只會導致狹隘主義的產生。因此,在鋼琴教育當中,需要結合所處實際環境,包括政治背景、經濟背景、文化背景等,對音樂內涵進行分析與理解,通過對音樂發展環境的了解,從音樂所處實際環境出發,分析鋼琴音樂在所處環境當中的文化脈絡,讓音樂與實際環境產生呼應與融合[2]。
(三)對鋼琴音樂文化內涵的透徹理解
在鋼琴教育中,要將鋼琴理解為一種音樂的文化,為鋼琴教育提供一個更大開闊的發展空間,以免鋼琴教育局限在技術層面上,阻礙了文化傳播的深入。在鋼琴音樂文化的引入中,要對音樂文化的內涵有深刻的理解,讓鋼琴的文化藝術性更能夠得到彰顯,對鋼琴音樂的文化精髓進行深入的挖掘,讓鋼琴的文化魅力更能夠深入人心,并符合當前中國的大眾審美[3]。音樂沒有地域之分,雖然中國傳統音樂有著自身獨特的特征,但不管是何種音樂形式,總有相同的地方。鋼琴教學者要善于在鋼琴與中國傳統音樂中找到兩者相似的地方,在發展鋼琴教學的同時,還要對中國傳統的樂器加強重視,對民族音樂形態有所了解,并掌握我國優秀民族音樂的精髓,通過兩種文化的融合,創造出富有中國特色的鋼琴音樂,讓鋼琴在中國得到本土化的發展。
在文化的融合與發展中,文化傳播實現了各地域間的文化交流與傳播。鋼琴這一西方的文化,從傳入中國之后,便在中國地區得到了融合發展。然而,由于人們思想觀念的偏差,及對文化傳播的內涵不夠了解,使得鋼琴教育在中國形成了一種單一的局面,不能與大眾文化形成良好的交融,進而導致主體與客體的紛爭。因此,在當前鋼琴教育中,需要對鋼琴教育中國的文化傳播進行反思,結合當前鋼琴教育的現狀,將民族音樂理念與鋼琴音樂文化形成融合,讓鋼琴融入到我國的總體文化之中,推動我國鋼琴文化的不斷發展,實現不同音樂形式的共融發展。
[1]史繼美.文化視域中的中國當代鋼琴教育[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01):141-144.
[2]雷霙.基于文化視域的中國當代鋼琴教育探析[J].音樂時空,2015(12):164.
[3]郭倩.基于文化視域中的當代鋼琴教育研究[J].音樂時空,2015(1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