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明
(河南省許昌市中共許昌市委黨校,河南 許昌 461000)
淺析音樂的心理調適功能在干部培訓中的運用
楊 明
(河南省許昌市中共許昌市委黨校,河南 許昌 461000)
本文將心理學與音樂教學相結合,并運用相關理論,分析了領導干部主要存在的心理壓力,并提出了在干部培訓中運用音樂的心理調適功能解決心理問題的途徑。在曲目選擇、開展培訓需求調查等方面,對干部培訓的音樂心理進行了課程設計。
音樂;心理調適;干部培訓
隨著黨校教育的逐漸豐富,音樂教學開始逐步走進各級黨校主體班的課堂。黨校主體班的培訓對象是各級單位的主要領導和后備有生力量、業務骨干。他們很多任職于公共部門,行使著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職責。這些職業特點決定了他們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比如在社會監督、輿論監督下產生的心理壓力;職務晉升及激烈的競爭帶來的職業發展壓力;另外,高強度的工作、身體亞健康帶來的職業倦怠以及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社交壓力都有可能帶來一些心理壓力。這些壓力來自四面八方,涉及到了精神、身體等多個方面,少數人能夠通過調節、把壓力轉換成動力,而更多的人在這種壓力下,心理上會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比如、煩躁、職業倦怠、焦慮、抑郁等等,而長期在這樣的情緒影響下工作、生活則會導致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正因如此,通過各種手段對學員進行心理疏導、減壓是十分必要的。
經研究表明,音樂可以通過特有的旋律、節奏來調節人體的各項機能,使人產生放松的各種現象,比如呼吸減緩、心跳減慢,肌肉電位下降等等。在這樣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釋放和控制不良情緒,對壓抑、煩躁的不良心態有很好的安撫效果。因此,音樂的心理調適功能在干部培訓中有著獨特的作用。
(一)職業壓力產生的壓抑感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要求領導干部掌握的新知識、新理論也越來越多。另外很多學員身處單位的要職,在承擔繁重的工作壓力的同時,還要接受社會監督、輿論的監督。在職業發展方面,還要面對激烈的職務晉升的競爭壓力。這些都不可避免地會給學員帶來一定的壓抑感。
(二)人際關系產生的焦慮感
當今社會是一個開放型的社會,領導干部除了要在單位完成好自己的職責之外,也需要廣泛的社會交往,需要面對處理好各種社會難題、需要扮演好各種社會角色。在工作中要扮演好上級、同級、下級等各種不同的職業角色;在生活中,要在親朋好友中完成好不同的社會角色。這些不同的角色,必然會產生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當這些人際關系產生沖突時,就很容易產生心理沖突,進而產生焦慮感。
近些年來,在干部培訓中,雖然把音樂課納入了教學計劃。但是,從整體上看,在培訓中注重的仍是政治理論的培養和業務能力的提高,干部的心理健康依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領導干部自身的健康意識也淡薄,對心理健康認識重視不夠。 中國正處在前所未有的社會轉型期,領導干部作為特殊的社會群體,其心理是否健康,對其執政能力以及社會和諧都有重要影響。所以,領導干部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醫學問題,更是執政能力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問題。因此提高領導干部的心理健康這方面的培訓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音樂的心理調適功能,是有效解決領導干部心理問題的途徑之一。
(一)音樂具有表達情感與描述意向的心理效能
西漢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繆稱訓》中寫道:“心哀而歌不樂,心樂而哭不哀”。德國詩人海涅也曾經說過“話語盡,音樂始”。 首先音樂是創作者內心情感世界的真情流露。當創作者的音樂經過歌唱家演奏家的二次詮釋以后被聽眾接受,又可以成為接受者的情感表達手段。不同的旋律、音調,表現的情緒則是大不相同,在我們聽到一首作品的時候,會立刻感受到作品的的情緒是悲哀或者是歡快的。這就是你所聽到的音樂旋律和你平時在生活中已熟悉的音調,在你腦海中聯系起來的結果。一般來說,旋律的去向是下行的,可以表現音樂中哭泣、悲傷、嘆息。如河北民歌《小白菜》,歌曲中每一小節都是下行旋律,哼唱中會感覺到它是悲痛的哭泣,即使沒有歌詞也會感受到這一旋律不是歡快的。
(二)音樂具有誘發和喚起欣賞者情緒體驗的心理效能
音樂可以喚起欣賞者的情緒體驗,并通過這種體驗而使其產生聯想,進而引發情感上的共鳴。例如芬蘭作曲家西貝柳斯的《芬蘭頌》,在第一樂段里,有兩個鮮明的主題形成對比,一個是由銅管樂器在低音區奏出的旋律,像是受到禁錮的原始力量和對自由強烈的渴望。隨后,木管樂器吹出有宗教氣質的主題,代表熱誠的禱告。這個音樂片段異常安詳,有種深及骨髓的溫和。在這兩種因素呈現之后,音樂的進行突然加快,人們很容易就感受到激烈緊張的戰爭環境。第二樂段用了芬蘭民間舞蹈的節奏和旋律,讓人們聯想到戰爭勝利后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在定音鼓漸漸停息之后,木管在寂靜之中親切溫暖的敞亮了如歌的旋律,這是一段無限深情的祖國頌歌,能夠讓聽眾深深地感動,可以激發人們最祖國的無限深情。
(三)音樂具有撫慰、宣泄與釋放情感的心理效能
優秀的音樂作品是欣賞者情感宣泄與釋放的出口,讓欣賞者在情感和心靈上獲得撫慰。音樂可以對郁結在心中的消極情緒進行疏導。當人們的心理受到傷害,受到消極情緒的困擾時,可以選擇與心情同步的音樂來進行疏導。例如:在心情低落的時候,可以選擇一首旋律緩慢,情緒憂傷的音樂作品,初聽時,心中的愁悶情緒會隨著音樂而加重,但是隨著旋律不斷的變化,心中的苦澀會逐漸地轉移到音樂中,通過旋律的流淌,憂傷和愁苦可以得到宣泄,這時候,情緒就可以得到緩和,心理也就可以得到撫慰。人們其實借助的是不帶感情色彩的音樂,把自己悲哀的情緒宣泄到情緒中,使之具備強烈的感情色彩,然后借助這段音樂,宣泄心中的哀傷情緒,釋放心中的負能量。
音樂的心理調適可以根據方法和形式分成欣賞法、渲染法等不同的幾種。其中音樂欣賞法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鑒于干部培訓短期、集中的特點,應該把課堂講授和平時欣賞結合起來。
使受訓對像養成良好的欣賞習慣,能夠在平時積極主動地運用這種方式解決自身出現的心理問題。
(一)在曲目的選擇上要有針對性
黨校在干部培訓中,學員不論是在學歷、年齡、生活歷程上都各有不同。因此,在曲目的選擇上也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學員的性格、愛好等選擇音樂,這樣音樂才能進入到學員的心靈之中,才能引起聆聽者在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在潛移默化之中調節聆聽者狀態的目的。
(二)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受訓者的培訓需求。
針對具體的培訓人員和班次,在制定教學計劃初始,就應該對學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問卷調查,了解學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缺什么訓什么”的原則,有針對行地對曲目進行選擇,合理恰當地安排課程。使學員在課堂現場就可以感受到音樂的心理調適功能所起到的作用,以便使他們養成在平時重視音樂的自我調節習慣。
[1]周海宏.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2]高天.音樂治療討論[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3]柳良.音樂欣賞學導論[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1.
[4]丁亞平.藝術文化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