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文化建設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和民族凝聚力、創新力、發展力的基礎。在全球化浪潮下,文化軟實力在國際競爭中正在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文化軟實力體現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等對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檔案,是人類文化的積淀,是人類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文化傳播的媒介。檔案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案文化不僅具有獨特的文化個性,而且涵蓋了社會的各類文化。
《河北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全面啟動檔案文化建設系統工程。突出檔案文化建設在檔案事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
檔案文化建設,是要把檔案轉化為各種形式的文化產品。通過檔案工作者對檔案進行篩選、加工、提煉、編纂,把檔案“原料”轉化加工為各種形式的檔案文化精品,讓更多的群眾受到熏陶、感化、教育、提高,從而發揮檔案存史育人的文化功能。如河北省檔案局(館)近年來舉辦的“銘記歷史圓夢中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河北檔案文獻展”“輝煌燕趙黨旗飄揚——河北黨史圖片檔案文獻展覽”“檔案河北黨旗飄揚——系列電視專題片”“鐵肩擔道義——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檔案文獻展”等。
檔案文化建設,是要為各種文化建設提供檔案服務。檔案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營養,各項文化建設都需要利用檔案,從檔案中獲得靈感、尋找素材、吸取智慧、強化形象。不僅各種文藝作品需要利用檔案,而且古城重建、古跡遺址恢復、文化設施的建設、大型文化活動的開展等都離不開檔案。如利用檔案創作的各類文學作品、影視劇等。
檔案文化建設,是要為文化建立檔案。把我們今天的各項文化建設、文化活動中形成的電子的、音像的、紙質的等各種載體、各種內容的、對后人有參考價值的東西留存起來,為我們今天這個偉大的時代“立此存照”;把即將消失的老房子、老村莊、老街道、老城市、老工藝、老產品、老風俗、老故事、老藝術、老風景、老人物等等記錄下來,使它們能夠傳之后世,為我們的后代留下文化之根,為全民族留下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為全人類留下一批珍貴的歷史記憶。如近期河北省檔案局組織的雄安新區系列攝影活動等。
檔案文化建設,是要建設我們檔案系統的行業文化。 通過各種形式的歌詠比賽、知識比賽、書法攝影比賽、影視作品等形式,宣傳檔案工作的意義、成績、知識,宣傳檔案工作者的事跡、精神等,用檔案系統的行業文化凝聚檔案工作者的共識,鼓舞檔案工作者的斗志,提高全社會的檔案意識、文明意識,在全社會發揚光大檔案工作者甘于平凡,創造非凡的無私奉獻精神。
本期《歷史記憶》《學術園地》《問題探討》《心海導航》等欄目刊登的文章,對近年來河北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文化交流進行了梳理;對滿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開發、利用和檔案文化產品的傳播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對中國人的檔案文化觀的演變進行了考證;對高校檔案文化建設進行了新的思考;對檔案文化創新問題進行了思辨。這些文章對于我們進行檔案文化建設都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繼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