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東鵬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3
我國探望權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靳東鵬*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3
近年來,我國有關探望權糾紛日益增多,“兒童最大利益原則”未在探望權立法中予以明確,探望權法律關系的權利與義務范圍界定不明確,探望權主體過于狹窄,探望權糾紛強制執行困難等問題一一凸現出來。探望權制度的缺陷嚴重損害了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權益,完善我國探望權制度十分迫切。針對我國探望權制度的立法缺陷,提出確立“子女最佳利益原則”的指導思想;明確界定探望權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范圍;拓寬探望權的主體范圍;明確探望權的行使方式、中止與恢復條件,強化法院在探望權恢復中的作用;通過促成和解解決探望權糾紛,健全強制執行措施,確立探望權侵權之訴等一系列建議,對完善我國現行探望權制度,保護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探望權糾紛解決提供法律保障和家庭和睦、社會穩定都有積極的意義。
子女本位;探望義務;探望主體;探望糾紛
我國《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了探望權制度,但近年來有關的探望糾紛愈發嚴重。目前我國探望權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兒童最大利益原則”未在探望權立法中予以明確
2.探望權法律關系的權利與義務范圍界定不明確
3.探望權主體過于狹窄
4.探望權行使、中止與恢復規定過于簡單
5.探望權的強制執行缺乏可操作性
針對我國探望權制度的立法缺陷,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確立子女最大利益原則”的指導思想
我國的探望權制度仍是基于親權的思維建立起來的,強調維護父母的權利,從父母的角度出發制定有關探望權的法律,而不是從未成年子女的角度出發來維護孩子的最佳利益。我國的探望權制度立法應“確立子女最大利益”的指導思想,將“子女最大利益”的指導思想貫徹于探望權制度的各項規定之中。確立“兒童最大利益原則”,以維護兒童合法權利的角度為根本出發點。
(二)明確界定探望權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范圍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清楚地規定了探望權法律關系既是雙方當事人享有的權利,也是強制履行的義務。例如在我國臺灣地區探望權被稱之為“會面交往”而不是“會面交往權”。以上這明確反映了父母與子女之間探望關系的義務屬性,因此我國應該及時明確探望權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范圍,將其呈現于法律之中。
首先,我國探望權制度應該明確探望權是權利義務的統一體。其次,探望權法律關系的權利與義務的具體內容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享有探望權的權利人的權利與義務;另一個則是義務人的權利與義務。享有探望權的權利人的權利內容具體包括:一是見面交往權。二是知情權。三是教導權。四是變更權。探望權利人行使自己的權利,探望義務人也應履行自己的義務,探望權義務人的義務主要包括:首先,一方不得離間子女與對方的關系,造成子女拒絕對方的探望的結果;其次,一方應該為對方探望子女提供便利且舒適的探望環境和條件,確保探望方能夠順利的對子女完成探望;最后,一方不得拒絕另一方的探望請求。
(三)拓寬探望權的主體范圍
世界上許多國家,在有關探望權主體范圍的問題上規定都比較合理,例如將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有關的第三人等其他對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發展有益的探望主體,都納入到了探望權主體范圍之中。最重要的賦予了兒童的探望權利,使未成年子女享受到主動選擇探望彼此的權利。鑒于此,我國的探望權制度應當拓寬探望權主體的范圍。將未成年子女和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納入到探望權主體的范圍之中。拓寬探望權主體的范圍,才能讓未成年子女享受到探望彼此的權利,享受在一起成長的樂趣,才能讓老人們不受相思之苦的折磨,給老年人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四)明確探望權的行使方式、中止與恢復條件,強化法院在探望權恢復中的作用
在探望權的行使方式問題上,國際上基本以雙方當事人協商為主,而將法院的判決作為輔助的方式,并且要兼顧子女、父母以及其他近親屬的意愿和利益。而各國在探望權中止事由方面的規定都比較細化,且充分發揮了法院在探望權恢復中的作用。因此,首先建議我國將探望方式分為正向式探望、反向式探望、外向式探望和自由式探望四種。其次,明確且細化探望時間,可以分為三種:短期、長期和不定期。另外,在探望權的實現手段上,可以是進行見面、互相電話、網絡聊天等等。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征詢有關子女的意見,尊重未成年子女的個人意愿。
關于探望權的中止,筆者建議將探望權中止的條件及事由進一步具體細化,對探望權中止執行的條件采用列舉的方式。
(五)通過促成和解解決探望權糾紛,健全強制執行措施,確立探望權侵權之訴
首先,在處理探望權糾紛時,運用強制執行措施應該適時、適度,人民法院應當主要以促成雙方當事人和解為指導目標。具體來說可以視情節的輕重,對阻礙探望權進行的有關責任人采取罰金或者拘留等強制措施;如果情節特別嚴重,構成犯罪的,則可以變更撫養權或者以拒絕履行生效的法律文書罪追究有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其次,要充分調動社會積極力量參與強制執行,對具有協助義務的單位和個人作進一步的明確細化規定。
綜上所述,針對我國探望權制度立法缺陷,應盡快修改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將維護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放在探望權制度立法的核心地位。根據我國國情和借鑒世界各國先進立法的基礎上,應盡快將“子女最佳利益原則”的指導思想貫徹于我國探望權制度之中;進一步的明確界定探望權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范圍。進一步的拓寬探望權的主體范圍,賦予未成年子女的探望權利,并且將祖父母、外祖父母納入到探望權的主體范圍之中;另外要明確探望權的行使方式,對探望權中止執行的條件采用列舉的方式,明確且細化探望權恢復的標準,并且強化法院在探望權恢復中的作用;在處理探望權糾紛時,注重運用調解和平解決的方式,健全強制執行措施,并確立探望權侵權之訴。
[1]向巍.探望權制度的反思[J].法制與社會,2013(4):54-55.
[2]丁美君.探望權制度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2.
[3]廖月安.探望權司法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南省道縣人民法院,2013.
[4]呂虹.試論我國探望權制度及其完善[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2.
[5]劉成思.我國探望權制度的不足與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3(6):34-35.
靳東鵬(1990-),男,漢族,河北廊坊人,齊魯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D
A
1006-0049-(2017)24-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