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森
南寧學院,廣西 南寧 530200
?
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困境與對策研究*
李 森*
南寧學院,廣西 南寧 530200
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是廣西高校進行政治信仰教育的重要受眾群體,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面臨著諸多困境。因此,為了使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更好地適應和融入大學生活,應不斷加強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發揮廣西少數民族良俗的政治信仰教育功能。
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困境與對策
由于廣西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政治信仰教育水平直接關系到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及民族團結事業的發展。在廣西所有高校中,少數民族大學生占據很大比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面臨著諸多困境,對政治信仰教育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一)價值觀的多樣化對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政治信仰造成沖擊
少數民族群體長期共同生產和生活,并受長期的歷史環境和自然環境影響,形成了其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少數民族價值觀體系,是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凝結。少數民族傳統價值理念長期以來保持穩定,一方面體現了傳統社會中宗族、宗法及宗教等文化核心的重要理念;另一方面,又體現出了其獨具體色的民族氣息、性格及心理特征,由此,產生了不同民族的藝術和民俗表現形態。隨著經濟及信息全球化浪潮的進一步發展,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信息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這就導致了多種價值觀念并存的現狀,而多元價值觀結構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政治信仰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中國南疆,區內有壯、苗、侗、仫佬、毛南、回、京、瑤、彝、水、仡佬等11個少數民族,人口比例為全區的38%,為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在廣西,不同民族的傳統習俗各具特色。廣西少數民族聚居區主要分布在百色、河池、柳州及崇左等地的偏遠山區,交通條件比較落后,因此也影響了當地與外界的交流,建國前,這些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很少與外界溝通。在相對封閉的條件下,這些少數民族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價值觀念,可以直接影響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政治信仰。通過對南寧學院、廣西大學、曲阜師范大學、棗莊學院等高校的訪談和調查,我們發現,由于廣西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長期受到自然災害及宗教、宗法的影響,很多地方思想比較落后,再加上大量的封建思想參與,使得有神論的價值觀念長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效果及他們的價值理念和價值取向。在主要針對南寧學院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訪談和調查中,我們發現他們在面對本民族傳統文化和西方價值理念的沖突時,往往處于迷茫的狀態。改革開放后,廣西不斷加快推進對外開放的步伐,外來文化、西方價值觀念隨之充斥進來,這就造成了各種文化相互激蕩,及西方敵對勢力借機滲透的局面,各種價值理念及少數民族價值傳統并存,影響著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政治信仰。
(二)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缺乏內容針對性
政治信仰教育是一項培養健全人格及高尚信仰的事業,政治信仰教育是整個政治信仰教育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是政治信仰工作任務和目的的具體化。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政治信仰教育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及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本的價值體系基礎,同時又包含各方面的多項具體內容。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接受政治信仰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和漢族大學生一樣,主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及相對應的實踐課堂活動等,其政治信仰和價值理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總體實效性還有待進步。通過對南寧學院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調查,我們發現,有些少數民族大學生存在著集體觀念意識薄弱、適應融入性不強、心理素質差等現象。但是目前,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內容還比較缺乏根據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殊性而制定的可行性方案。普遍存在的漢族學生及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一刀切”的方法導致了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針對性不強的局面。
(三)政治信仰教育工作者的能力素質需進一步提高
廣西地處西南邊陲,經濟和教育相對比較落后,高校中肩負政治信仰教育的工作者能力素質還較為薄弱。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存在著業務素質不夠強,知識體系不夠豐富,教學能力水平較低,責任心不強及積極性不夠等現象。而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中也存在著政治信仰教育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不強,不了解少數民族大學生價值觀實際,缺乏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針對性的思想和行動認識的情況。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實效性造成了影響。
(一)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教育
廣西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大多處于偏遠山區,信息及生活相對閉塞,與其他民族的交流與融合的機會較少,因此形成了自身的哲學思維。部分少數民族聚居地方還存在著圖騰和自然崇拜,對成長于這個環境和氛圍中的少數民族大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與中國東部發達地區的大學生相比,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受到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教育水平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整體上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把握能力較低,缺乏聯系、發展、矛盾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這也導致了一些少數民族大學生看問題時容易絕對化和片面化。因此,要不斷加強對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逐步消除自然崇拜及有神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的影響,從而不斷夯實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基礎。
(二)加強政治信仰教育內容的針對性
一是要不斷加強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適應性教育。由于廣西少數民族大學生主要來自偏遠落后的地區,對城市大學校園生活難免出現一時的不適應。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價值理念、飲食習慣、語言、性格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他們往往不能很好的適應并融入到大學生活,無法短時期內與其他民族的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政治信仰教育要充分重視對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適應性教育,包括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專門開設相關適應大學生活的課程、講座及對家庭困難學生進行積極的補助等。
二是要開展具有廣西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近年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在全國高校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形式、方法、平臺、空間也在不斷創新和拓展。然而,充分挖掘和利用紅色資源成為了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拓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和空間。廣西要充分利用自身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百色起義精神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利用其在歷史上已經形成的特定的文化內涵,積累的文化底蘊,拓展了的價值深度,通過立足課堂、增加支持、加強宣傳,創新方法、創新形式,不斷克服紅色資源融入過程中的困難和難題,增強紅色資源利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實效,不斷激發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
三是積極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增強民族認同感。各民族大團結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一般來講,高校在大學生入校之后應開展不同形式的民族團結教育,具體到廣西來說,應該針對廣西區內12個民族進行民族團結的專題教育。要讓每一個民族的大學生都認識到,自己就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對本民族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與歸屬感。要通過教育和引導的方式,增強不容少數民族間的交流與溝通,讓他們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增強彼此的互信,樹立正確的民族觀。
(三)充分發揮少數民族良俗的政治信仰教育功能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是這個民族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形態的集中反映,是在自然條件下,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而形成的,對維護本民族群體穩定及教育族人有著重要的意義。正如著名的民俗學家鐘敬問所言:“民間風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群眾創造的,是一種傳承的生活文化。而這種文化風俗一旦形成,就成為規范人們心里、行為、語言、習慣的基本力量?!眰鹘y風俗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既可以調節人與自然的關系,也可以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啟迪人民的思想,引導人民的價值理念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各民族的傳統習俗及價值理念集中表現為少數民族傳統的歌曲、舞蹈、節日等形式。健康、積極的傳統民族可以規范民眾行為、啟迪思想、引導道德模式、提升人的修養等重要功能。因此,必須積極開發并大力保護少數民族的優秀傳統習俗,將優秀傳統習俗融入到課堂及社會實踐之中,從而不斷激發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對本民族及中華民族的熱愛,提升他們的責任感,引導其政治信仰健康發展。
(四)加強政治信仰教育隊伍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文)明確指出,“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證。”廣大思想政治從業者,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等都肩負著政治信仰教育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因此,廣大政治信仰教育從業人員必須認真履行政治信仰教育職責,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既做到統籌兼顧,同時又充分認識和尊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特點,深入實際,提升教育效果。同時,學校有關部門也應盡力為政治信仰教育隊伍提供充足的經費及培訓保障,不斷提升政治信仰教育隊伍的專業知識能力和修養素質,從而在最大程度上解決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面臨的困境。
[1]魏寒冰.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J].前沿,2013-1-15.
[2]劉朋.當代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問題研究[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5-2-28.
[3]張震聲.廣西老、少、邊、山窮地區經濟開發的回顧與展望[J].廣西民族研究,1986(4).
[4]王力峰.百色市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5(10).
[5]張文.紅色教育在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作用[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6]肖靈.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J].江蘇高教,2013(1).
[7]何森林.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策略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9).
*課題級別:校級,南寧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科研項目,課題名稱: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以南寧學院為例(編號:2016XJSZ05)。
李森(1989-),男,漢族,南寧學院思政部,專職教師,助教,研究方向:中共黨史與黨建。
G
A
1006-0049-(2017)11-0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