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天懿
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
小周后的綻放與隕落
——試析古代文學美女形象塑造中的男性立場
廖天懿*
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小周后(公元950年-公元978年),南唐司徒周宗次女,周娥皇(大周后)之妹。開寶元年(公元968年)立為國后。南唐亡國后,隨后主被俘入北宋京師(今開封)。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后主死于汴京,小周后不久亦與世長辭。據史書記載,小周后容貌美麗,神采端靜,頗有文才,深受后主寵愛。本文將著重從后主所作有關小周后的詞作中分析小周后這一絕世美人形象在塑造上所體現的男性立場。
古代文學;美女形象;塑造
小周后短暫的一生經歷了大起大落。初時,因其姊大周后病重入宮探望而得到后主青睞,一朝平步青云繼任為后,后主亦曾寫下《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來細繪小周后惹人憐愛之姿。南唐亡后,小周后隨后主被押解北上汴京,在宋宮遭到太宗趙光義的“強幸”。小周后為夫君之安危而忍辱負重,后主在自己四十二歲誕辰的七夕之夜寫下千古絕唱《虞美人》,一抒自己與小周后的滿腔悲憤,最終招來殺身之禍,小周后不久后亦隨后主而去。
小周后在家姊大周后病重之際入宮陪伴,其時小周后年方十八,出落得比其姊更加驚為天人。后主李煜可謂是對小周后一見傾心,于是二人發展起了地下戀情。既然是地下戀情,他們自然是害怕被別人發現的,小周后這種擔心害怕尤甚。于是在某個月黑之夜,還有些許薄霧為二人提供方便,小周后偷溜出來,在花園里與情郎李煜相約。李煜遠遠看見小周后猶如一只受驚的小鹿,心中憐愛之意更是翻涌,故在幽會后寫下這樣一闋《菩薩蠻》,將小周后的小女兒情態描繪得淋漓盡致。
這是一首很是艷麗的詞。第一句以深夜作為時間背景,月光不甚明亮,還有薄霧籠罩著,小心翼翼赴約的女主角得到了天時的眷顧,暗影中的明艷花朵象征著少女的嬌媚和青春。女主角稱男主角為“郎”,說明她早已芳心暗許。但今夜的主動赴約,卻怕也曾是多次猶疑。接下來本該繼續幽會場面,作者卻進行了一個顛倒:他把女主角前來和離去這兩個畫面糅捏在一起,同樣歸在上闕,因為它們描摹的都是女主角的單獨行動。女主角是何等的慌張,甚至來不及著鞋,光著玉足便跑。鞋子還提在手上。這個畫面艷情,卻生動傳神,頗顯情致。而于女主角,上闕是這等行為,下闕是那般心態。一方面因做了錯事,害怕,害羞;另一方面又因幽會成功,激動,滿足。
下闕描寫男女主角見面的過程,更為生動精彩:“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女主角來到約定好的地方——畫堂南畔,一瞧見等待她的男主角,便飛撲過去,以身相偎依,輕輕顫抖著,享受著來之不易的幸福。在這里詞人用“一向”和“顫”來描摹女主角的情態,實乃暴露至極,極度狎昵。最后兩句描摹女主角的語言,更加寫實:“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你恣意地憐愛我吧,我只珍惜這幸福的一刻!女主角這般毫無忌諱地吐露真心,著實讓人無限銷魂。恐怕只有李后主的筆,才能把本人的風流韻事再現得如此淋漓盡致。
后主這首描繪小周后的詞,雖其本意不在于感人,卻頗能動人情思,可以謂是“專作情語而絕妙”。不過如此內容,與《詩經》、《漢樂府》等五代詩詞中對婦女熱烈坦率的愛情、反叛堅定的性格展示的那些名著不可同日而語。故在反映美女形象上,后主從男性的立場上,稍有輕薄之嫌。
小周后隨李煜降宋后被封為鄭國夫人,表面上受到宋人的優待,卻不料宋太宗趙光義早已覬覦小周后的美貌,假皇后之諭,將其騙入內宮,強行臨幸之,更命宮廷畫師將這一幕詳實記錄下來,名曰《熙陵幸小周后圖》。
元代文人馮海粟看到這幅慘不忍睹的一幅“寫生”畫后,憤然題詩曰:“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沖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對于這幅畫作,明代文人姚士麟的《見只編》說,這幅畫上:“后戴花冠,兩足穿紅襪,襪僅至半脛耳。裸身憑五侍女,兩人承腋,兩人承股,一人擁背后,身在空際。太宗以身當后。后閉目轉頭,以手拒太宗頰。”明代沈德符的《萬歷野獲篇·果報·勝國之女致禍》一書也有這樣的描寫:“太宗頭戴幞頭,面黔色而體肥,器具甚偉;周后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作蹙額不能勝之狀。蓋后為周宗幼女,即野史所云:每從諸夫人入禁中,輒留數日不出,其出時必詈辱后主,后主宛轉避之。”
公元978年七夕,恰是后主四十二歲誕辰。回想時舊時金陵的繁華,再到此時開封的凄涼,后主悲從中來,寫下千古絕唱《虞美人》,小周后吟唱,后主笛和之。這一幕被監視的人回稟給太宗,引來了太宗的勃然大怒,于是后主被賜毒酒,一生就此了結。
小周后隨后主而去,只留下一個流傳千古、人人憐愛的悲情紅顏形象。
廖天懿(1995-),四川德陽人,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I
A
1006-0049-(2017)11-02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