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媚
經典文學閱讀和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相融合研究
鄭小媚*
黃河科技學院,河南 鄭州 450063
國內外,學者們對文學的功能早就有了認識和肯定,學者們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調節功能、育人功能、社會性功能等。而到目前為止,把文學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結合起來研究的方面卻還很薄弱。而本課題研究正是對經典文學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教育的可行性及方式方法進行了研究,目的是使二者的功能相互助力,相得益彰。
經典文學;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融合
本文立足于高校對于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豐富和深化大學通識教育內涵,高等學校文化建設的迫切需要,及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和創新人才培養特色等諸多方面的需要,研究經典文學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在妙趣橫生中、春風化雨中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以達到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綜合素質的目的。
思想道德是一個多要素的綜合系統,它包含知、情、意、行幾方面。針對目前大學生思想道德、心智和人格等的引導和塑造的重任,僅靠老師苦口婆心的說教,非常乏力。而對于經典文學,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的錢理群提出過一個概念:“作為民族精神源泉的經典”。文學是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福克納領諾貝爾獎時說:說到底,藝術的力量是道德力量(木心,陳丹青,2013)。巴金說通過讀文學經典,你“變得更好”了,魯迅提倡青年“讀名作,讀經典”。堵軍(2004)認為文學形象是生活道路上的路標和終生效仿的榜樣。
目前,思想政治課是用抽象的理論對學生進行直接地灌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距甚遠,不能真正地滲透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中,而文學作品則是以一種具體生動的文學人物形象潛移默化中影響教育學生。如何能運用經典文學形象賦予思想政治課的理論生命活力,打破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的沉悶乏力,枯燥乏味的教學現狀,以不同的經典文學形象為大學生詮釋正確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為大學生撥開人生旅途的迷霧,適時給予心理引導,從而使思政課成為大學生心馳神往的殿堂是本項目研究的重點。與此同時,文學作品的價值也得到了更深入的挖掘和利用,最終達到文學和思政教育效果雙創的目的。
如何把經典閱讀和大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有機融合,無縫銜接呢?首先,經典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一個個經典文學形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引導,使他們更能身臨其境,隨著對文學故事的深入了解,對文學人物精神品質的理解認同,老師更容易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適時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導,并且更易獲得學生的同理心;
思政課堂上,教師結合經典閱讀中的文學案例解讀,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想象政治理論課變得妙趣橫生,充滿了人文氣息,老師通過創新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如利用文學形象設置生動、緊扣主題的導入環節,設計多樣化的課堂互動形式,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劇演欣賞等適時教育引導學生。同樣,其他專業課堂上,教師也可以根據相關語境,適當介入經典閱讀中的文學形象或案例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引導。
在輔導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輔導員同樣也可以結合經典閱讀中的典型案例引導教育學生,更形象更有說服力。
在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效利用經典閱讀中不同的文學形象詮釋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論,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得以有效傳承。
引導正確的政治方向:以經典文學愛國人物形象的剖析,恰當地采取釋疑解惑、循循善誘的方式,幫助他們認同正確的價值標準、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
培養健康的人格:以文學作品中的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剖析人性的復雜性,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世界觀和人生觀,以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優良的品性。
汲取為人處世的哲學:以文學作品中人物的處世之道,感悟悲劇或戲劇中傳達的人生哲理,使學生得到啟迪,受到啟發;
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對于無力承受突如其來的生活、情感或學業上的重大變故的學生,通過勵志的文學形象來激勵其正確看待困難,順利過渡情緒,幫其重建心理健康。
要達到經典文學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不僅需要普及大學生經典文學欣賞,還要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學分析和政治理論講解的綜合素養,如對思政課教師和經典閱讀課教師進行培訓,提高老師如何以文學形象為載體,聲情并茂的達到文學欣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雙重目的;同時鼓勵師生多欣賞經典作品、影視,觀看或表演經典文學作品劇作等,打牢一定的文學基石,能自覺結合思想政治教育汲取其中的精華。從而使得大學生可以輕松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健康的人格,把握好為人處事原則。與此同時,有助于提高校園文化氛圍,并使經典文學的價值也得到了更深入的挖掘和利用,得以最大程度地傳承并升華,最終達到文學和思政教育效果雙創的目的。
[1]堵軍.一百個文學形象[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4.
[2]梅維恒.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M].新星出版社,2016-6-1.
[3]陳萬柏,著.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4]韋劍平.試論思想政治教育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借鑒[J].探索,1998(2).
[5]錢理群,楊慶祥.“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和80年代的現代文學研究[J].上海文化,2009(01):112-127.
[6]約克多·雨果,杜蕾.世界文學經典文庫(青少版)悲慘世界[J].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05-01.
[7]嚴家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1.
[8]朱景林.思想政治教育物質載體倫[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9]劉玉白.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新研究[D].安徽大學,2014.
鄭小媚,女,河南駐馬店人,碩士,黃河科技學院,講師。
G
A
1006-0049-(2017)22-0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