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豫
微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支部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李吉豫*
揚州大學醫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1
互聯網技術的革新、“互聯網+”模式的滲透,使得各類依托互聯網的微產物層出不窮,微博、微信等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高校學生支部黨建工作面臨著新的更大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微時代背景下更加有效的開展學生支部黨建工作,提高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已經成為高校學生支部亟需解決的問題。本研究立足高校學生支部黨建工作的現狀和重要性,聚焦微時代大背景,分析學生支部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工作對策。
微時代;學生支部;黨建工作
“微時代”指以微載體為媒介開展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交流的新興網絡時代,具有傳播范圍廣、信息傳遞瞬時性、內容豐富性等特征[1]。微時代信息傳遞的瞬時性和大眾性,給大學生提供了多元的思想,充分發揮微時代背景在學生支部黨建工作、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工作中的優勢,借助微載體搭建高校學生支部黨建工作新路徑、探索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工作新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一)學生支部黨建工作的形勢
高校學生黨支部應該充分利用微時代給支部黨建工作帶來的機遇,適應新形勢下的新任務和新技術,改進傳統工作方法,創新和改進學生支部黨建工作的形式和著力點,團結并帶動大學生團體,不斷為學生支部黨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微時代也給學生支部黨建工作帶來一系列的挑戰,使學生支部黨建工作面臨新問題,學生支部黨建工作需不斷改進以增強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二)學生支部黨建工作的重要性
學生支部黨建工作肩負著為黨組織注入優質新鮮血液的重要使命,加強學生支部黨建工作,將大大推動黨支部自身的發展,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促進高校學生的健康成長,加快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早日實現[2]。因此,必須要強化學生支部的黨建工作,堅定學生黨員政治立場,發揮學生黨員模范作用,促進“接班人”的健康成長。
(一)黨性教育者教育理念與微時代不相適應
微時代的到來拓寬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增加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便利性,使大學生可以通過微載體獲取到傳統黨課上所能學習到的所有知識,從某種程度上講,學生黨員的眼界和思想可能已經超過了黨性教育者的水平[3]。一些黨性教育者并未適應微時代的變化,因此很難發揮教育者的作用,降低了黨性教育的實效性。
(二)微載體在學生支部黨建工作中的優勢發揮不夠明顯
微時代的背景下,大學生更愿意通過微載體進行黨性教育學習、黨支部成員的交流和溝通,但目前高校學生支部黨建工作仍舊以上黨課,聽報告為主,鮮少利用微載體開展線上主題交流或者黨日活動。此外,也有部分高校借助網絡信息技術開展學生黨建工作,但沒有很好地把握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學生支部的特殊性,并沒有起到較好的效果。
(三)校園微環境對學生黨員監管不到位
微時代的到來給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但一些高校缺少對校園網絡的監管,微載體變成網友表達極端思想,發泄不滿情緒的地方,隨著微商的席卷,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微載體都開始充斥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影子,言論的混雜很容易動搖學生黨員的信念,影響學生黨員的思想。另外,學生黨員沉迷網絡也會影響其學習。
(一)優化高校黨性教育者教育理念
高校黨性教育工作者應秉持以德為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黨員規范使用微載體,堅守道德原則,不利用微載體損害他人利益,破壞集體榮譽;尊重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教學相長,加強黨性教育中的互動性,調動學生黨員的學習積極性;將個性化的教育理念與微載體相融合,借助微載體的發表、轉發等功能引導學生黨員養成良好的品德,推動紅色文化的微傳播。
(二)利用微載體創新黨建工作方法
在保留優秀傳統工作方法的同時,高校學生黨支部應加強微黨課、微黨支部等微化教育,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提高黨建工作實效性;利用微載體加強與學生黨員的交流,規范學生黨員微生活[4];建立線上主題交流平臺,針對熱點問題進行探討;借助微平臺,開展線上黨日活動,定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幫助學生黨員及時糾正缺點,戒驕戒躁;構建微黨支部,分享、指導學生黨員及時學習最新的理論知識或會議精神,將實踐教育與微教育相結合,增強組織活力。
(三)引導學生黨員科學利用微載體提高自身黨性修養
引導學生黨員科學開展微生活,不在微載體上說不該說的話,做不該做的事;引導學生科學使用微載體,充分利用微載體查閱資料,避免沉迷于微載體社交或娛樂;培養學生黨員辨別是非的能力,分辨微載體中的信息,明辨是非,發揚優良的黨員作風;引導學生黨員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借助微載體強化自身理論修養,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爭做學生黨員模范[5]。
(四)培養學生黨員“微典型”“微領袖”
在高校學生黨支部中塑造一批政治立場堅定的學生黨員“微典型”“微領袖”,以其在微載體中的標兵作用,引領其他學生黨員甚至普通同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其高素質發揮管理作用,監督其他學生黨員在微載體中的言行,構建和諧校園微環境。通過培養“微典型”“微領袖”,攻占為陣地,構建微教育環境,永葆學生支部健康青春的活力。
綜上所述,高校學生黨支部必須重視微時代背景下的黨建工作,使高校學生支部黨建工作能夠真正地貼近學生實際、體現時代特征,從而無“微”不至,潛移默化的引領大學生思想建設,提高黨建工作實效性。
[1]周琪,羅川.“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面臨的挑戰及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14.
[2]趙靜.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交際,2016(6).
[3]盧尚月.“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也價值觀培育[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5.
[4]荊蕙蘭,林木.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山東工會論壇,2016.
[5]吳宇,徐智.“微博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多維互動模式構建研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
李吉豫(1992-),女,江蘇揚州人,碩士研究生,揚州大學醫學院,助教,輔導員,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黨建工作。
D267.6;G
A
1006-0049-(2017)22-01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