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瑩
公共選修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路徑研究
王瑩瑩*
大連財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公共選修課是現如今高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高校拓展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外的課程,且面對全校開放可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公共選修課在現如今高校課程中有內容多、涉及廣、師資力量匱乏等諸多問題。所以改革現如今的狀況迫在眉睫,從優化選課機制、合理分配教學資源、改善教學形式、加強選修課的結業考察等方面進行改善。
公共選修課;教學方法;教育改革
公共選修課,是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成果,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面對問題的各項技能,強化個性提高素質,拓寬就業渠道等。就此,很多高校大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公共選修課程,其確實起到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學習專業選修課發展與完善起來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課程設置廣泛但缺乏針對性、師資力量投入少、學科交叉性的深度廣度不夠、師生不重視等。在重點高校有較好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在體育,藝術方面的課程切實可行,開展公共選修課的改革,有益于提高學生素質,為社會提供更多優質性復合人才,增強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科技知識、提高創造力等。
公共選修課是為了達到通識教育的目的。公共選修課既然作為一個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它應該有針對性又具有自身的獨立性。從各大高校的課程設置來看,公共選修課的門類很多,所涉及的學科范圍也很廣泛,基本上滿足了學生在選課方面的需求。但是公共選修課并沒有進行系統改革,教學和管理方面缺乏實踐,教授課程的方式單一,學生沒有參與性,公共選修課的質量也在下降,并達不到一定的教學成效。教師的教學內容過度的依賴于自身講解,缺乏教學技巧,忽視學生的需要,教學內容缺乏創新和個性,且缺乏融入現代課程的教學手法進行有選擇的教學。公共課的課時較短,教學負荷小,缺乏會及時的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所以有效的,針對性地提出公共選修課存在的問題,才能有效的培養人才。這不僅僅關系到學校的教學質量,也關系到學生的就業前途。就此來說,公共選修課改革的意義重大。
公共選修課的領域從基礎的理論知識到實踐技巧方面都有涉獵,因此教學內容我們要根據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和教學計劃來進行制定。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模式單一固定,應該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思想,做到課程“深”和“廣”的結合,而不是將選修課變成科普講座或者大雜燴的形式傳授。在設立新的選修課時,新的選修課開設主要是通過高校教師的申報,這對于教師的績效考核和職位評定掛鉤,這就導致有一些選修課的開設有很大的隨意性,連續性等。公共選修課的開設應該有滿足必修課的不足而開設,學校可應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統計學生對新學科的興趣程度,減少現在選修課出勤率低,明確學生應該掌握的專業知識。在開始選課時,應通過選課指南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專業需要、自我發展方面需求、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方面進行課程選擇。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應該在課程教學的同時大膽靈活的應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做到有效探索的實驗教學。有效的針對性的改善公共選修課存在的問題,才能做到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
在公共課選擇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為了修滿學分,一小部分是為了滿足自己興趣愛好,極少數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質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所以在選課時大部分學生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對于一些學分容易的學科將常處于爆滿狀態,這對于一些真正需要的學生選課選不上,而真正與自己學科延拓的課程選擇的學生寥寥無幾。這樣就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公共課的選擇上大多數高校將公共選修課和學分相掛鉤,甚至要求學生在高校期間必須修滿公共選修課的門數或者學分,雖然學分制初衷是為了讓學生有選擇余地,促進個性發展提高綜合素質。但是出現這種現狀,應該及時在相應的專業降低一些專業性低學科的學分或者增加這類選擇門數,誘導學生選擇專業知識較強的學科。高校學生在選擇公共選修課方面應該有自己自主意識的選擇,并不是盲目跟風。
在公共選修課的考察方面,考試是作為衡量高校學生在選修課的學習的主要依據和途徑。這種考試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約束和監督的作用。通過對高校學生在公共選修課上的態度調查,每次都認真聽講的學生只占少數,大多數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事情做,一小部分學生在平時基本不到課只是在考試時參加。由于公共選修課課時短,授課內容不全面,高校教師在課程的考核方面缺乏嚴謹性合規范性,在一些專業性強的課程進行隨堂考,非工科類的公共選修課用寫論文的方式結課,而且大多都是在課外時間完成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相互抄襲現象嚴重更有甚者從網上直接下載,這對于一些平常沒有認真聽課想要混學分的學生來說,失去了公共選修課所帶來的意義,增加了這些學生投機取巧的心理,對平時認真上課的學生也不公平。導致了一些學生對結課考試上的不重視,影響學生平時課程學習的態度。所以改善對公共選修課的考察方式,規范嚴謹考試時間和內容,盡量的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轉變學生對公共選修課的態度。
現代社會處于一個信息量爆炸時代,社會需要有全面發展,綜合能力強的人才,所以高校在培養人才時要多方面全方位的拓展,不斷地更新,適應社會的需求。在公共選修課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上,各高校應該引起重視,更好的規范公共選修課的教學質量的管理,選用課程知識儲備經驗豐富的教師,從實際上提高公共選修課的教學質量,用多樣教學的方法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培養更高效的復合型人才。
[1]池其軍.淺析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方式改革與實踐[J].科技展望,2016,26(31).
[2]方文.對高校公共選修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5(4):311-315.
[3]楊希祥,鄭偉.高等院校本科生公共選修課教學改革探索[J].大學教育,2016(11).
[4]冶建明."園林藝術"公共選修課教學改革探析[J].科教文匯,2017(9):64-65.
王瑩瑩(1980-),女,遼寧沈陽人,大學學歷,大連財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動漫藝術品產業化研發。
G
A
1006-0049-(2017)22-02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