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梅 楊子昌
滄州師范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1
初中化學知識的生活化教學
周立梅 楊子昌
滄州師范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1
新課標中處處體現化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綜述了通過化學生活化知識教學方法的探討,利用化學與生活、生產、科學等之間的密切關系,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其學習的能力,同時培養其進行科學探究的作風精神,提高其科學素養。
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知識教學;教學方法
離開生活的教育,只是紙上談兵,并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教育生活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重大趨勢。化學來源于生活,它與生活密不可分。將生活中的問題引入到初中化學教學之中,使課程中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相關聯,以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以科學的視角去關注身邊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科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在分子、原子層面上對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及變化規律進行研究,并創造新物質的一門學科。化學作為培養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化學課程標準主張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的需求出發,發揮化學學科的自身優勢,在教學改革中把科學探究作為一個突破點,激發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和創新思維,幫助他們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把學習知識和獲得技能的過程轉變為對化學這門學科的深入理解、對科學進行主動的探究、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并建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一)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并終將服務于生活
首先,社會與個體的發展需要化學教學與生活建立緊密聯系。科學與技術終將服務于人類,化學生活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打開認識世界的窗口,使其應用所掌握的知識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并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
同時,目前的教學目標急需改進。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要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密切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中去突破,使其在身邊的生活場景中感受化學的學科魅力并認識其重要性,感受日常生活與化學是密切關聯的,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一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唯此方能糾正以往的化學課程脫離生活實際的弊端。
(二)消除學生學習的畏難心理
生活離不開化學、處處體現出化學知識,但由于化學有很多的專業術語和符號,使得部分學生由于理解存在困難、難于記憶等因素對該學科產生了畏懼情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巧妙利用學科特點,盡量將授課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建立聯系,使課程內容通俗化,以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削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畏難心理,提高學習的興奮程度,并提高化學課堂的效率。
教材所涉及與生活相關的化學知識具有分散性、廣泛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同時這些知識相互間有具有交叉性和滲透性,孤零零地依據教材進行知識的傳授,必定太過枯燥也會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而很難取得良好的收效。以教學大綱為主線,參考教材的內容,并結合初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及興趣特點,提出下列幾種教學方法進行初中化學知識的生活化教學。
(一)滲透教學法
在初中化學課程中,教師應主動有意識地挖掘課程和社會生活的淵源。課前找出課本中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的知識,確定教學過程中開展滲透的可能性并確立實施的手段,最后在課堂實踐中進行落實。比如關于有機化合物這個知識點,可以向學生介紹塑料與“白色污染”的關系,并引導學生給出防治的措施。通過這樣的滲透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價值觀,正確認識科學技術的兩重性,正確認識并學會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加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樹立起環保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專題講座法
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掌握的學科知識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教師可以舉辦專題講座介紹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通過系列專題講座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調動其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小論文呈現法
由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問題,并組織學生分組結對對某一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收集整理資料、查閱相關文獻并以小論文形式呈現出來。這可以將學生對于化學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拓寬其知識面,培養其開展科學探究的興趣和科學思維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但這種論文報告對于初中生還是有不小難度的,關于論文的撰寫,教師應給予指導,如介紹論文的框架、寫作手法、必須具備的格式,指導學生進行文獻的查閱,記錄相關的信息并進行歸納整理,還要對小論文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遴選出比較優秀的論文并在學生間傳閱交流,使其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四)生活化知識比賽法
一段時間以來國內許多學校都進行過生活化化學知識的比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這些成果的取得表明,只要教師進行合理的指導,做好賽前的必備工作,比賽內容和初中生的知識層次相吻合,就可以將一個班或一個年級作為一個參賽單位,以書面的、口頭的形式和游戲搶答或板報的方式組織與生活相關的化學知識比賽。為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于優勝者給予一些諸如趣味化學書籍或有科技含量的文具做為獎品,發揮比賽的激勵作用;當然教師需要在比賽結束后講解比賽中涉及到的問題,這樣會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化學知識,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非常有幫助的。
(五)主動探究法
在初中化學課程階段組織學生開展科學探究,對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自然科學的知識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參與實踐活動的重要表現。進行科學探究首先要發現并提出疑問,然后利用已學的知識給出合理的猜想與假設、確定解決方案、開展調查研究或實踐、收集證據或分析實驗結果,最后總結結論或給出有理有據的解釋。通過這種親身經歷和探究活動的參與,激發了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并對于科學探究產生濃厚的興趣,理解科學的內涵,明晰了進行科學探究的思路,初步具備開展科學探究的能力。
生活離不開化學,建立起化學課堂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使化學課程增添人情味并使之充滿活力。初中化學知識的生活化教學可以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于化學的好奇心和興趣,并使之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真正起到提升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目的。
[1]張苧丹.立足生活感悟化學魅力——淺談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J].化學教與學,2016(7):32-33,88.
[2]閆艷.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化學的生活化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4(26):91.
[3]郭儒.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探究[J].現代交際,2016(2).
G
A
1006-0049-(2017)20-0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