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恒
遼寧警察學院鞍山分院,遼寧 鞍山 114000
新時期警察院校教師綜合能力提高研究
王立恒*
遼寧警察學院鞍山分院,遼寧 鞍山 114000
警察學院作為警察隊伍培養的主要途徑,教師能力高低決定著警察隊伍素質水平,在現代社會對警察素質要求不斷提升的環境下,提高警察學院教師綜合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就當前警察教師綜合能力來說,依然存在許多不足,了解這些不足并研究相應提高對策,對警察院校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警察院校;教師;綜合能力;提高對策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人口的不斷增加,各類治安事件也日益增多,維持社會秩序穩定成為新時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警察作為社會秩序維護的主要人員,建設高素質的警察隊伍是必然的要求,這就對警察院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警察院校教師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促進院校教育水平的進步,培養高素質警察人才。
(一)專業素質相對較低
在警察院校教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并不是專業的人員,教授、副教授比例相對較低,教員、無職稱人員比例相對較高,高端人才十分稀少,缺少專業技能和知識,整體專業素質水平較低,無法滿足新時期警察院校教育工作的要求[1]。
(二)缺少豐富實戰經驗
對于警察院校來說,實戰實踐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只熟悉理論,缺少實戰經驗,但就實際情況來看,有許多教師是在畢業后直接參與工作的,并沒有深入基層進行實踐,長期教學的專業教師則多將精力置于教學方面,在公安實戰方面基本沒有參與,其給予學生的教導容易出現脫離實際、沒有針對性等情況,給警察教學效果帶來負面影響。甚至有一部分教師根本沒有公安方面相關工作經驗,只是從書本上獲取業務知識,照本宣科的進行教學,自然也無法培養優秀警察人才。
(一)良好政治素質
警察院校培養的負責維護社會秩序、保護人民的警察,政治素質是警察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作為警察培養的院校教師,其本身就需要具備良好政治素養,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并在教學過程中傳遞這些內容,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二)良好敬業精神
對于警察院校教師來說,良好敬業精神是其履行自身職責的動力所在,作為知識分子,應當具備振興國家、獻身事業的使命感,在工作中,這種使用感正是通過敬業精神體現出來的,教師應當做到愛崗敬業、甘于奉獻、耐心堅持等,潛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不見異思遷,也不分心于與教學無關的事情,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三)良好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教師的基本能力之一,是教師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政治素養、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等的體現,對于不同專業來說,其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有著不同要求。就新時期警察院校而言,要求教師具備的良好教學能力包括與學生開展良好溝通的能力、課堂高效組織能力、對教學內容正確歸納提煉能力、良好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多媒體應用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等,將這些能力應用到教學中,輔助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將知識有效傳授給學生,培養合格的警察人才[2]。
(四)良好團隊能力
在新時期的警察院校中,教學開始向著網絡課堂、微課程方向轉變,集體備課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團隊能力,培養自身開朗、開放的個性,增強合作精神,掌握交流技巧與方法,參與到集體備課的合作過程中,溝通思想、解決問題,做好課堂氣氛的營造,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一)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第一,警察院校在聘請教師時,要加強對教師資格標準的審核,以有效保證教師隊伍的素質水平,一般來說,可以從警官隊伍中選擇專業經驗豐富、理論和科研水平達到學士及以上標準的人員,或者選擇碩士及以上學歷教師,對其進行公安專業培訓,填充到教師隊伍中。
第二,建立并完善教師資源數據庫,加強教師資源的共享。警察院校可以組織學校不同層次教師組建學術梯隊,并與其他同類院校間合作、交流,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內容,通過教學研討來豐富教學模式,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水平。
(二)做好教師教學的轉型
在現代社會中,警察學院教師隊伍不斷擴大,教師人員數量日益增加,專業課教師比重相對較低,所以,將基礎課教師轉為專業課教師是十分必要的。為此,應該先對基礎課教師進行理論培訓,通過旁聽專業課、實戰鍛煉的方式,來逐漸提升基礎課教師的專業水平,從而使其成為專業課教師。其次,在畢業實習中,可以由基礎課教師負責,在此期間加強對公安專業知識的了解,豐富期專業理論,提升專業能力。第三,在新教師的聘請中,除了要考慮學位因素外,還要兼顧到專業性因素,盡量選擇與警察相近的專業,根據全面培養的原則和專業需求,合理的選擇人員,并安排骨干教師進行專業進修,增大專業課教師的比例。
(三)采取多樣化的培訓方式
在教師綜合能力提高中,培訓是主要途徑,針對現代警察學院的需求,可以采取的培訓方式有:第一,做好新教師的崗前培訓工作,在現代高校中,教師培訓已經成為一種常見方式,警察院校需要按照自身發展規劃,按照教育部門的相關要求,對新教師展開各種崗前培訓活動,培訓教師各專門課程、專項項目的內容,奠定新教師良好能力基礎,使其更好地適應警察院校教學工作的需求[3]。
第二,對教師進行接力式培訓,在警察院校中,是設置有教師發展中心的,其目的正是進一步培訓教師的能力,提升教師的素養,也就是接力式培訓。院校需要先對校內教師情況進行詳細了解,明確教師的綜合能力水平高低,將其分成不同的級別,同時收集先進的教學方法、經驗,并在學生中進行調研,確定學生對教師的需求,根據這些信息對培訓內容進行改進,并邀請教學專家、組織優秀教師等作為培訓者,介紹教學心得、經驗與體會,不斷提升和完善教師的綜合能力。此外,在此種培訓方式中,除了專業素質、教學能力等方面的培訓之外,政治素質、師風師德的培訓也是極為重要的,在現代社會各種思想、主義盛行的環境中,如果教師不能保持良好政治理念,就容易在教學中出現錯誤,影響學生正確觀念養成,教學效果、質量都會下降。
第三,精細化培訓的方法,在職業分工日益細化的現代,院校教師也面臨精細化的形勢,精細化培訓十分必要,是對教師進行具體培養、指導的有效手段。在精細化培訓中,不同系部、教研室需要對各自負責的學科有深入了解,掌握學科的特點、教學要求等內容,通過到公安實戰中調研、集體備課等方式,準備精細化培訓內容,然后開展試講、跟班聽課、課后經驗交流與總結等方式,不
第四,差異化、個性化培養,教師作為教師隊伍成員,雖然彼此具有團隊共性,但反應在個人身上,是具有個體差異的,在對教師綜合能力進行培養時,要充分考慮到這種因素,根據不同教師所擅長工作的不同,在符合警察院校教育工作要求的基礎上,給予其針對性的培養,比如科研能力強于教學能力的,應當以沖擊省部級、國家級項目研究作為培養方向;教學潛質較高的教師,則要以培養其成為優秀教師作為目標,實現教師的個性化發展。
第五,發揮“幫、傳、帶”作用,警察院校教師作為一個公同的群體,要在群體內部之間開展“幫、傳、帶”活動,指導教師幫助新教師學會合適的教學方法、教案編寫與課件制作等,更快地適應教學工作;先進教師要將自身教學經驗、問題解決方法等傳授給其他教師,開展內部教學交流活動,讓教師在交流中掌握更豐富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身教學素養;教齡較長的教師應該發揮帶動作用,鼓勵其他教師開展創新、加強溝通,帶動教師間的良性競爭,促進教師不斷學習,能力持續提升[4]。
(四)做好教學能力與職稱間的協調
職稱是影響教師心態的重要因素,在警察院校中,要加強對職稱評選的管理控制,嚴格職稱評審流程,科學審評指標、方法,將職稱發放給具有真才實學的教師,對于教學能力不斷下降的教師,可以采取降低職稱的處理方式,預防高職稱教師不求進取、低職稱人員潛心論文而忽視教學等不良現象的發生,正確使用職稱來激勵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的歷史新時期,警察院校的教育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對教師隊伍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所以,警察院校需要加強對教師綜合能力的重視,以此作為考核教師的主要指標,采取多種方式培養教師各方面能力,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從事于教學中,培養出高水平的警察人才。
[1]李偉.警察院校實驗教師隊伍建設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01):242-245.
[2]李蕤.比較視野下警察院校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之探析[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4(02):96-100.
[3]董曉巍.建設警察院校高素質教師隊伍之我見[J].遼寧警專學報,2012(03):81-83.
[4]謝忠明.警察院校教師素質結構淺談[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1(05):104-106.
王立恒(1977-),女,碩士研究生,遼寧警察學院鞍山分院,講師,研究方向:警務實戰。
G
A
1006-0049-(2017)20-01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