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杰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上海 201800
?
中美科技創新模式的比較
戴 杰*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上海 201800
索羅增長模式及中等發展國家著重強調的就是科技在一個國家中的引擎作用。美國成為全世界經濟最發達國家的機理在于科技的進步,而這種科技的優勢有其獨特的運作模式作為支撐。中國近些年以浪潮、華為為代表的科研運行模式在世界上已經占嶄露頭角,但是在30年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卻面臨產值低下的背景下,讓我們開始反思中國科技創新的運行模式所存在的不足及改進的路徑,本文以美國科技創新模式為切入點,對比中國科技創新模式,重塑中國科技創新模式的新啟示。
美國;中國;科技創新模式;比較
在科學和技術的整個發展歷史上,科技創新模式經歷了三個階段:一元的發展階段,存在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之前,明顯的特征是科技與技術的分離,科技對技術的影響偶然因素更多;二元的發展階段,第一次技術革命使政府開始重視科技對社會發展影響力,科技與技術開始融合,產生“政府—產業”的科技創新模式,隨著科技與技術的深入融合、大學科研活動的商業化,“大學—產業”的二元關系正式組建;三元的發展階段,即“科學—技術—生產”三位一體化模式,這種模式是在對現代科學技術深入把握、不斷探索的基礎上產生,主要觀點是認為這三者應當協同發展,不能忽視任何一元。
美國的科技創新模式采用的是三元模式“科學—技術—生產”,這種模式意味著美國企業三分之二的研究發展經費花在科研層面,注重科研產品的研發,剩余的三分之一的經費放在生產過程中科研產品的改善上,換言之相比于我們所強調的機械化、集約化生產,美國企業更注重高科技研發、基礎科學的應用,通過技術科學創新提高生產質量與效用,這符合知識時代以知識作為增長點的基本要求。美國經濟奇跡的創造告訴我們在勞動力、資源受限的現實面前,知識的創新能夠保持使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繼續增長。
美國科技創新模式的效應體現在,一是科技發明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快;二是技術進步效益明顯,生產每一單位產值所需的時間縮短,勞動生產率持續增長;三是企業傳統管理模式先進;四是灌輸現代經濟特征明顯的國際化、知識化的新時代思想;四是推進網絡創新,轉變企業傳統商務形式。這些成績的獲得離不開美國政府的科技計劃決策與鼓勵模式。
美國聯邦政府的科技發展計劃是美國科技計劃的核心,這個計劃的主體由總統領導下的行政部門和國會共同決策,科技發展計劃的提出、各計劃間的協調和論證由美國行政部門主要負責,而國會有著經費的審批權。中國,在國家層面1997年3月開始實施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計劃的范圍包括農業、能源、信息、資源環境等方面,與美國相比政策性更強。在對科技創新鼓勵方面,美國有著明確的法律保障體系與政策支持體系。
(一)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
美國為了為科技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科技創新工作者提供有序的市場預期,已經形成完備科技創新法律,并且美國能夠根據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有關的法律及時改正,保障美國科技法律良好的適應性,例如1980年的《拜杜法案》和1984年該法案的修正案《專利與商標修正法案》,1982年、1988年、1992年分別制定的《小企業技術創新進步法》、《綜合貿易與競爭力法》、《小企業技術轉移法》,這些法律對美國的科技創新、創新成果的合理流動提供法律的保證。
(二)健全的科技政策體系
美國政府一直秉持政府支持科技創新是政府的責任與義務的理念,雖然可能在不同的時期,美國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關注點不同,但是重視科技創新的觀念從未改變過。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美國對全世界的人才是敞開門的,對人才的生活、科研保障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大社會小政府”的國家治理理念下,美國政府開始更喜歡運用市場機制推進科技創新活動,也鼓勵運用私人資產參與科技活動,相反采取一系列措施嚴禁政府的直接干涉,這種發展模式與理念正是美國科技創新在世界獨樹一幟的體現。
美國科技創新模式的最成功典范在于硅谷科技中心的形成,硅谷科技有大三板塊,為降低運輸成本建立科技園,為提高產業化實行模塊化分工,為保障資金支持注重風險投資基金的引入。而不可否認中國三元科技創新模式已經形成,但是模式引入過程中主要存在三個問題:(1)科研主體不明確。科研創新推動者主要是政府,目前各級政府都在搞高新科技發展園區,貌似強調科技在城市發展中作用,但多數具有形象工程的嫌疑,沒有發展理念搞規劃,最終結果只是浪費資金。(2)科研成果轉化率低。我國的科研體制,特別是科研中心大學,存在科研成果目的性強科研價值匱乏的局面,主要體現在科研成果的功利價值上,或是為了套取科研經費,或是為了評職稱、評獎。(3)資金缺乏多元的保障途徑。科技創新的門檻高導致風險基金規模小,尚未制定《風險投資法》和《投資基金法》,導致私人資本不能通過市場化途徑進入科研創新,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對照美國的先進科技創新模式,我國在科技創新道路上應當堅持以下路徑:
一是尊重市場規律,明確科技創新主體。在前文提到美國科技創新計劃主體雖然為政府,但政府并不是直接干預創新,而是通過市場機制強調市場企業主體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政府在把握發展方向的前提下,要大力扶植企業科技創新,杜絕政府包辦一切。
二是要完善科技創新投入與轉讓的相關法律制度,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特別是政府,要保障科研人員不因資金、不因生活困難而對科研活動半途而廢。制定《風險投資法》和《投資基金法》,使私人資本通過市場化途徑進入科研創新。
三是保護知識產權,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發達國家都十分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如果不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就會挫傷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我們應該加大保護知識產權的力度,出重拳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為企業科技開發創造一個安全有序的生態環境。
[1]文鈞.風險投資在美國硅谷創新體系中的作用[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06(10).
[2]閆玖石.美國如何制定科技發展計劃[J].天津科技,2004(2).
戴杰(1989-),男,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F124.3;F
A
1006-0049-(2017)07-0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