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琴 王 琳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
國際法規則中保護的責任
易 琴*王 琳*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大規模侵犯人權的事件,引起人們對保護人民安全的思考,促使了保護的責任理論的提出。以國家主權原則為法理基礎的保護的責任在國際法上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強化了國家主權保護人民的義務、縮小了內政的范圍、對人道主義干涉進行了合理合法的規范。對于保護人民的安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保護的責任;主權;人權;國際法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然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索馬里等地區發生的大規模侵犯人權事件,震驚了國際社會,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強烈譴責。保護人民安全與保護國家安全應當同等重要,保護人民成為國際社會需要應付的一大新的挑戰。
關于保護的責任,大體上含義是:國家有責任保護公民免受大規模屠殺、強奸、饑饉等災難,并且這些災難是可以避免的,如果這個國家沒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履行它的這種責任,那么國際社會就應當對此進行干預,從而代替這個國家向受災難的人民提供保護和援助,履行預防責任、做出反應責任以及重建責任。
保護的責任有三個要點:第一明確每一個國家都具有保護其人民免受種族滅絕、戰爭犯罪、族裔清洗和反人類罪侵害之責任;第二國家社會應當援助有關國家保護人民免受種族滅絕、戰爭犯罪、族裔清洗、反人類罪等;第三如果使用和平的手段不能解決問題,并且國內當局明顯不能保護其人民,則可以通過安理會,以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的方式與適當的區域組織合作,采取集體行動。
保護的責任法理基礎來自于國家主權原則。霍布斯從自然法理論出發,認為建立主權者的統治乃是為了尋求和平,因此統治者的最高義務就是增進人民的安全和福利。美國的《獨立宣言》也同樣表示,政府的正當權利來自于被統治者的同意,新政府的基本原則和組織形式,必須最便于實現人們的安全和幸福。可以發現,保護人民是主權概念必不可少的內容。保護人民的概念還體現在主權的權利上。主權作為國家的基本權利,包括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和管轄權。
從國家的責任來說,《關于國家責任條款草案》認為國際責任包括了一切國際不法行為引起的國際責任,包括了國際罪行,如國家進行侵略戰爭、破壞和平、危害人類、殖民統治、滅絕種族、種族隔離和集體屠殺等等。因此,從國家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的內容來看,主權都必須保護人民安全,尊重人民的基本權利。
保護的責任成為國際社會的責任,對國際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一)保護的責任對國家主權原則和不干涉內政原則的影響
保護的責任對國際的主權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強化了主權國家保護人民的義務。在正常狀態下,每個國家及其暴力機關被禁止以實施滅族種族、戰爭罪等罪行的方式來鎮壓國內的人民的反抗、叛亂或起義,同時有責任預防、阻止國內任何罪行的發生,抵御來自主權范圍之外的上述罪行。另一方面是對絕對主權的挑戰,如果某個國家無法保護本國人民免受種族滅絕、戰爭罪等罪之苦,國際社會在采取和平手段不能解決問題時,可以采取集體干預的行動。
保護的責任縮小了“內政”的范圍,從而弱化了不干涉內政原則的適用。不干涉內政原則是從國家主權原則中延伸出來的國際法基本原則,是弱小國家用來抵抗強國的有力工具。內政是屬于國家管轄的所有對內對外事項。保護的責任主張在極端情況下“不干涉內政原則”要服從國際保護責任,不能用不干涉內政原則當作大屠殺和種族滅絕等暴行的擋箭牌,因為這些行為正在發展成為國際社會共同管轄的事項。但是保護責任對不干涉原則的修正不代表賦予第三方隨意干涉別國內政的權利,即便是國際社會也應當在現行國際法的框架內幫助主權國家履行保護責任,不干涉內政原則的精神在保護責任具體實施中仍然可以發揮指導、規范作用。
(二)保護的責任對人道主義干涉的影響
保護的責任的內容可以看做是試圖為人道主義干涉制定合法化的條件和標準,增強對人道主義干涉的規范和法律限制。在合理、合法的方式下實現對人權的國際保護主要體現為:第一、保護的責任限制了人道主義干涉的范圍。保護的責任與人道主義干涉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對人民提供國際社會上的保護,不同的是保護的責任將國際社會的軍事干預嚴格限定在預防滅絕種族、戰爭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類罪范圍之內,這樣就避免了干預者借保護人權之名為人道主義干涉尋找理由;第二、保護責任將人道主義干涉納入了聯合國的框架之內,要求在國際法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軍事干預。人道主義干涉中存在沒有得到聯合國授權單方面使用武力的單方干涉行為,極大破壞國際秩序。保護的責任主張國際社會的集體軍事干預應當由安理會授權后進行,在行動上主張的是集體軍事干預而不贊成單邊干涉,對于維護國際秩序具有積極意義;第三、保護的責任豐富了人道主義干涉的方式。保護的責任強調了預防的作用,國際社會可以在局勢惡化之前選擇適當方法提早解決危機,如政治、外交、經濟等非軍事措施,并且為最后手段的軍事行動設定較高的標準和程序,避免直接使用武力,這樣能減少損失,并且在情況惡化之前更容易得到國際社會對保護人類行動的支持,提高了參與率與政治意愿。
保護的責任為緩和主權、人權、干預之間的矛盾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和方法,鼓勵各國政府及國際事務決策者在遵守現行國際法的前提下和在聯合國的多邊框架內采取更多可選擇的措施促進人權的國際保護,對保護人民的安全,維護世界和平有重大的意義。
[1]邱美榮,周清.“保護的責任”:冷戰后西方人道主義介入的理論研究[J].歐洲研究,2012.02.
[2]李壽平.“保護的責任”與現代國際法律秩序[J].政法論壇,2006.03.
[3]李杰豪.保護的責任對現代國際法規則的影響[J].求索,2007.01.
[4]何志鵬.保護的責任:法治黎明還是暴政重現?[J].當代法學,2013.01.
[5]高凜.論保護責任對國家主權的影響[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2.
易琴(1993-),女,漢族,江西贛州人,南昌大學法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法;王琳(1991-),女,漢族,福建三明人,南昌大學法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法。
D
A
1006-0049-(2017)07-01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