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紅
咸陽天王學校,陜西 咸陽 712000
?
音樂劇在音樂教學中的意義和方法
徐春紅*
咸陽天王學校,陜西 咸陽 712000
音樂劇在現代英語課堂教學中具有鮮明的優勢,符合現代中學生的審美需求和心理需求。在中學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劇欣賞教學,能夠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音樂劇;中學音樂課堂;自身素質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劇及輕歌劇(或稱“小歌劇”)演變而成的,是19世紀末起源于英國的一種歌劇體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合而演出的戲劇形式.隨著現代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人們的音樂素養逐步提高,人們對音樂劇這種融合戲劇、音樂、歌舞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漸漸地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
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到“美育”的要求。音樂劇作為一門獨特藝術形式,在德育和美育輔導教學中有其優勢,成為中學音樂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教學方式。中學生已逐漸進入青春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自我意識強,正處于生理、心理發展趨于完善和逐漸成熟的特殊階段。他們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對知識信息的攝取有較強的主動性和明顯的選擇性。學生在音樂劇的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故事情節與音樂的完美結合的魅力,樂于了解音樂劇充滿戲劇色彩的情節,能夠安靜的聆聽音樂,積極學唱音樂劇中的主旋律。
音樂劇教學要本著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的主導作用。教學環節設計要體現積極引導學生樂于參與課堂活動,勇于實踐,積極體驗,努力創設情境。從音樂課堂形式上使學生喜歡音樂劇。中學生有較強的創造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并樂于積極在審美領域有自己的評價,他們在審美方面有其特有的敏感性,他們不再滿足于官能的欣賞,不再滿足于被動的接受知識,他們渴望親身的體驗,渴望通過實踐與探索獲取新的知識與技能。面對這樣的學生,音樂教學要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音樂劇從硬件方面滿足了這種教學需求。例如在音樂教材中選取的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貓》,《悲慘世界》等精彩的故事情節,娓娓動聽的音樂,猶如幽蘭飄香,又似仙弦輕舞。帶給學生美好的精神享受無限的遐想。
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現狀,初期學習音樂劇,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生動講授和多媒體演示下,首先使學生在了解音樂劇并學會欣賞、演唱的基礎上,感受音樂劇演唱,表演,舞蹈,編排的各種元素,積極去模仿,表演音樂劇。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編創表演音樂劇的愿望。音樂劇編創就是學生結合語言表達、演唱、舞蹈以及表演等綜合性的藝術活動,來發展學生的音樂表現力。編創內容可以是模仿原劇進行再創作。也可以自己創作音樂劇。在這個過程中,同學之間通力合作,通過選劇本,改編,根據不同人物和場景物色角色,組織排練,演出。
音樂劇的排練過程不但培養發揮學生的各項音樂特長和技能,學習運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同時還發展了學生感知音樂的能力。表演音樂劇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快樂,感知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學會恰當地表現自己,增強自信心,學習努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逐漸形成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
由于音樂教學水平不均衡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很多人對音樂劇不太了解,在這種大環境下,在中學課堂就應該更加注重方式方法,結合學生現狀展開音樂劇教學。
音樂劇的特點就是不拘泥于某種固定表演模式。教學中采用學生比較有興趣的并樂于接受的各種媒體演藝形式,例如:歌唱,舞蹈,小品,說唱等表演形式,結合音樂劇的情境,有效利用各種音樂要素尤其是民族音樂。老師要努力做到拋磚引玉,引導學生去創作,培養學生參與音樂劇創作表演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首先通過課堂上滲透音樂劇的一些常識,展示音樂劇音樂舞臺的相關內容,組織對音樂劇有興趣的學生觀看中外優秀音樂劇并組織討論對于音樂劇內容的理解。在學生對于音樂劇有了基本概念的基礎上,成立音樂劇社團。開始進行音樂劇的編創和排練以及表演。以創作為手段讓學生參與音樂劇當中的三大元素—劇本、音樂、舞蹈。
讓學生的創作才能得到發掘、發展和提高。欣賞的過程中,劇本決定了音樂劇的情節,我們可以鼓勵中學生在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后進行自由原創,可以讓學生的劇本取材于看過的電影、小說、電腦游戲,也可以是就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中學音樂課堂中,不用一定要求劇本的優秀、是否合理,只要能真實地表達學生們的創作水平,讓學生參與其中就可以。在中學音樂課堂,我們了解如何著手音樂劇的音樂環節。第一、可以通過改編學生所熟悉的流行歌曲、經典樂曲或者原有音樂劇的音樂。通過改編排除學生對于音樂創作的畏難情緒,逐步的大膽進行創作。第二、可以對中外的古詩詞進行配樂,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的樂曲。第三、不限體裁,不限形式。音樂教師適當的教授學生音樂創作的基本知識,讓他們能更好去創作。通過這幾個方面可以開發學生們潛在的創作能力,這比單純的欣賞更為重要。在中學生中不乏跳舞的孩子,通過創作好的音樂自主編排動作,在教師的指導下,符合劇本需求。鍛煉學生們的身體律動。
音樂劇包含多種藝術形式,僅僅靠某位教師很難做出優秀的音樂劇。因此,對老師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使得在輔導學生音樂劇創作表演中,更加豐富多彩,充滿藝術舞臺魅力,富于表現力。教師要加強音樂理論和實踐的學習,加強音樂審美能力,不斷提高自己對音樂劇的認知能力,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積極參加各種音樂培訓。最好去現場多觀看音樂劇表演,力圖保持自己對音樂劇高水平的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
在中學課堂開展音樂劇教育,能夠豐富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多樣化的欣賞方式。在觀看或聆聽的過程中,不單單拘泥于音樂的聲響這一個方面,而是要引導學生從更多角度感受和欣賞音樂。并能夠將語言,演唱,舞蹈貫穿其中。接受了眾多感性感知之后就會有創造的沖動,音樂教師在這一階段,用多種多樣的手段激發學生的聯想能力和創作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中學課堂引進音樂劇的意義在于音樂劇教學在德育和美育培養方面具備天然優勢。能夠積極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熱愛音樂的興趣。
徐春紅(1970-),浙江寧波人,本科,就職于咸陽天王學校,專業:音樂教育。
J
A
1006-0049-(2017)07-0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