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寒凡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尚城幼兒園,江蘇 蘇州 215000
?
讓語言區“活”起來
——淺談語言區操作玩具的提供
蔣寒凡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尚城幼兒園,江蘇 蘇州 215000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語言是一切智力發展的基礎和一切知識的寶庫,因此對一起事物的理解都要從它開始,通過它并回復到它那里去。語言區是基本的活動區之一,語言區能夠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但是我們經常會發現老師們辛辛苦苦打造的語言區往往不受歡迎,幼兒不愿意到語言區游戲。本文將從語言區的重要性、語言區“活”不起來的常見問題和對策來談談語言區中操作玩具的提供。
語言區;“活”起來;策略
語言區是幼兒學習型區域活動中必有的基本區域之一。設置語言區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圍繞語言教育的目標,提供相應的操作材料,根據幼兒語言發展的趨勢,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具體的活動內容,全面系統地促進幼兒傾聽、表達、欣賞文學作品及早期閱讀等方面的能力。
(一)材料提供形式單一
有些班級的語言區往往只在語言區的書架上提供一些幼兒繪本圖書,并沒有其他可以發展幼兒傾聽、表達能力的游戲操作材料。
(二)操作材料長期不更換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班級中語言區提供的繪本一學期都沒有任何的添加和更換,幼兒在一學期中一直都是對那幾本繪本故事進行閱讀欣賞。在開學一兩個月中幼兒基本都將那幾本繪本閱讀完畢。
(三)操作材料的提供不符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
在進行班級語言區的參觀時,我們不難發現有時候大班的語言區中還放著大量的毛絨玩具;小班的圖書架上有著復雜的百科全書。這些操作材料的提供完全不符合幼兒發展的年齡特點。
如何將語言區設計的更加符合幼兒的發展需要,更加吸引幼兒的興趣,讓我們的語言區“活”起來呢?
(一)創設科學、溫馨的環境
語言區的位置可是相當的重要,結合語言區的傾聽、表達、閱讀等方面的特點,我們需要將語言區設立在班級相對比較安靜的、光線充足的區域中。根據語言區不同的發展目標,我們需要將語言區內部分割為動靜不同的活動區域,我們可以利用小屏風、小柵欄或者是操作臺將活動區進行開放式的分割,使得語言區互不打擾,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
還有語言區創設不僅要科學,還要溫馨才能夠吸引幼兒。我們可以在相對安靜的圖書柜附近鋪上柔軟的地墊,放上軟軟的、可愛的靠枕,讓幼兒能夠放松心情舒適的在地墊上進行繪本閱讀。小班還可以在底墊上搭建夸張、可愛的帳篷來吸引幼兒前來閱讀各種圖書。
(二)操作材料的豐富性和趣味性
讓語言區吸引幼兒,除了溫馨舒適的環境還需要提供豐富并且有趣的游戲材料。除了傳統的頭飾和圖書還有許多的操作材料可以激發幼兒說話的欲望。
1.自主式的自制繪本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繪畫是語言的先導,是表達美感的良器。幼兒通過參與制作自制繪本能夠促進幼兒的思維和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還能有效的提高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且積極有效地拓展幼兒語言發展的空間。我們結合繪本教學活動《好餓的毛毛蟲》,在欣賞中,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同時進行仿編故事內容,并將內容繪畫下來。因為是孩子們親自動手參與的操作材料,因此孩子們樂此不疲地一次又一次的進入語言區進行自制繪本的閱讀,提升了語言區的人氣。
自制繪本有許多種類型:1.在經典繪本基礎上的仿編;2.幼兒繪畫再現經典故事中的場景;3.圍繞主題活動,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繪畫創編的繪本故事。
在制作自制繪本中也需要結合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來進行活動。如:繪本《好餓的毛毛蟲》
小班:進行簡單的水果涂色。
中班:自行繪畫水果、用泥制作毛毛蟲、創編星期幾的故事情節。
大班:完整的將整個故事的情節情景繪畫,同時加入創編的成分。或者是仿照著繪本故事創編《好餓的蠶寶寶》等故事。
2.表演式的故事盒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如何滿足孩子的這一興趣和需求,于是,“故事盒”誕生了,故事盒的基本構成為:以各種不同地點為場景,以不同的動物、人物形象為故事對象素材,幼兒自主將故事對象素材放置在不同的場景中,講述在不同場景中發生的故事,其優勢為:一是故事有情節、有轉折,有起伏,二是滿足不同對象在不同場景下發生故事的需求。
故事盒的有效管理:
(1)在故事盒外面貼有本次故事中的主要的圖片和文字,幫助幼兒一下子就能夠尋找到自己想要看的故事盒。
(2)故事盒中的操作材料需要做好相應的標記。如果都是圖片變換類的,則需要在圖片的背后做好不同顏色的標記,并在故事盒外面也做好相應的標記。
(3)教師需要定期的前往語言區對故事盒中的操作材料進行整理,看是否有缺失或者是損壞。中大班也可以請值日生幫助教師檢查整理。
3.傾聽式的收音機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會借助多媒體的音頻來作為教學活動的輔助。在我們的語言區我們也提供教學活動中出現的故事錄音,幼兒可以根據錄音結合繪本故事一起來欣賞、模仿講故事。當然錄音機等多媒體設備中除了提供傳統的故事以外,我們提供錄音功能,將孩子們在語言區講述的故事、兒歌等錄下來,作為幼兒成長的資料。
4.互動式的兒歌
如何將簡短的兒歌制作成為受到孩子們歡迎和喜愛的操作材料著實讓我們犯難。其實將兒歌與美術和音樂結合就能夠讓兒歌類的操作材料煥然一新。我們可以結合圖卡幫助幼兒熟悉兒歌的內容,利用圓舞版等打擊樂結合兒歌特有的韻律,提供空白的紙和筆供幼兒進行創編,一個能畫、能唱的兒歌操作材料就誕生了。
總之,只要我們肯花心思,善于觀察,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制作投放具有互動性、趣味性、操作性、變通性和游戲性的語言操作材料,讓幼兒在操作、游戲的過程中,通過和同伴、成人的交往,通過聽、看、模仿,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語言水平,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培養其“想說”的欲望,從內心發出“我想說”、“我敢說”。當然發揮好語言區的應有效應,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不僅要為語言區投放適宜的材料,更要為語言區創設支持幼兒語言學習的環境,提高教師的指導策略,更加有效地發揮語言區的應有作用。
G
A
1006-0049-(2017)07-0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