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如
北京郵電大學,北京 100876
論日本妖怪動漫物哀之美
張 如*
北京郵電大學,北京 100876
日本妖怪傳說由來已久,這些傳說受到日本傳統美學理論“物哀”的深刻影響,當它們以動漫的形式重新演繹,呈現在觀眾面前,依然明顯體現出物哀之美。角色設定、故事情節、情境展現三個方面,正是物哀之美流露的三種主要方式。
物哀;妖怪;日本動漫
“物哀”是日本傳統美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最早由日本江戶時代“國學”的集大成者本居宣長在《紫文要領》提出。借此他認為紫式部創作《源氏物語》的意義在于“表現物哀”,讀者閱讀此書的意義在于“知物哀”,即:
“每當有所見所聞,心即有所動。看到聽到那些稀罕的事物、奇怪的事物、有趣的事物、可怕的事物、悲痛的事物、可哀的事物,不只是心有所動,還想與別人交流和共享。或者說出來,或者寫出來都是同樣。對所見所聞,感慨之,悲嘆之,就是心有所動。”①
此處的“哀”不同于漢字中哀的悲痛、悲哀等含義。悲哀只是“哀”中的一種情緒,諸如高興、有趣、愉快等一切情感都可以成為“哀”。“物哀”排除了社會政治、倫理道德、抽象哲理,剩下的是單純的人性、人情的世界,以及風花雪月、鳥木蟲魚等大自然。本居宣長進而將“物哀”與“知物哀”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感知‘物之心’,另一方面是感知‘事之心’。‘物之心’主要指人心對客觀外物的感受,‘事之心’主要是指通達人際與人情,二者合起來就是感知‘物心人情’。”②
簡而言之,物哀就是主觀情感接觸外界事物時,自然而然或情不自禁地產生的幽邃靜謐的情感。
“物哀”發展至今,對日本文化產生重要影響。動漫作為當下日本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景、物、情均體現出“物哀”之美,角色擁有“知物哀”之情。本文論述的“物哀”主要以妖怪主題的動漫為例。
日本傳統的民間信仰認為,妖怪是由超出人類理解的異常現象引起的,具有非常不可思議的力量,所以妖怪多指人類智慧不能解釋的奇怪現象或者異樣物體。例如天狗這一妖怪源于人們對彗星的畏懼。日本妖怪數量眾多,傳說不計其數,這些都為日本動漫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動漫創作者將妖怪以生動的形象、有趣的故事、細膩的情感,通過技術手段動態展現在電子屏幕上。動漫中的各種妖怪角色被創作者賦予了新的情感,讓觀眾重新認識傳說中的妖怪。例如《犬夜叉》中勇敢機敏的犬夜叉;《夏目友人帳》中貪吃忠心的貓咪老師,還有《怪化貓》、《滑頭鬼之孫》、《鬼燈的冷徹》等等優秀動漫作品中塑造出的經典形象。角色之間發生的故事,流露出真情實意,引發觀眾感動、同情等感情,觸動觀眾的“物哀”之心。
中世歌人西行在《山家集》中有一首和歌曰:
“黃昏秋風起,胡枝子花飄下來,人人觀之知物哀。”③
人們看到黃昏中秋風吹落的胡枝子花而引發憂愁、哀傷等感情,將自然景物同個人情感聯系在一起,或寄托,或感觸,都是“知物哀”的具體表現。
妖怪動漫中的角色主要包括人類和妖怪兩大類,其中人類大致分為“知物哀”者與“不知物哀”者兩類,即對妖怪懷有同情憐憫之心的“知物哀”者與對妖怪敵視的“不知物哀”者。
(一)人類角色之物哀
“知物哀”者以《夏目友人帳》中的主人公夏目貴志為代表,創作者將夏目貴志設定為能看到妖怪的孩子,賦予他善良、包容的性格。雖然他身世坎坷,卻沒有因此抱怨,反而真誠對待身邊的人和妖怪。他理解妖怪失去名字后恐懼無助的心理,無論多么辛苦都會歸還。夏目因妖怪的悲哀而悲哀,興奮而興奮,感人之處落淚,就是“知物哀”。
而“不知物哀”者則以的場靜司為代表,身為除妖師家族的當家,對待妖怪非常冷酷,對待式神只考慮是否能被利用。的場對善惡的理解是妖怪為惡,人類為善。但是從物哀的善惡觀出發,在善與惡的問題上并不是單以群類為劃分,亦不受儒佛之道的善惡觀念束縛,只以通人情者為善。按照物哀的善惡觀,的場靜司是一位不通人情的惡人,反而許多懵懂可愛的妖怪是善的。
(二)妖怪角色之物哀
妖怪動漫中另一個重要的群體是妖怪,從日本傳說到妖怪動漫,其形象既有繼承,也有改變。
第一,妖怪延續傳說的物哀之情。日本傳說中部分妖怪有凄涼悲苦的來歷,性別卻沒有準確描述。在妖怪動漫中,這類妖怪被設定為癡情、含恨的女妖形象,引發觀眾的同情憐憫之心,延續了傳說中的物哀之情。
第二,妖怪身世的變化。日本妖怪動漫中的妖怪比傳說中的妖怪形象要可愛很多,起源被淡化,其形象恰當融入現實生活中。相較于傳說,
改變后熟悉的場景使觀眾更快融入動漫當中。例如傳說中雪女在深山中居住,常常同進入雪山的男子接吻,將其完全冰凍起來,取走靈魂食用。而在《滑頭鬼之孫》中,雪女溫柔善良,忠心耿耿,只有在主人遇到危險時才會攻擊他人,令對方暫時昏睡。創作者在傳說的基礎之上,寄托了自身對妖怪的同情與祝福,塑造出的妖怪形象往往具有人類情感,會產生喜悅、悲傷、同情等感情,觀眾感受到這種感情,更易“知物哀”。
在日本妖怪動漫里,妖怪都是無法被人類完全接受的存在,人類因與妖怪交好而被孤立,整部動漫彌漫著憂傷的氣氛。這種憂傷能夠感動觀眾,觀眾對主人公產生的同情心理即是“物哀”之心。
在日本妖怪動漫中,主要的角色人類與人類、人類與妖怪、妖怪與妖怪之間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之間的關系或是美好的陪伴、幫助,或是激烈的沖突、對立。這些情節的設定都被賦予了濃厚的“物哀”之情,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一)人類之間的感情
在動漫《夏目友人帳》中,夏目貴志的外婆玲子是一位能看到妖怪的人,她被身邊的人當做怪物,和妖怪成為朋友。她與妖怪決斗,收錄妖怪的名字制成一本友人帳。夏目懷念玲子,時常想象外婆過去的生活是否愉快。本居宣長曾說,“‘物語’將世間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都寫下來,使讀者產生上述的種種感覺,將從前的事與眼前的事相對照,在從前的事情中感知‘物哀’,又在自己與物語中人物的比照中,感知當下的‘物哀’,從而慰藉心靈,排遣憂郁。”④
夏目同情外婆缺少朋友,受人排擠,經常獨自一人,對比同樣能看到妖怪的自己,身邊有三五好友,也有塔子阿姨和忠心的貓咪老師陪伴更加感受到友情、親情的珍貴。在動漫中不同時空的人與人的“知物哀”,能夠表現出強大的影響力,能夠讓人聯想和自己最貼近的生活,從而讓觀眾也能體會到那一份牽掛、慶幸和珍惜。
(二)妖怪之間的感情
在動漫《不愉快的怪物庵》中,身陷現世的唧唧唧老大一直努力尋找怪物庵庵主安倍晴齋幫助孩子們到達妖怪的世界——隱世。唧唧唧老大在人類世界里是可怕的存在,它所在的空間彌漫著黑暗的氣息,但是考慮到它們的處境,我們又不忍責怪它們的無禮。唧唧唧老大渴望將孩子送到安全的隱世,這個目的是充滿善意的,安倍和蘆屋幫助它的孩子們回到隱世,唧唧唧老大與孩子們分離的一幕令人感動,即使是妖怪也有真摯而深厚的親情。這正是物哀所理解的善惡觀:“一切善惡都是相對的,由于時間和場所的不同而有不同。”⑤善惡并非絕對,在特殊的時間和環境下,看似違背道德或禮教的行為也可以看作是善,看似可怕的行為因其知情識趣也是善良的。
(三)人與妖怪之間的感情
在動漫《夏目友人帳》中,居住于古樹的妖怪誤入人類的居所,主人多軌使用被禁止的陣法召喚它現形,并幫助它安全離開。它感念多軌的善良不忍遠離,徘徊在房子周圍。可是多軌在不使用陣法的情況下并不能看到它,古樹妖怪說:“既然看不見,在與不在又有什么區別。就算留在這里,也只是徒增寂寞而已。”這個故事不禁讓人感慨人與妖怪之間相互理解,相互牽掛,相互盼望。動漫角色之間的“知物哀”轉化到熒幕中,讓觀眾被這樣跨越族群的真情所打動,這樣“知物哀”便走入觀眾頭腦中。本居宣長認為:
“在人的種種情感中,只有苦悶、憂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動最深的。這種體驗是以對生命、生活的變化無常和對人生的短暫易逝的悲哀情緒為基調、為核心。”⑥
人類經常對生命的短暫發出感慨,感嘆時光易逝。在妖怪動漫中,妖怪是永生的,而人類的生命是有限的。人與妖之間的友情、愛情都因為人類的離世而充滿悲傷的美感。
自然風光也是日本動漫物哀美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知物哀者”善于發現自然之美,感悟美所表達的內涵。在妖怪動漫中,妖怪生活的森林、湖泊、山澗等自然美的意象隨處可見,一年四季不同風景給人不同感受。自然元素組合構成靜謐安逸的世外桃源,與喧囂都市形成鮮明對比,使觀眾享受一番心靈的洗滌。
(一)景物之物哀——以櫻花為例
“例如,看見異常美麗的櫻花開放,覺得美麗,這就是知物之心。知道櫻花之美,從而心生感動,心花怒放,這就是‘物哀’。”⑦
櫻花是日本國花,象征熱烈、純潔、高尚,深受日本人喜愛。在日本妖怪動漫中,櫻花盛放的場景經常出現。《夏目友人帳》中,故事“櫻樹林里的他”講述妖怪巳彌和人類八坂相識于櫻花林并成為知己,巳彌顧忌自己妖怪的身份,只敢在櫻花盛放的春天,躲在花枝中與八坂聊天。幾個春天后,八坂再沒赴約。巳彌四處尋找,最終在一幅畫中找到他。畫中的八坂獨自隱藏在光禿禿的櫻花樹林中,孤獨而蕭條。主人公夏目與巳彌合力為櫻花樹畫上繁茂的花朵后,整幅畫面變得浪漫而溫馨,八坂從畫中走出與巳彌擁抱在一起。葉渭渠在《物哀與幽玄》中將“物哀美”的特征歸為:
“‘物哀’是客觀的對象(物)與主觀感情(哀)一致而產生的一種美的情趣,是對客體抱有一種樸素而深厚感情的態度作為基礎的。”⑧
光禿禿的櫻花樹與盛放的櫻花作為客觀的對象物,分別帶給觀眾憂傷與喜悅兩種不同的審美情趣。這是客觀對象與主觀感情形成共鳴的結果,也是觀眾“知物哀”的結果。
(二)四季之物哀
傳說妖怪時常出現在人跡罕至的密林,或藏匿于久無人居的舊屋,或寄居年代久遠的器物。這些場景營造出幽寂靜謐的氛圍,吸引觀眾融入其中。例如動漫《夏目友人帳》,夏目居住在依山傍水的鄉村小鎮,這里春天綠草如茵,夏季麥浪翻滾,秋季層林盡染,冬天銀裝素裹。
“四季推移與風景描寫,都是為了讓人‘知物哀’。世上萬事萬物,形形色色,不論是目之所及,抑或耳之所聞,抑或身之所觸,都收納于心,加以體味,加以理解,這就是感知‘事之心’、感知‘物之心’,也就是‘知物哀’。”⑨
不同的季節傳遞給觀眾不同的情感,四季各有特色,人們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在《夏目友人帳》中,春天是萬物復蘇、充滿希望的季節,燕子完成報恩的心愿,實現愿望的美好帶給觀眾喜悅;夏天是熱烈的季節,螢放棄妖怪的永生,變回一只螢火蟲與故人重逢;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小狐貍不懼怕人類世界的危險,收獲與夏目之間的友誼;冬天是寒冷的季節,善良的守護神被人類驅逐,怨恨使它化為惡靈,冷漠的人心比大雪的寒冬更加寒冷。這些故事的季節設置為主線服務,渲染情感,為觀眾營造自然的感情氛圍。四季變化傳遞出物哀之情,不僅讓故事邏輯通順,也讓觀眾在理解人物情感時不突兀,更易接受。
日本妖怪動漫中的“物哀”在人物和情景中被創作者深入的運用,賦予妖怪的情感更是讓觀眾能夠去感知、體會,并且讓觀眾能夠從這樣的情感中去反思真實世界中的感情。這一方面說明“物哀”的感情力量強大,另一方面說明日本文化中的“物哀”在妖怪動漫中的運用只是冰山一角,不單單是人物和情景,甚至可以從妖怪動漫向更多的日本其他文化產業去延伸,去探討。
[注釋]
①[日]本居宣長,王向遠,譯.日本物哀.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31.
②[日]本居宣長,王向遠,譯.日本物哀.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7.
③王向遠.日本的“哀·物哀·知物哀”——審美概念的形成流變及語義分析.江淮論壇,2012(5).
④[日]本居宣長,王向遠,譯.日本物哀.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22.
⑤[日]本居宣長,王向遠,譯.日本物哀.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35.
⑥[日]本居宣長,王向遠,譯.日本物哀.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19.
⑦[日]本居宣長,王向遠,譯.日本物哀.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45.
⑧葉渭渠,唐月梅.物哀與幽玄.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85.
⑨[日]本居宣長,王向遠,譯.日本物哀.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45.
張如(1994-),女,漢族,安徽阜陽人,北京郵電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網絡文化與傳播。
G131.3-F
A
1006-0049-(2017)24-0063-03